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聚氣
劇本類型
曆史奇幻
故事背景
西漢文帝前元三年,關中春汛剛過,灞河水位回落,秦代遺留的灞橋經修繕後重新通行。橋身以巨木為梁、青石為基,兩側護欄雕刻雲紋,橋頭立有“灞水安瀾”石碣。時人信“山河之氣聚於重器”,傳夏禹所鑄九鼎雖失其形,其氣仍散於天下名地,需借特定工藝與時節引氣歸位。“宮束班”是民間傳承的工藝匠人團體,專精木、石、金、漆等技藝,因行事不拘小節、常以“憨貨”互稱,卻藏著引氣聚靈的獨門本事。
人物表
1.老木:宮束班班主,年近六十,左手缺半指早年修木所傷),總揣著半塊墨鬥,話少但愛眯眼笑,是引氣儀式的主掌人。
2.小錘:二十出頭,鐵匠出身,力氣大卻毛手毛腳,常拎著個沒開刃的鐵鑿子,說話像敲鐵塊一樣脆。
3.阿漆:女,十八九歲,漆匠學徒,總往身上蹭各色漆斑,愛跟小錘抬杠,手裡總攥著塊浸了桐油的棉布。
4.石墩:三十多歲,石匠,身材敦實如石,說話慢半拍,扛著個磨得發亮的石匠錘,走路能震得地麵發顫。
5.路人甲:過橋的貨郎,背著滿筐桑椹,好奇又膽小。
6.路人乙:牧羊翁,趕著幾隻山羊,叼著根草稈,見多識廣的樣子。
第一幕:灞橋晨喧
場景
灞橋橋麵及橋頭,清晨,薄霧未散,灞河水泛著淡金波光,橋上來往行人稀疏,多是挑擔的農夫、趕車的商販。
幕啟:薄霧中,灞橋的輪廓漸漸清晰。老木領著宮束班四人扛著家夥什走上橋,小錘腳下一滑,差點撞翻石墩的石匠錘,阿漆“嗤”地笑出聲。)
阿漆:用手肘捅小錘腰)小錘,你這腳力還不如我家那隻偷漆吃的貓,一會兒引氣的時候彆摔進灞河裡,濺起的水花比九鼎氣還大。
小錘:揉著腰,瞪眼睛)呸!昨兒是誰給橋欄刷漆,把自己頭發粘成一團,還是我用鑿子一點點剔開的?你還好意思說我!
石墩:慢騰騰放下石匠錘,指了指橋麵青石)彆吵…橋麵剛修的,鑿子…會刮花。
老木:掏出墨鬥,扯出墨線往護欄上一拉,“啪”的一聲,墨痕在青石上顯出來)都閉嘴。辰時三刻前,把“引氣陣”搭好,誤了時辰,今年的活計都彆想有。
小錘立馬收了話,從布包裡掏出銅製的小鼎模型——比巴掌大些,鼎身刻著模糊的山川紋;阿漆展開棉布,上麵鋪著七根粗細均勻的桃木枝;石墩蹲下身,用石匠錘輕輕敲著橋麵青石,像是在聽聲音。)
路人甲背著桑椹筐路過,瞥見小錘手裡的銅鼎,腳步頓住。)
路人甲:小聲嘀咕)這幾位師傅…拿個小銅鼎乾啥?莫不是要在橋上祭河神?
路人乙:趕著山羊過來,叼著草稈瞥了一眼)你懂啥?這是宮束班的人,前年修渭橋的時候,就是他們用木楔子把歪了的橋柱正過來的,聽說會些“聚氣”的本事。
阿漆聽見了,回頭衝兩人笑了笑,手裡的桃木枝在晨光裡泛著淺紅。)
阿漆:老伯眼尖!不過咱不祭河神,是給這灞橋聚聚氣,好讓來往的人走得安穩。
路人甲:縮了縮脖子)聚氣?怪嚇人的…我還是趕緊過橋吧。
路人甲匆匆走了,路人乙卻停下腳步,靠在橋頭的老槐樹上,饒有興致地看著。)
第二幕:陣起笑鬨
場景
灞橋中段,薄霧漸散,陽光透過柳葉灑在橋麵上,形成斑駁的光影。老木在橋麵中央畫了個圓形的陣圖,用墨線標出八個方位。
小錘蹲在陣圖東邊,手裡攥著銅鼎,卻總把鼎拿反,阿漆湊過去,伸手在他腦門上彈了一下。)
阿漆:憨貨!鼎足要朝東,對應“青龍位”,你倒好,把鼎蓋朝下,是想讓氣從底下漏出去?
