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鐵火·班門記
第一幕:營火夜話,鐵料生疑
時間:西漢元朔五年,漠南軍營夜
地點:漢軍輜重營鐵匠坊,篝火映著滿地鐵屑,鍛造聲漸歇
幕啟時,青灰色帳篷外飄著細雪,篝火堆裡柴薪劈啪作響。五個穿著粗麻布短褐的工匠圍坐火邊,手裡攥著陶碗,碗裡盛著溫熱的粟米粥。為首的漢子方臉闊額,左手缺了半截小指,是“宮束班”班頭老周;旁邊梳著雙丫髻的少年叫小滿,總愛湊在鍛爐邊看火花;矮胖的王二啃著硬餅,餅渣掉了滿襟;高瘦的李三用木棍撥弄火裡的鐵條,眼神直愣愣的;還有個留著絡腮胡的老趙,正用布擦著手裡的鏨子。)
老周:喝了口粥,哈出白氣)明日衛青將軍要去前頭勘察地形,咱們得把這批馬刀的坯子趕出來——不然騎兵弟兄們手裡的青銅刀再崩了口,跟匈奴人拚殺時,總不能用拳頭吧?
小滿:湊到老周身邊,指著地上堆著的鐵料)班頭,昨兒從關內運來的這批鐵,比上次的軟多了!我中午試著敲了敲,一錘下去就彎了,哪能打刀啊?
王二:嘴裡塞滿餅,含糊不清)可不是嘛!上次那批鐵,老趙鏨了半天才開縫,這次倒好,李三用鏨子一劃就出印子——這要是打了刀,砍匈奴人的皮甲都得卷刃,到時候將軍怪罪下來,咱們宮束班的臉可就丟儘了!
李三:終於把目光從鐵條上挪開,聲音悶沉沉的)我剛才把鐵條扔火裡燒了,淬水的時候沒聽見“嘶啦”的脆響,倒像煮稀粥似的——這鐵裡摻的礦渣太多,得再煉三遍,不然成不了好鋼。
老趙:把鏨子往腰間一彆,皺著眉)再煉三遍?可營裡的木炭就剩兩垛了!上次軍需官說,漠南這邊缺木柴,木炭得省著用。咱們要是多煉三遍,明天太陽落山前肯定趕不出坯子,到時候……話沒說完,就被遠處傳來的馬蹄聲打斷)
帳篷簾被掀開,一個穿著黑色鎧甲的親兵走進來,肩上落著雪,手裡攥著一塊青銅刀碎片,碎片邊緣還帶著崩口的痕跡。)
親兵:對著老周拱手)周班頭,方才巡邏的騎兵回來,說有個弟兄的青銅刀砍在匈奴人的馬骨上,直接崩了刃——將軍讓我來問,新刀什麼時候能好?若是實在趕不及,就得把庫房裡的舊戈矛先分下去。
老周:接過青銅碎片,手指摩挲著崩口,臉色沉下來)勞煩軍爺回稟將軍,明日日落前,宮束班必交出三十把能用的刀——隻是……能不能請軍爺通融,再給咱們添一垛木炭?這批鐵料得再提純,不然打出來的刀不頂用。
親兵看了眼地上的鐵料,又瞥了眼篝火邊的五人,點頭道“我去試試”,轉身掀簾而去,風雪裹著寒氣湧進來,小滿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老周:把青銅碎片扔給李三,聲音陡然提了些)都彆坐著了!王二去把剩下的鐵料全搬到鍛爐邊,小滿燒火,火溫得夠高,至少得燒到鐵料發紅發紫;老趙跟我一起掌錘,李三負責淬水——今晚不睡了,非得把這批鐵煉出好鋼不可!
