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春秋》——工藝門記事劇本
第一幕:山門議事
場景:工藝門大殿,梁柱上懸著“巧奪天工”匾額,案幾上堆著鑿子、墨鬥和泛黃的竹簡。晨光從雕花木窗斜照進來,塵粒在光束裡翻滾。
人物:
宮束:工藝門門主,五十歲上下,左手斷了兩指,握鑿子的右手布滿老繭,說話帶點唾沫星子
老鑿:六十歲,門裡的老匠人,總眯著眼打磨刻刀
小墨:二十歲,手抖卻擅長寫蠅頭小楷,總被師兄們捉弄
大錘:二十五歲,力大無窮卻常砸壞石料,後腦勺總沾著石粉
阿榫:二十二歲,愛鑽研榫卯結構,說話時總下意識比劃手勢
開場時大錘正舉著半塊青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刻著“天下”二字,小墨蹲在旁邊用毛筆塗改,阿榫抱著胳膊搖頭)
大錘:喘著粗氣)小墨你再改改!這“下”字怎麼看都像條泥鰍!
小墨:氣鼓鼓扔了筆)你當刻字是打鐵啊?力道重了石屑亂飛,輕了又刻不深——
宮束:從後堂出來,咳嗽一聲)吵夠了沒?
三人立刻站直,大錘手一鬆,石板“咚”地砸在地上,裂開個縫)
大錘:撓頭)門主……它自己想不開……
宮束:瞪他一眼,從懷裡掏出卷竹簡)上周去洛陽,見著大儒們在讀這個。展開竹簡)《尚書》,記的是三皇五帝到商周的事兒,說治國、說人心、說天地道理。
老鑿:湊過來眯眼瞅)字兒比小墨寫的還扭巴,這有啥用?
宮束:敲了敲竹簡)咱們工藝門傳了三代,刻過佛像、雕過宮殿,可後人記著的,不過是“手藝好”三個字。我想在山門後那片石壁上,把這《尚書》全刻下來。
阿榫:眼睛一亮)石壁?那得鑿三年!
宮束:指向三人)大錘鑿石,小墨描字,阿榫排布局。老鑿你掌眼,彆讓他們把“堯典”刻成“窯典”,讓人以為咱們是燒磚的。
小墨:小聲)可這裡麵好多字我都不認識……
大錘:拍胸脯)不認識怕啥?我照著畫!上次把“龍”刻成“蛇”,不也有人誇靈動嗎?
宮束:抄起案上的鑿子扔過去,大錘慌忙接住)再胡來,我讓你爹把你領回去打鋤頭!轉身往出走)明兒卯時開工,誰遲到了,罰他磨三個月刻刀!
大錘望著宮束的背影,小聲對小墨說:“門主左手斷的那兩指,就是刻字時走神被石頭砸的吧?”小墨點頭,被老鑿敲了腦袋)
第二幕:鑿石笑談
場景:山門後石壁前,搭著木架,大錘光著膀子掄鑿子,小墨站在木架上用朱砂描字,阿榫在石壁左下角畫格子。春末,蟬剛叫第一聲,石壁旁的桃樹落了滿地花瓣。
時間:開工半月後
大錘一鑿下去,石屑濺了小墨一臉,小墨抹著臉跳起來)
小墨:大錘!你故意的!這“舜典”裡的“舜”字,被你鑿得隻剩半個“夕”了!
大錘:舉著鑿子傻笑)這不是怕你站太高摔著,給你個下來的理由嘛。
阿榫:指著石壁)彆鬨了!“皋陶謨”這一段要刻在“舜典”右邊,間距得留兩指寬,不然看著擠得慌。
老鑿:蹲在一旁喝茶)當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大錘你倒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回你娘來送包子,你愣是躲在樹後不敢見,怕她罵你把石料鑿廢了。
大錘:臉一紅)那不是怕她嘮叨嘛……突然停手)哎,這“禹貢”裡說九州,咱們現在站的這塊地,算不算冀州?
小墨:翻著竹簡)書上說冀州“厥土惟白壤”,咱們這土是黃的,八成是豫州。突然拍手)哎!這裡寫“禹疏九河”,跟大錘你疏通堵塞的石縫似的!
大錘:得意)那是!上次山洪衝垮了石階,我鑿了三天排水道,比禹還快呢!
宮束背著藥簍走來,裡麵裝著給老鑿治風濕的草藥)
宮束:往石壁上瞅)“甘誓”刻到哪了?
小墨:就差“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這幾句了。大錘說“戮”字太凶,想改成“罰他磨鑿子”。
宮束:瞪大錘)祖宗的話能亂改?當年夏啟伐有扈氏,說的是軍紀。咱們刻字也有規矩:橫要直,豎要挺,彆讓人看著像沒長骨頭。
大錘低頭鑿石,火星濺在他胳膊上,他“嘶”了一聲,卻沒停手。小墨偷偷從懷裡掏出塊糖,扔給大錘,大錘接住塞嘴裡,含糊不清地說“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