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門·西漢瓦當記》
場景一:工藝門主殿——晨光穿窗,陶土氣混著鐵器腥
人物:
門主須發半白,指尖沾著青釉色,正摩挲案上西漢“萬歲”瓦當拓片)
宮束班弟子九人,各帶家夥什:鐵匠阿鐵扛著小熔爐,木匠小木抱倆鑿子,石雕石頭揣著刻刀,繡娘阿繡拎著絲線籃,廚師胖廚背個砂鍋,修複師小修捧個碎瓷片,風水先生風九搖著羅盤,戲曲花旦小旦甩著水袖,畫師畫癡夾著畫板——此刻全蹲在門檻上啃窩頭)
【開場】
門主“咚”地將拓片拍在案上,九人“唰”地蹦起來,窩頭渣掉一地。
門主:“都給我站好了!知道今兒學什麼?”
阿鐵舉著窩頭喊:“門主,昨兒您說要傳西漢手藝,莫非是……”他突然壓低聲音,神秘兮兮,“造兵馬俑?”
小木接話:“我看像雕玉!您前兒盯著玉琮看了半宿。”
石頭撓頭:“不對,我聞著院裡堆了新陶土,準是燒窯!”
胖廚突然拍大腿:“燒窯好啊!我能給陶坯刷油不?烤出來定是外酥裡嫩——”話沒說完被阿繡一繡花針戳胳膊。
門主扶額,從案下拎出個蒙著紅布的物件:“都閉嘴。看好了。”
紅布揭開,是塊巴掌大的灰陶瓦當,當麵“萬歲”二字盤繞如雲,邊緣刻著箭鏃紋。
門主:“西漢‘萬歲’瓦當,當年閩越國宮殿專用。這周要教民間工匠仿製,你們九個——”他掃過眾人,“當我助教。”
小旦突然甩水袖唱起來:“漢瓦當,承天恩~工藝門裡出能人~”
風九掐指一算:“門主,今日辰時三刻,東南方陶土陽氣最盛,適合和泥。”
畫癡已經蹲在瓦當旁速寫,嘴裡念念有詞:“這篆書筆鋒得帶點飛白……”
小修舉著放大鏡湊過去:“這裂紋是入土後自然形成的,仿的時候得做出歲月感,但不能真讓它裂了……”
門主:“停!誰再跑偏,罰去劈三天柴!”
九人立刻立正,異口同聲:“是!”隻是阿鐵的熔爐還在冒熱氣,胖廚的砂鍋沿還沾著米粒。
場景二:工藝門後院——陶窯旁搭著臨時工坊,二十個民間工匠圍坐
【教學進行時】
門主站在高台上,指著瓦當拓片:“這‘萬歲’瓦當,講究‘字隨形轉,紋隨字生’。篆書要藏鋒,雲紋得像天邊卷過來的,箭鏃紋得剛勁——”
突然瞥見阿鐵正給工匠演示“塑形”,他手裡的陶泥被捏成了個歪歪扭扭的……鼎?
門主:“阿鐵!誰讓你雕鼎了?”
阿鐵撓頭:“我想著瓦當是蓋房子用的,得結實,就按鑄鐵的法子給它加了三道筋……”
工匠們憋笑,阿鐵更急了,拿起刻刀在陶坯上劃:“你看這‘萬’字,我給它加了個底座,穩!”
眾人一看,“萬”字底下多了個三腳架,活像個小爐子。胖廚突然喊:“我知道!這叫‘萬歲爐’,能烤肉!”
全場笑翻,門主抄起案上的濕陶泥丟過去,正砸在阿鐵腦門上:“重做!”
【畫風跑偏現場】
小木負責教“修坯”,他拿著木銼給工匠示範:“這邊緣得磨圓,像咱做木梳似的,不能硌手。”說著拿起自己的作品——一個瓦當被磨成了圓形,上麵的“歲”字被銼掉了一半,成了“山”。
小木還挺得意:“你看這弧度,多順!”
風九湊過來:“不妥不妥,此形缺了西南角,聚不住氣,得補塊陶泥。”說著往“山”字旁邊摁了個小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