五人立刻起身,王二哼哧哼哧地扛著鐵料往鍛爐走,小滿踮著腳往爐裡添木炭,火星子濺到他的袖子上,他也顧不上拍;老周和老趙搬來沉重的鐵砧,李三則把陶缸裡的冷水換了新的,月光透過帳篷縫隙照進來,落在滿地忙碌的身影上。)
第二幕:鍛打淬火,刀形初現
時間:次日清晨,天微亮
地點:鐵匠坊內,鍛爐火勢正旺
幕啟時,東方天際泛著魚肚白,雪已經停了,帳篷上積著一層薄雪。老周和老趙光著膀子,古銅色的脊梁上滿是汗珠,兩人手裡的鐵錘交替落在鐵砧上的鐵坯上,“叮叮當當”的聲響震得帳篷頂的積雪簌簌往下掉。小滿蹲在爐邊,不時往爐裡添木炭,小臉被火烤得通紅;王二拿著小錘,在鐵坯邊緣敲敲打打,幫忙修整形狀;李三守在陶缸邊,眼睛盯著鍛爐裡的鐵坯,連眨眼都舍不得。)
老周:揮錘的手臂肌肉繃緊,額頭上的汗珠滴在鐵砧上,瞬間蒸發)小滿!火再旺點!鐵坯還沒到火候,得讓它再紅些——匈奴人的騎兵衝鋒時,刀得能劈斷他們的馬腿,這點溫度可不夠!
小滿:趕緊往爐裡加了一大塊木炭,用風箱猛拉,爐子裡的火苗“騰”地竄起半人高)班頭,夠不夠?我看鐵坯都快燒化了!
老趙:鐵錘落下,火星濺到他的胳膊上,他渾然不覺)再燒片刻!上次在長安時,我跟宮裡的鐵匠學過,好鋼得經得住“三燒三淬”,第一遍燒透了,才能把礦渣煉出來——你看這鐵坯邊緣,還有些黑點子,那就是沒煉乾淨的渣子!
老周點頭,示意李三把陶缸挪到鐵砧邊。又過了半柱香的功夫,老周夾起燒得通紅的鐵坯,鐵坯泛著耀眼的橙光,映得所有人的臉都亮堂堂的。他把鐵坯擱在鐵砧中央,大喝一聲“砸!”,老趙的鐵錘立刻跟上,兩人一左一右,鐵錘落下的節奏像敲鼓似的,鐵坯在錘下慢慢變扁、拉長,邊緣的黑渣子隨著敲打脫落,露出裡麵銀亮的鋼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三:眼睛瞪得溜圓,聲音發顫)成了!班頭,你看這鋼芯——比上次關內運來的好鋼還亮!
王二:放下小錘,湊過來看,忍不住伸手想摸,又趕緊縮回去)哎喲!這鋼看著就硬實!要是打造成刀,砍匈奴人的彎刀肯定沒問題——上次我見匈奴人的刀,也是鐵做的,可沒這麼亮!
老周沒說話,夾起鍛打成型的鋼條,快步走到陶缸邊,“嘩啦”一聲扔進冷水裡。水花瞬間濺起,白霧騰地籠罩了半個鐵匠坊,伴隨著刺耳的“嘶啦”聲,鋼條在水裡迅速冷卻,原本橙紅的顏色變成了深黑。李三趕緊用長鉤把鋼條撈出來,遞到老周手裡。)
老周:用手指彈了彈鋼條,“當”的一聲脆響,他臉上終於露出笑)好鋼!這聲兒就對了——小滿,拿尺子來,咱們按將軍給的尺寸,把刀身畫出來,今日正午前,先打出三把樣品,給將軍過目。
小滿趕緊從工具箱裡翻出竹尺,老周拿著石筆在鋼條上畫線條:刀身要直,刃口得薄,刀柄要短,柄尾得留個環——“騎兵弟兄們騎馬時,刀能掛在腰上,不容易掉”,這是上次衛青將軍來鐵匠坊時特意囑咐的。王二和李三忙著把剩下的鐵料往爐裡送,老趙則在磨石上打磨著鏨子,準備給刀身鏨出防滑的紋路。帳篷外傳來了士兵操練的呐喊聲,陽光透過雪層,灑在鍛爐的火光上,竟有了些暖意。)
第三幕:校場試刀,將軍讚刃
時間:當日午後,雪後初晴
地點:漢軍校場,黃土場地中央立著三排靶:第一排是木靶,第二排裹著生牛皮,第三排釘著銅片
幕啟時,校場上擠滿了士兵,衛青將軍穿著銀色鎧甲,腰佩長劍,站在高台上,目光落在場下的老周五人身上。老周手裡捧著三把剛打磨好的刀,刀身烏黑發亮,刀柄纏著牛皮繩,柄尾的圓環閃著冷光——這就是他們趕了一夜加半天的“環首刀”。小滿攥著老周的衣角,手心全是汗;王二、李三、老趙站在後麵,眼神裡又緊張又期待。)
衛青:聲音洪亮,傳遍校場)周班頭,聽說你們用新煉的鋼,打了這種帶環的刀?今日便試試它的成色——若是能劈開第三排銅片靶,這批刀就按這個樣子打,宮裡的賞賜,我替你們向陛下請!