小錘:揉著腦門,把鼎正過來)誰憨了!我這是先試試鼎沉不沉…你看,這銅鼎沉甸甸的,肯定能裝住氣。
石墩:在陣圖西邊放下一塊青石,青石上刻著細小的水紋)西邊…屬水,灞河的氣…從這進。說著,從懷裡掏出個陶碗,舀了點灞河水,倒在青石上,水順著水紋流成一圈,沒滲進石頭裡。)
老木:拿著墨鬥走到陣圖中央,抬頭看了看太陽)辰時到了。小錘,把鼎放在“土位”;阿漆,桃木枝插在八個方位,記住,枝尖要朝陣心;石墩,你守在北邊,要是有風吹來,就用石匠錘敲三下青石。
三人立馬行動,小錘捧著銅鼎往陣圖中央走,走得太急,差點踩在墨線上,老木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的胳膊。)
老木:慢著!陣圖的線不能踩,踩亂了氣就散了。你這性子,跟你爹當年一模一樣,當年他鑄劍,差點把自己的頭發熔進鐵水裡。
小錘:臉一紅,小心翼翼地把鼎放在陣心)知道了班主…我這不是想快點嘛。
阿漆蹲在陣圖邊插桃木枝,插完一根,就回頭看小錘,見他總算放好鼎,忍不住又調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漆:小錘,你剛才要是踩斷線,班主肯定讓你把這橋的青石都擦一遍,從橋頭擦到橋尾,擦到天黑。
小錘:瞪她)你少烏鴉嘴!有本事你彆插錯枝,去年在鹹陽修祠堂,你把桃木枝插反了,害得祠堂的梁上落了一窩麻雀,天天吵得人睡不著。
石墩:突然開口)麻雀…挺可愛的。說完,自己先笑了,露出兩排憨厚的牙。)
老木沒理會他們的嬉鬨,從懷裡掏出個布包,打開來,裡麵是七顆圓潤的鵝卵石,每顆石頭上都用紅漆畫著小小的“鼎”字。他把鵝卵石放在銅鼎周圍,擺成一個小圈。)
老木:都靜下來。灞橋是長安東方的要道,秦末的時候,高祖就是從這兒進的鹹陽,子嬰投降,這橋藏著“興漢”的氣;後來長安人折柳送彆,又有“聚人”的氣。今天咱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兩種氣聚起來,引到鼎裡,再借鼎的力,歸到九鼎的氣脈裡。
阿漆收了笑,認真地把最後一根桃木枝插好,小錘也屏住呼吸,盯著銅鼎,石墩握緊了石匠錘,眼神變得專注。)
第三幕:氣聚鼎鳴
場景
灞橋中段,陽光漸強,微風拂過,柳葉沙沙作響,灞河水泛起漣漪,陣圖周圍的空氣似乎變得有些凝滯。
老木站在陣圖中央,雙手結印,指尖對著銅鼎,嘴裡低聲念著口訣——不是晦澀的咒語,更像是平常念叨的匠人話:“木承天地,石鎮山河,銅納靈氣,漆固根基…”)
小錘盯著銅鼎,突然小聲跟阿漆說:“哎,你看,鼎身上的花紋好像亮了點?”)
阿漆:瞪了他一眼,小聲說)彆說話,驚擾了氣就完了!話雖這麼說,她還是忍不住瞟了一眼銅鼎,隻見鼎身的山川紋真的泛著淡淡的紅光,像有水流在紋路上淌。)
突然,一陣風吹來,吹得橋欄上的柳葉簌簌響,陣圖西邊的青石上,剛才倒的灞河水開始順著水紋轉圈。石墩立馬舉起石匠錘,“咚、咚、咚”,敲了三下青石,聲音不響,卻像敲在人的心上,連遠處的山羊都停下了腳步。)
老木:聲音提高了些)氣來!說著,他從懷裡掏出一根紅繩,係在銅鼎的耳上,紅繩一碰到鼎耳,就像被什麼東西拽著,直直地豎了起來,對著灞河的方向。)
小錘看得眼睛都直了,下意識地往前湊了湊,剛要說話,就見老木伸手一指銅鼎,鼎蓋“哢噠”一聲,自己開了條縫,從縫裡冒出一縷淡淡的白煙,白煙飄到陣圖上空,慢慢聚成一個小小的雲團,雲團裡似乎有光影在動,像有車馬在橋上走。)
阿漆:眼睛瞪得溜圓,小聲驚歎)天呐…真的聚上氣了!
石墩:嘴角咧開,慢騰騰地說)氣…很足,灞橋的氣…比上次渭橋的…還厚。
路人乙站在橋頭,手裡的草稈都忘了叼,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陣圖上空的雲團,嘴裡喃喃道:“活這麼大,還是頭回見這光景…宮束班的本事,真不是吹的。”)
老木雙手一合,對著銅鼎拜了三拜,然後拿起陣圖邊的桃木枝,在銅鼎周圍繞了三圈,每繞一圈,鼎裡的白煙就濃一分,雲團也大一分。突然,銅鼎“嗡”地響了一聲,聲音不大,卻震得橋麵上的柳葉都顫了顫,白煙猛地收縮,像被一股力量拽著,鑽進了銅鼎裡,鼎蓋“啪”地一聲合上了。)
老木長舒一口氣,抹了把額頭的汗,拿起銅鼎,遞給小錘。)
老木:拿著,彆再拿反了。這鼎裡的氣,得儘快送到長安城外的“鼎台”,讓氣歸到九鼎脈裡。
小錘:雙手捧著銅鼎,小心翼翼的,剛才的嬉鬨勁兒全沒了)班主,這鼎…真裝著灞橋的氣?
老木: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掂掂,是不是比剛才沉了點?那就是氣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