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播出的《何以笙簫默》成績亮眼:兩家衛視首播收視率分彆達到1.81和1.42,穩居年度收視榜單前十。
首輪播映權收入3300萬全部到賬,番茄台與藍莓台憑借廣告收入迅速支付款項;次輪版權2300萬已回收70;三輪播映權以800萬成交;海外多國發行總收入1300萬。
實際淨利潤超出預期1000萬,最終斬獲4500萬收益,投資回報率高達200。
新劇宣布製作經費較前作翻番,若能延續佳績,盈利空間將更為廣闊。
加之已殺青的《人在囧途》,這位年輕操盤手的商業版圖正逐漸顯現。
網友熱議:
"第二部自製劇這麼快就開拍了?女主演陣容太強了吧,糖糖我本命!男演員們也很養眼,這算是正劇還是古裝偶像劇?小說原作比較平淡,不知道改動大不大。”
"希望保持《何以笙簫默》的水準。”
"楊餘怎麼沒露麵?敢追加投資說明有把握,質量過硬肯定穩賺。”
"期待再創紀錄!要是他親自出演,配上劉雨菲楊蜜,收視肯定炸裂吧?可能他對清宮戲沒興趣?"
"確實有可能,男生普遍不愛看清宮劇,造型太彆扭。”
唐人評論道。
《步步驚心》開機的情況,蔡怡噥心知肚明。
畢竟主演名單裡也有劉思思的身影。
此刻她正與李國閒談。
"老李,你說楊餘怎麼每次都能輕鬆成功?我粗略算過,《何以笙簫默》淨利潤起碼3000萬。"
"或許是時運吧,這種事常有,但這次的《步步驚心》未必能成。"
"我不認為是運氣。"
蔡怡噥輕啜茶水:"楊餘這個人不簡單,眼神裡都是篤定,不像投機取巧的樣子,肯定胸有成竹。"
稍作停頓,她又說道:"我覺得穿越清宮題材要爆,咱們也該抓緊籌備一部。"
"跟風製作?"
李國沒想到蔡怡噥竟會因為楊餘選擇了清穿劇,就決定立即效仿。
"對,我有預感楊餘這部戲會大爆,若能及時跟進,或許能蹭上熱度。”
蔡怡噥行事向來雷厲風行,心中有了決斷便會立即執行。
"可以,既然你認為有前景,我自然不會阻攔。"
"老李,不瞞你說,影視圈恐怕要迎來大洗牌,楊餘很可能就是攪動風雲的那個人。"
李國聞言略顯詫異:"你對他的評價這麼高?"
"不是主觀臆斷,是他的確有與眾不同之處。"
華藝公司。
"聽說餘越影視的《人在囧途》即將完成後期,正在洽談發行,我們要不要介入?"
"嗬,區區幾百萬投資的片子,發行利潤能有多少?"
"重點在於楊餘,這小子行事向來有章法,這片子或許真能成黑馬。"
"那先請示王總吧,看他怎麼定奪。"
"好。"
七日後。
家中。
"小餘,華藝開出3000萬保底發行價,是目前最高的報價了。"
楊餘嚼著黃瓜隨口回應:"為什麼要接受保底?"
"這......"
"姐,這部片子不走保底模式,除非他們加到5000萬。"
劉滔一時語塞。
600萬成本的電影開口就要5000萬保底,這般要價恐怕連周星星都不敢想。
"姐,喜劇片素來容易創造票房奇跡,我對《人在囧途》充滿信心。
按正常分賬流程走,優先考慮和中影合作。"
"明白,我這就聯係中影洽商合作細節。"
中影方麵爽快達成合作。
韓三爺向來青睞楊餘,給出的分賬條件極為優厚。
消息傳出後,華藝內部一片嘩然。
他們無法理解楊餘為何拒絕3000萬保底——這在業內看來對600萬成本的影片已屬冒險。
更令華藝震怒的是,楊餘選擇與中影簽署分賬協議,顯然對票房突破3000萬勝券在握。
這番自信究竟是高瞻遠矚,還是一廂情願?
隨著內部消息在網絡流傳,輿論迅速升溫:
"華藝給出的條件已經很有誠意了!"
"連三千萬保底都不滿意?楊餘的野心比預期還要大。"
"說句實話,《人在囧途》能超過兩千萬就算爆冷了。"
"電影票可不比換台,觀眾花錢時挑剔得很。"
"多少知名導演的大製作票房都難破千萬,楊餘真以為低成本喜劇能輕鬆突破三千萬?"
"明顯是《仙劍》成功讓他膨脹了。"
"電影行業水太深,新人容易異想天開。"
"等著看楊餘為這個選擇買單吧!"
"彆急著否定,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永遠支持楊餘!"
此刻楊餘正翻看著這些議論。
他清楚這是華藝在表達不滿,但並未在意。
在大多數人眼中,3000萬保底已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畢竟能讓600萬投資獲得五倍收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他們不知道,《人在囧途》的市場價值遠超這個數字。
楊餘絕不會為眼前利益放棄長遠發展。
與此同時,在徐正的住所——
"楊總胃口真不小,連三千萬保底都看不上,要是我肯定馬上簽字。"
徐正這番話發自內心。
雖然身為導演,他對這部作品的票房預期並不高。
妻子桃紅不以為然:"這才叫有膽識,你懂什麼?"
"是是是,膽識!跟著這樣的老板,以後肯定少不了驚心動魄。"
"我倒認為楊餘很有闖勁,跟著他乾,說不定真能幫你闖出導演事業的新天地。"
"但願如此吧。"
近日,《人在囧途》保底協議的相關話題持續引發熱議。
作為涉及影視巨頭華藝和新興勢力楊餘的事件,自然吸引了眾多圍觀者。
昨日,華藝副總裁王小磊在采訪中被問及此事時表示......
他含笑答道:"年輕人有乾勁是好事,我年輕時亦如此,總對作品抱有過高期待。
但現實往往更殘酷,閱曆多了就懂得拍電影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