老周拱手,把一把環首刀遞給身邊的騎兵校尉。校尉接過刀,掂量了掂量,又用手指試了試刃口,隨即走到靶前,深吸一口氣,猛地揮刀劈下。“唰”的一聲脆響,第一排木靶應聲斷裂,木屑飛濺;校尉接著劈第二排牛皮靶,刀刃沒入牛皮,隻留刀柄在外;最後劈第三排銅片靶,“當啷”一聲,銅片被劈出一道深痕,刀刃卻沒卷口。)
校場士兵:齊聲歡呼)好刀!這刀比青銅刀厲害多了!
衛青:走下高台,拿起那把環首刀,仔細看著柄尾的圓環)這圓環做得好——騎兵衝鋒時,刀掛在腰上,圓環能卡住皮帶,不會掉;就算刀脫了手,也能順著圓環撿回來,不耽誤拚殺。周班頭,你們宮束班,倒真是一群會琢磨的“憨貨”!
老周:撓了撓頭,笑得憨厚)將軍謬讚!都是弟兄們琢磨出來的——李三說鐵得煉三遍,老趙說刃口得磨薄,小滿還說,刀柄纏牛皮繩不打滑……咱們就是想讓騎兵弟兄們有趁手的兵器,好把匈奴人趕回老家!
小滿:突然大聲說)將軍!我們還能把刀打得更輕些!下次煉鋼時,多去些礦渣,刀身再窄一點,騎兵弟兄們揮刀更省力!
衛青聞言,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小滿的頭)好!就按你們說的辦——從今日起,宮束班負責全軍的環首刀鍛造,所需的木炭、鐵料,軍需營優先供給。待此戰得勝,我親自帶你們去長安,讓陛下看看,咱們漢軍的工匠,造出了怎樣的好兵器!
老周五人聞言,全都跪下行禮,聲音裡帶著激動:“謝將軍!”。校場上的陽光正好,雪開始融化,滴落在環首刀上,折射出冷冽的光。遠處傳來號角聲,衛青將軍翻身上馬,手裡還提著那把環首刀,對士兵們高聲喊道:“三日之後,咱們就用這環首刀,破匈奴人的陣!讓他們知道,漢軍的鐵火,比他們的彎刀更硬!”)
士兵們齊聲應和,喊聲震得地上的積雪簌簌掉落。老周五人站在校場中央,看著衛青將軍的身影遠去,又看了看手裡的環首刀,突然都笑了——昨夜的疲憊、清晨的緊張,此刻全變成了踏實的暖意。王二拍了拍李三的肩膀,李三難得笑了;老趙摸了摸環首刀的刀刃,眼裡閃著光;小滿湊到老周身邊,小聲說:“班頭,等打跑了匈奴人,咱們把環首刀的樣子畫下來,讓後世的人都知道,是咱們宮束班造的刀!”)
幕落時,鍛爐的火光再次在鐵匠坊亮起,“叮叮當當”的鍛造聲與校場的操練聲交織在一起,順著漠南的風,飄向遠方的草原——那裡,一場用鐵火書寫的勝利,正等著用環首刀開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漠南鍛刀歌
主歌1
漠南雪落滿輜重營的帳沿
火塘邊鐵屑沾著粗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