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羽》第一幕:竹舍編戲記
場景一:工藝門·百工堂
【晨光斜斜切過竹製窗欞,落在滿地散落的竹篾、彩紙和漆罐上。百工堂中央立著尊半成的木雕神像,衣袂間還留著鑿子的新鮮刻痕。工藝門門主墨工正蹲在神像腳邊,用細砂紙打磨衣紋,袖口沾著木屑】
墨工:頭也不抬)小石子,你那隻紙鳶尾巴又歪了——上次教你的“對稱法”喂狗了?
【角落裡傳來“嘩啦”一聲,十六七歲的少年小石子抱著堆彩紙摔在地上,旁邊三個學徒笑得直拍大腿】
小石子:手忙腳亂撿紙)要你管!我這是新創的“隨風倒”式,比你那老古董好看!
阿竹:舉著支竹笛敲小石子腦袋)門主說的是!上次你紮的兔子燈,眼睛一個在下巴上,一個飛上天,害得二丫半夜以為見了鬼!
【眾人笑作一團時,墨工慢悠悠站起身,手裡轉著支刻了一半的木簪】
墨工:笑夠了?忽然把木簪往桌上一拍)這月的“集羽”還沒頭緒呢。
【喧鬨聲戛然而止。宮束班的四個學徒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都把目光黏在小石子身上——這小子總愛編些稀奇古怪的段子】
小石子:撓撓頭)要不……寫寫上周咱們去山下趕集,見著那賣糖葫蘆的老王?他媳婦追著他打,鞋都飛進泥塘裡了!
阿竹:翻白眼)那叫啥?《老王挨打記》?傳出去讓人笑咱們工藝門沒見識!
墨工:忽然笑了)有點意思。不過得改改——把老王換成東周的匠人,他媳婦改成監工的官差。
【小石子眼睛一亮,蹦起來往竹桌上爬,差點撞翻漆罐】
小石子:我知道了!就說有個木匠,非要給戰車裝倆軲轆,官差罵他瞎折騰,結果木匠把軲轆做得比官差的轎子還穩!
【阿竹蹲在地上笑得直不起腰,手裡的竹篾都折了】
阿竹:還得加段!官差坐上去逞能,結果軲轆卡在石頭縫裡,他屁股墩得通紅,還嘴硬說“此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墨工拿起竹筆蘸了點鬆煙墨,在宣紙上唰唰寫著,嘴角止不住地上揚】
墨工:再加個收尾——後來那木匠把軲轆改得更靈便,百姓都學著做,走南闖北省力多了。官差聽說了,偷偷托人來要新軲轆,還不好意思露麵。
【夕陽西下時,百工堂裡還飄著笑聲。小石子正給紙糊的戰車糊軲轆,阿竹用紅漆給官差的“紅屁股”上色,墨工則在一旁雕刻戰車模型,刻著刻著忽然“噗嗤”笑出聲】
墨工:指著模型)你們看這官差的帽子——歪得跟小石子的紙鳶尾巴一個德性!
【又是一陣哄笑,驚飛了簷下築巢的燕子。當月亮爬上竹梢時,第一折《軲轆記》的腳本已經躺在案頭,旁邊堆著連夜趕製的皮影:一個歪戴帽子的官差,一輛搖搖晃晃的戰車,還有個憋著笑的木匠】
場景二:村頭老槐樹下
【三日後,工藝門宮束班扛著皮影架來到山下李家莊。老槐樹下擠滿了村民,孩子們爬在樹杈上,手裡還攥著沒吃完的麥餅】
墨工:敲響銅鑼)今日給大夥演段《軲轆記》,瞧瞧咱們老祖宗的能耐!
【鑼鼓聲起,皮影在紗幕上動起來。當那官差的轎子被戰車軲轆碾得東倒西歪,最後屁股墩在泥地裡時,樹下爆發出震耳的笑罵聲】
李老漢:笑得直拍大腿)這官差跟鎮上的張主簿一個德性!上次他查稅,掉進糞坑還說“此乃體察民情”!
【小石子躲在皮影架後,故意把官差的皮影腦袋歪得更厲害,引來孩子們一片尖叫。墨工悄悄退到人群外,看著村民們笑出眼淚的模樣,摸了摸腰間的木牌——那上麵刻著“集人間煙火,聚人族氣運”】
【散場時,二丫捧著個新紮的紙鳶跑過來,鳶尾上歪歪扭扭寫著“軲轆”二字】
二丫:仰著臉)門主,明天還演嗎?我讓俺爹把村裡的人都叫來!
墨工:摸摸她的頭)演。下次給你們演《陶匠偷喝酒糟記》——保證讓你們笑掉大牙!
【夜色漸濃,宮束班扛著道具往山上走,身後傳來村民們還沒散儘的笑聲。小石子忽然指著天邊】
小石子:門主你看!那片雲像不像官差的帽子?
【眾人抬頭望去,果然見朵歪歪扭扭的雲飄在月亮旁邊,忍不住又笑起來。墨工望著山下星星點點的燈火,忽然覺得手裡的木牌沉甸甸的——這笑聲裡,藏著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
《竹堂集羽》
工藝門無名
竹屑沾衣笑未休,
刀痕刻儘東周秋。
紙鳶歪尾追雲去,
木軲轆碾官差頭。
一折皮影人間事,
萬縷炊煙氣運收。
最是簷前明月夜,
笑聲撞落滿階秋。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