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梁園工地笑事多
【場景】梁園工地——地基剛打好,工匠們圍著木丫學做榫卯,鐵蛋在旁邊熔鐵水,石夯蹲在石料堆前鑿花紋。
【片段一:鐵蛋的“創新”】
鐵蛋熔了一爐鐵水,非要往木丫剛做好的榫卯模型上澆:“你這木頭玩意兒不經火,我給它包層鐵,能傳三千年!”木丫急得跳腳:“西漢建築講究‘木骨泥牆’,你包層鐵,下雨不生鏽嗎?”兩人正爭著,鐵水“嘩啦”潑在地上,凝成個歪歪扭扭的鐵塊。繡娘路過,撿起來瞅了瞅:“彆說,這形狀像隻鐵鳳凰,給我當繡繃吧!”鐵蛋臉通紅,蹲在地上摳鐵塊:“我再熔一爐……”
【片段二:石夯的“抽象”石雕】
石夯拿著鑿子刻門墩,工匠們圍過來看。他本想刻隻麒麟,結果鑿子一歪,麒麟的角變成了倆圓疙瘩。石夯撓頭:“這……這是‘獨角瑞獸’,少見吧?”畫癡舉著畫板笑:“我看像隻長了角的胖豬!”石夯急了,拿起鑿子要再刻,結果手一抖,把瑞獸的腿鑿斷了。補爺趕緊跑過來:“彆動!我來修!”掏出膠水粘了半天,瑞獸的腿歪歪扭扭翹著,像在跳踢踏舞。風水佬舉著羅盤過來:“這姿勢好!‘左足踏雲,右足鎮宅’,吉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片段三:灶王爺的“文化輸出”】
中午歇工,灶王爺端出黍米糕,工匠們嘗了都皺眉:“太糙了!”灶王爺拍胸脯:“這是西漢古法!當年梁孝王招待枚乘,吃的就是這口!”說著往糕上撒了把桂花。繡娘突然指著糕上的桂花:“這形狀像朵雲!我照著繡到帳幔上!”戲癡拿起塊糕,邊吃邊唱:“桂花香,梁園旺,工匠師傅把歌唱——”跑調跑到天邊,嚇得樹上的鳥撲棱棱飛了。
【片段四:補爺的“碎瓷哲學”】
補爺蹲在地上拚碎瓦,拚著拚著突然歎氣:“你看這碎瓦,跟咱們人一樣,看著破,拚起來才有勁。”風水佬湊過來:“那你拚的時候能不能看看方位?這瓦片尖衝著工匠的工具棚,犯‘衝煞’!”補爺白他一眼:“我拚的是西漢的瓦,那會兒還沒你這‘衝煞’說法呢!”兩人正吵,畫癡突然喊:“快看!補爺拚的碎瓦,合起來是隻鳳凰!”眾人圍過去,果然,碎瓦的紋路連起來像隻展翅的鳳,補爺咧嘴笑:“我說啥來著?破玩意兒也有靈性!”
第三幕:飛簷下的歡歌
【場景】三個月後,梁園主體落成——朱漆大門上,石夯刻的“歪腿瑞獸”蹲在門墩上;飛簷翹角,木丫做的榫卯嚴絲合縫;帳幔上,繡娘繡的鳳凰拖著七彩尾巴;廊下掛著畫癡畫的梁園全景圖,角落裡還畫了個舉著錘子的鐵蛋。
門主站在台階上,看著弟子們跟工匠們勾肩搭背——鐵蛋教工匠們用鐵水補裂縫,木丫拿著墨鬥給大家量房梁,石夯被一群孩子圍著摸他刻的石獅子,繡娘教村姑們繡帕子,灶王爺在臨時搭的灶台前教大嬸們蒸黍米糕,補爺幫老鄉修破了的陶罐,風水佬拿著羅盤給老鄉看宅基地,戲癡拉著工匠們唱新編的《築園歌》,畫癡蹲在湖邊,把這熱鬨景象全畫進了畫裡。
突然,鐵蛋喊:“門主!飛簷上的銅鈴不響!”木丫跑過去一看,笑出聲:“你把鈴鐺口朝下了,風灌不進去!”鐵蛋臉紅,搬著梯子要上去改,石夯一把按住他:“我來!我胳膊長!”結果踩空了梯子,“咚”地摔在沙堆上,濺了一臉沙。繡娘趕緊遞帕子,灶王爺笑:“這是‘接地氣’,好兆頭!”
戲癡突然亮嗓子,唱的是西漢的調子,工匠們跟著哼,孩子們圍著跑。畫癡舉著畫板對門主說:“門主你看,這比梁園本身還好看。”門主點頭,看著飛簷下那群嘻嘻哈哈的身影——鐵蛋正給石夯拍沙子,木丫在教繡娘認木料紋路,補爺舉著修好的陶罐跟風水佬炫耀,灶王爺端著剛蒸好的糕,往每個人嘴裡塞了一塊。
門主拿起那個榫卯小玩意兒,在夕陽下轉了轉,“哢嗒”一聲合上。遠處的梁園飛簷,正映著晚霞,像一隻展翅的鳳凰。
【落幕】
畫外音門主的聲音,帶著笑):“工藝門的本事,從來不是刻幾塊石頭、蓋幾間房子。是讓手藝活起來,讓人心熱起來。你看那梁園的磚縫裡,都藏著他們的笑聲呢。”
《梁園匠歌》
工藝門無名
青磚榫卯接雲光,漢瓦秦磚補舊章。
鐵火熔成飛鳳影,木絲絞出鬥拱長。
石癡鑿破青山骨,繡線牽來紫瑞翔。
灶上黍香催號子,戲腔漫過脊簷霜。
碎瓷拚得凰初展,羅盤轉處宅生祥。
最是憨徒多趣事,飛簷載笑入斜陽。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