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束班造琵琶》
時間:西漢·始元年間,初夏
地點:長安城東南,將作監下屬“宮束班”工坊
人物:
老石:五旬開外,宮束班掌作,左手食指缺半節當年鑿鐘砸的),總揣著個裝鬆香的小布包
柱子:二十出頭,學徒,力大無窮卻總摔跟頭,背上常沾著木屑
小翠:十六歲,老石撿來的孤女,眼尖手巧,專管給木料上漆,兜裡總塞著野酸棗
二丫:十五歲,柱子的妹妹,跟著哥哥來學手藝,愛拿炭筆在木料上畫小耗子
【第一場】工坊裡的“木頭仗”
場景:工坊頂漏著天光,地上堆著紫檀木、香樟木的料塊,牆角立著沒完工的瑟和築。老石蹲在木案前磨刨子,柱子正舉著塊紫檀木來回跑,二丫追著搶,小翠趴在一堆木屑上笑。
柱子:舉著木料跳上木凳)這疙瘩硬得像石頭,做琴身準保結實!二丫你彆搶,再搶我把你畫的耗子塗成貓!
二丫:搬起小板凳砸柱子的腿)那是我照著工坊梁上的大耗子畫的!昨兒少府的人說了,要造個“能彈能撥,能伴胡舞”的新玩意兒,得用輕巧的料!順手抄起塊香樟木,“咚”地砸在柱子腳邊)這才對!香樟木還香呢!
小翠:突然蹦起來,頭發上沾著刨花)我聽西域來的胡姬說,她們有種樂器,像個半切開的葫蘆,弦能彈出馬蹄聲!
老石:把刨子往木案上一拍,火星濺起來)都消停!少府要的是“便於攜帶,聲傳百步”的物件,你們倆拿木料互毆,是想讓我這把老骨頭去修皇陵?
柱子撓著頭把紫檀木放下,二丫偷偷往他鞋裡塞了把木屑。小翠湊到老石身邊,掏出顆酸棗:“石伯,您看這樣成不?把琴的頸子做長點,琴身像個梨,弦用最韌的羊腸線——”話沒說完,柱子踩在木屑上滑了個趔趄,抱著的香樟木正好砸在老石腳邊,磕出個圓潤的弧度。)
老石:盯著那弧度突然瞪眼)哎?這形狀……有點意思!柱子,再摔一次我看看!
柱子:臉都白了)啊?還摔?
二丫笑得直拍大腿,小翠把酸棗核吐在柱子背上,老石卻蹲在地上,用手指摳著香樟木的缺口,嘴角慢慢咧開。)
【第二場】弦軸上的“混戰”
場景:三日後,琴身雛形初現——梨形的香樟木共鳴箱,紫檀木的長頸,琴頭上鑽了四個小孔。小翠正給琴身刷清漆,二丫在頸子上畫了隻歪歪扭扭的駱駝,柱子蹲在旁邊搓羊腸線,手被勒出紅印子。
柱子:齜牙咧嘴)這線咋這麼滑?穿進軸眼裡總跑!二丫,借你發繩用用!
二丫:護著頭發後退)要臉不?用你自己的!突然跳起來)有了!把線在鬆香裡滾一圈!抓過老石的布包,倒出半袋鬆香,抓著羊腸線使勁搓,結果線全粘成了團)
小翠:放下漆刷笑)你這是要做線團子還是做琴弦?看我的!取來細竹管,把線從管裡穿過去,再蘸鬆香,果然順溜多了)
老石:拿著弦軸過來,軸上還沾著柱子剛才蹭的豬油)彆光顧著樂,試試調弦。這玩意兒得彈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響,才配叫……突然卡殼)叫啥名兒好?
柱子:脫口而出)叫“摔出來的”!
二丫:踹他一腳)難聽死了!叫“胡駝琴”!你看我畫的駱駝多精神!
小翠:指尖撥了下鬆線,“劈啪”一聲脆響)我聽胡姬說過,她們叫“批把”,向前彈叫“批”,向後撥叫“把”——要不就叫“琵琶”?
老石眼睛一亮,剛要說話,柱子手一抖,穿好的弦“嘣”地斷了,抽在二丫臉上,把她畫的駱駝胡子抽花了。二丫愣了愣,突然撲過去撓柱子,倆人滾在木屑堆裡,小翠舉著漆刷喊“彆蹭到琴身”,老石抱著弦軸笑,鬆香沫子掉了一衣襟。)
【第三場】宮門前的“驚魂”
場景:半月後,工坊院壩。新造的琵琶立在石桌上,香樟木琴身泛著琥珀光,四根羊腸弦亮晶晶的,琴頭的駱駝被小翠補成了金色。少府丞帶著兩個樂師站在台階上,老石背著手,後背的汗把衣裳洇出了印子。
少府丞:敲了敲琴身)這物件看著輕巧,能彈出《安世樂》的調子?
柱子:搶話)能!還能彈出打更的聲兒!昨兒我彈著玩,隔壁張大爺以為到時辰了,扛著鋤頭就下地了!
樂師:皺眉)休得胡鬨。小翠,你來試。
小翠深吸一口氣,指尖落在弦上。先慢撥,像細雨敲窗;再快彈,像馬蹄踏過石板路;彈到《安世樂》的高潮時,弦聲突然變得鏗鏘,像千軍萬馬奔來。院牆外賣糖葫蘆的小販都停了腳,連路過的黃狗都蹲在門口歪頭聽。)
二丫:突然指著天空)快看!鴿子!比上次箜篌引來的還多!
十幾隻灰鴿子落在院牆上,有隻膽大的飛下來,啄了啄琴身的清漆。少府丞驚得直捋胡須,樂師一把搶過琵琶,自己彈了起來,彈到興頭上,竟跟著節奏踏起了步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少府丞:哈哈大笑)好!這琵琶,比瑟靈動,比琴奔放!宮束班,賞絹帛十匹,酒兩壇!
柱子突然抱起二丫轉圈,轉得太快,倆人一起摔進木屑堆,二丫的鞋飛到少府丞腳邊。小翠拽著老石的胳膊跳,老石笑得直咳嗽,手裡的鬆香包掉在地上,滾到琵琶邊,像給這新物件磕了個響頭。)
【第四場】月光下的“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