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明朝(南京觀象台)的憨貨集結_藝之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藝之神 > 第572章 明朝(南京觀象台)的憨貨集結

第572章 明朝(南京觀象台)的憨貨集結(1 / 2)

第一折南京觀象台的憨貨集結

時間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秋,卯時三刻

地點

南京京師觀象台外廊、儀象局工坊

人物

李憨石:三十歲,宮束班領班,祖傳木工手藝,憨厚耿直,認死理,對器械結構癡迷

王二愣:二十五歲,宮束班工匠,力氣大沒心眼,擅長鑿卯,總把“俺爹說”掛嘴邊

張結巴:二十四歲,宮束班工匠,心思活絡,手藝精巧,一著急就結巴,擅長雕花與精密打磨

趙酸儒:二十七歲,觀象台監官,科舉出身,熟讀天文典籍,凡事講究“合乎禮法”,略帶迂腐

劉公公:四十歲,內廷派來的監工太監,尖酸刻薄,實則怕擔責任

老匠頭:六十歲,退休宮束班匠人,李憨石的師父,深藏不露

【開場】

南京觀象台外,晨霧未散,銅鑄的渾儀在微光中泛著冷光。外廊下,李憨石正趴在新製的圭表底座上,用墨鬥彈線,額角沾著木屑。王二愣扛著一根粗壯的楠木柱跑過來,腳步太重,震得廊下青磚嗡嗡作響。

王二愣:嗓門洪亮)憨、憨石哥!俺爹說這楠木是百年老料,你看夠不夠做觀星台的橫梁?說著把木柱往地上一放,濺起一片塵土)

李憨石:抬頭抹了把臉,木屑蹭到臉頰)二愣!輕著點!這觀象台的木料講究“穩而不震”,你這一摔,木紋都要裂了!伸手撫摸木柱,眼神專注)還好,紋理還算順直,不過得先陰乾三日,去了潮氣才能用。

張結巴:提著工具箱小跑過來,手裡攥著一把雕花鑿)憨、憨石哥,趙、趙監官來了!還、還帶著個公公!

李憨石直起身,隻見趙酸儒身著青色官袍,手持折扇,身後跟著劉公公,太監帽上的玉牌隨著腳步叮當響。兩人走到近前,趙酸儒皺著眉打量廊下散落的木料和工具。

趙酸儒:輕搖折扇)李領班,陛下欽定的觀象台圭表改造,今日已是第三日,為何底座仍未成型?要知道,觀象乃國之大事,曆法修訂關乎農時,耽誤不得!

李憨石:趙監官,這圭表底座要承托八尺銅表,誤差不能超過一分。俺們得先校準地基,再按《營造法式》的規製做卯榫,慢工才能出細活啊。

劉公公:尖著嗓子)慢工?咱家可聽說了,你們宮束班一群憨貨,去年給欽天監做漏壺,差點把時辰都搞反了!眼神掃過王二愣,王二愣下意識縮了縮脖子)

王二愣:急著辯解)公公這話不對!上次是漏壺的滴水孔被木渣堵了,不是俺們手藝差!俺爹說……

劉公公:打斷他)你爹說?你爹是欽天監監正還是工部尚書?這兒輪得到你說話?轉向李憨石)咱家奉皇爺旨意來監工,三日後必須看到成型的圭表,不然你們這群憨貨,都得去錦衣衛詔獄裡“細活慢做”!

劉公公甩著拂塵揚長而去,趙酸儒歎了口氣,遞給李憨石一卷圖紙。

趙酸儒:這是郭守敬當年創製圭表的原圖,你們好生參照。觀象台是國之重器,既要有工匠的巧思,也要合乎天道規製,切莫真誤了工期。

李憨石接過圖紙,手指撫過上麵的線條,重重點頭:趙監官放心,俺們宮束班雖憨,但手裡的活兒不含糊。

【轉場】

儀象局工坊內,木屑紛飛。張結巴正用細銼打磨銅製的刻度盤,手指靈活得像在跳舞。王二愣蹲在地上,用斧頭劈砍木料,每一下都力道十足,卻總能精準停在墨線處。李憨石站在案前,對照圖紙畫樣,時不時用尺子測量,嘴裡念念有詞。

張結巴:憨、憨石哥,你看這、這刻度盤的花紋,按、按圖紙雕雲紋,還、還是加些星象圖案?

李憨石:加星象!觀象台的東西,得沾著天的氣兒。不過花紋不能太繁複,免得擋了刻度讀數。突然瞥見王二愣劈的木料)二愣!你這榫頭劈寬了半分!

王二愣:撓撓頭)不能啊,俺是照著墨線劈的。俺爹說,劈榫頭要“眼準手穩”,俺沒歪啊。

李憨石走過去,拿起木料湊近眼前看了看,又用卡尺量了量:你看,墨線偏了!昨天彈線的時候,你撞了俺一下,線就歪了。把木料放在案上)重新來,這榫頭要是不合,圭表立起來會晃,觀測數據就不準了。

王二愣:懊惱地拍了下大腿)俺咋這麼不小心!俺這就重新劈!

