她比誰都清楚,楊餘鐘情的是劉濤那樣的端莊美人,可不是移動的油桶。
次日清晨。
網絡早已沸反盈天。
潮水般的差評如暴雨傾瀉在《白蛇傳》上:
"眼睛要瞎了!小青那頭發是打翻調色盤了?"
"白娘子這煙熏妝,夜店裡都沒這麼誇張!"
"導演是不是對古裝劇有偏見?小青穿著露臍裝遊西湖?"
"許仙居然讓楊餘演?書生本該文弱些才......天哪他太帥了!"
滿屏吐槽中,零星飄著幾條粉絲的辯解。
某個id"餘爾不群"的網友瘋狂刷屏:"許仙抬眼那瞬間我心跳驟停!楊餘把書呆子演出了仙氣!"
“還挺討喜的。"
“楊餘的反串比《新白》裡葉桐的表演更自然。"
“整部劇隻有楊餘的表演能看。"
“劉濤的白素貞其實很美,就是眼妝有些出戲。"
“場景布置很精致,畫質也比從前清晰。"
“這點確實做得不錯。"
“白素貞和許仙改成姐弟戀了。”
"昨晚上陪我媽追劇,她全程都在挑刺,我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我們家也一樣,我覺得不錯,爸媽卻看不上眼。"
楊餘滑動屏幕,瀏覽著網絡上的討論。
觀眾反響和他預料的相差無幾。
批評的聲音占了絕大多數,好評大約隻占一成。
給予肯定的基本都是年輕觀眾群。
尤其是那些中學生,對畫麵質感、實地取景和特效水平都給予了正麵評價。
劇情方麵才播了三集,現在斷言好壞還為時尚早。
第二天上午。
導演發來了首播收視數據。
前三集平均收視率1.2,這個成績確實不算亮眼。
翻看2005年央視電視劇收視榜單,前十名的作品收視率全部突破5。
相形之下,《白蛇傳》的起步數據顯得有些黯淡。
不過這僅是楊餘的個人看法。
導演組對這個成績反而表示滿意。
由於該劇並非央視的重點劇目,台裡更看重即將在暑期檔推出的《寶蓮燈》。
那部神話劇特效場麵眾多,特意安排在假期播出。
這次《白蛇傳》的播出更像是一次市場摸底。
"楊餘!楊餘!"
楊蜜踏著輕快的步伐衝進房間,一頭紮進沙發,把冰涼的手直接塞進楊餘衣襟裡:"冷死我了,快給我暖暖。"
看著她被寒風吹得通紅的臉蛋,楊餘語氣溫柔中帶著嗔怪:"這麼冷的天穿這麼單薄,新買的羽絨服是買來當擺設的?"
"誰知道突然降溫嘛!"她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話還沒說完,楊餘突然將她整個人摟進懷中:"這樣暖得更快。"
少女的臉頰瞬間變得滾燙,卻沒有掙脫:"謝謝少爺!"
"又亂叫什麼少爺?"
"我樂意!"
楊蜜皺了皺鼻子,轉而問道:"收視率數據出來了嗎?"
"嗯,昨天平均1.2。"
"這個成績也不算差嘛。"
楊蜜往他懷裡又蹭了蹭,輕聲說:"現在和五年前不同了,收視率能破1就算不錯了,畢竟不是在央視一套黃金檔。”
楊餘麵色淡然,對此結果早有預料:“還算可以,按照慣例後續應該會逐漸上漲。"
某些劇集便是如此,越是招致批評反而越受關注。
正如當年的《寶蓮燈》。
初播時遭受觀眾猛烈抨擊,最終收視卻不跌反漲,巔峰時段更是突破9,成為一代人的童年經典。
相較而言,《白蛇傳》的收視表現雖不及這般驚人,但也遠稱不上失利。
《白蛇傳》開播遭遇口碑滑鐵盧,反倒令不少競爭對手暗自欣喜。
其中尤以同行為甚。
曾佳便是典型代表。
即便她清楚觀眾指責皆聚焦劇情瑕疵,與楊餘的表演毫不相乾——無論是造型塑造還是演技發揮,他都堪稱完美。
但曾佳仍抑製不住心中快意。
“處女作就遭遇滑鐵盧,現在怕是輾轉難眠吧?”
“嗬……”
“首播1.2,後續隻會持續走低,無論是否與你相關,這份收視敗績終歸要由你承擔。"
寓所內。
楊餘的手機接連收到關切訊息。
王菁花、劉滔、唐煙等人相繼發來問候。
眾人皆密切關注《白蛇傳》的首播反響,目睹網絡惡評席卷而來,唯恐楊餘難以承受壓力。
畢竟是他熒屏首秀。
難免懷有更高期許。
如今麵對全網質疑,任誰都無法輕易釋懷。
“姐,旁人不了解便罷了,你怎麼也來湊趣?我豈會因這等瑣事受影響?”
“你無恙便好,其實收視數據未見得多麼糟糕。"
劉滔自然明了楊餘心性。
喜歡娛樂:全新的大蜜蜜就是香請大家收藏:()娛樂:全新的大蜜蜜就是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