這時,老匠頭拄著拐杖走進工坊,花白的胡子上沾著些許灰塵。他走到正在打磨的刻度盤前,拿起端詳片刻,又用手指摸了摸表麵。

老匠頭:結巴的手藝又長進了,這打磨的光滑度,蒼蠅站上去都得打滑。轉向李憨石)不過,觀象台的器械,光光滑不行,還得經得住風吹日曬。銅器要鍍一層錫,木料要泡過桐油,不然過不了三年就得壞。

李憨石:師父,俺記著呢。隻是這錫鍍層,俺們試了兩次,都不夠均勻,怕影響刻度清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匠頭:笑了笑)憨小子,忘了俺教你的?鍍錫前,銅器要先用草木灰水煮沸,去了油汙,再用炭火慢慢烤熱,錫熔化了才能塗得勻。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布包)這是俺珍藏的錫粉,比市麵上的細三倍,你拿去用。

李憨石接過布包,眼眶有些發熱:謝謝師父。

老匠頭:謝啥?觀象台是咱大明的臉麵,也是咱工匠的臉麵。你們這群憨貨,彆看平時愣頭愣腦,手裡的活兒可不能含糊。當年太祖爺打天下,靠的是將士們拚命,如今治天下,靠的就是欽天監觀象授時,工部營造百業。你們做的每一件器械,都是在為大明立根基啊。

王二愣:用力點頭)俺爹也說,做人要實在,乾活要地道!俺這就去煮草木灰水!

老匠頭看著三人忙碌的身影,捋了捋胡子,滿意地笑了。工坊外,太陽漸漸升高,霧氣散去,觀象台的銅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第二折誤差之爭與夜半搶修

時間

三日後,未時;當夜,子時

地點

觀象台觀測場、儀象局工坊

人物

同第一折,新增欽天監博士周清嵐,二十八歲,精通天文測算,嚴謹細致)

【開場】

觀象台觀測場上,新製的圭表已然立起。銅表高聳,圭尺平鋪,刻度清晰,雲紋與星象花紋相得益彰。劉公公、趙酸儒和周清嵐站在圭表前,神色各異。

周清嵐手持測影竿,對照太陽的影子讀數,眉頭漸漸皺起。

劉公公:得意洋洋)怎麼樣?周博士,咱家就說這群憨貨雖然愣,但趕工期還是有一套的。這圭表看著多氣派!

周清嵐:放下測影竿)劉公公,氣派是氣派,但精度不夠。方才測量,影長誤差有三分,按《授時曆》的標準,誤差不得超過一分,這樣的圭表,無法用於正式觀測。

李憨石:急忙上前)不可能!俺們每一步都按圖紙來,刻度也是結巴用細銼一點點磨的,怎麼會有三分誤差?

周清嵐:指著圭尺)李領班請看,圭尺的水平度有偏差,靠近南端略高,導致影長讀數不準。觀象講究“天圓地方,精準為要”,一絲偏差,推算出的曆法就會差之千裡。

王二愣:急得臉紅脖子粗)俺、俺安裝的時候是用水平儀測過的!怎麼會不準?俺爹說……

趙酸儒:打斷他)現在不是說你爹怎麼說的時候!周博士是欽天監頂尖的測算高手,他說有誤差,就一定有問題。轉向李憨石)李領班,這可如何是好?陛下明日就要親臨觀象台查驗,若是看到這樣的圭表,輕則罰俸,重則……

劉公公:臉色發白)重則可是要掉腦袋的!咱家可不想跟著你們這群憨貨陪葬!

李憨石走到圭表前,趴在圭尺上仔細查看,又用手摸了摸底座。突然,他眼睛一亮:是地基的問題!觀象台這處地麵看著平整,實則下麵有一層虛土,安裝時沒壓實,銅表立起來後,底座微微傾斜,導致圭尺不平。

張結巴:那、那怎麼辦?現、現在挖開地基重新夯實,至、至少要五日!

劉公公:哭喪著臉)五日?明日陛下就來了!這可咋整啊?

老匠頭不知何時出現在觀測場門口,慢悠悠地走過來說:慌什麼?地基不能挖,但可以給圭表“找平”。指著圭表底座)在底座南端墊上薄銅片,一點點調整水平度,再用鉛塊固定,就能把誤差校正過來。

李憨石:師父,這能行嗎?銅片太薄,會不會不牢固?

老匠頭:觀象台的銅表雖重,但受力均勻,薄銅片墊在底座角落,再用鉚釘固定,不會有問題。關鍵是要算準需要墊多厚的銅片,這就得靠周博士了。

周清嵐:點頭)老匠頭說得有理。我這就測算偏差數值,算出需要墊的銅片厚度。


最新小说: 鬥破,我的女主們不對勁 在港城搞事業,她比男人還野 帶著破爛係統遠航 葬天碑主 我在古代偽裝成半老徐娘 穿越三國之扶持漢獻帝一統天下 考不進長安?那就打進長安! 吾為昊天帝 兵者,俠也 高冷校花帶兩個蘿莉女兒喊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