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造·鼎氣凝
人物表
宮束班班頭:石庚,年近五十,手掌布滿老繭,嗓門洪亮,做事粗中有細
宮束班工匠甲:柱子,二十出頭,虎頭虎腦,愛開玩笑
宮束班工匠乙:阿福,二十歲,瘦高個,手腳麻利,總被柱子逗樂
宮束班工匠丙:老木,四十多歲,沉默寡言,擅長木雕,手藝精湛
監造官:王都護,三十餘歲,身著錦袍,麵容嚴肅,對工程細節要求嚴苛
小吏:李書吏,二十多歲,手持竹簡,隨時記錄工程進度
第一幕:晨光熹微·南宮工地
【時間】東漢永平三年,春,卯時
【地點】洛陽南宮雲台施工現場,地麵已壘起丈高夯土台基,木架縱橫交錯,數十根圓木立柱立在台基凹槽中,晨光透過木架縫隙灑在地麵,形成斑駁光影。
石庚扛著一把大斧從工棚走出,咳嗽兩聲,唾沫星子濺在地上)
石庚:扯著嗓子喊)都給我起來!日頭都曬屁股了,還想不想拿月錢娶媳婦了?
工棚裡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柱子揉著眼睛鑽出來,頭發亂糟糟的,阿福跟在後麵,手裡還攥著半個啃剩的麥餅)
柱子:打哈欠)班頭,這才剛亮天呢,鳥都沒叫全,您老比雞還醒得早。
石庚:抬手拍了柱子後腦勺一下)少貧嘴!昨兒王都護說了,雲台主梁得在穀雨前架上,誤了工期,咱們都喝西北風去!老木呢?
老木從一堆木料後探出頭,手裡拿著一把刻刀,正在雕琢一塊桃木構件,上麵已經刻出半朵祥雲紋路)
老木:聲音低沉)在這兒,班頭。昨兒看了台基東南角的卯榫,差半分,今早得修正好。
阿福:咬了口麥餅,含糊不清)老木叔就是心細,上次柱子把橫梁尺寸量錯半寸,還是老木叔半夜給改過來的。
柱子:臉一紅,推了阿福一把)你小子少提那茬!誰還沒犯過迷糊?再說了,我後來不也幫你把那根歪了的椽子給掰直了嗎?
石庚:笑罵)行了行了,倆憨貨彆吵了!柱子,你帶倆人去搬那批楠木,注意彆磕著碰著,那是要做雲台頂層梁架的;阿福,你跟老木去調卯榫,把昨天剩下的木料歸置好;我去跟王都護報今早的進度。
眾人應了聲,各自忙活起來。柱子扛著一根圓木,走兩步就跟旁邊的工匠開玩笑,引得眾人笑罵;阿福蹲在老木身邊,遞工具時總忍不住看老木刻的祥雲,時不時發出“嘖嘖”的讚歎聲)
第二幕:日中當午·梁架初成
【時間】午時,日頭正盛
【地點】雲台台基之上,三層木架已初具規模,工匠們在木架間穿梭,有的在釘木板,有的在綁繩索,台基下的灶房飄來飯菜香。
王都護帶著李書吏走上台基,石庚趕緊迎上去,手裡還拿著一根剛量完的木尺)
王都護:目光掃過木架,眉頭微蹙)石班頭,頂層的橫梁間距,我昨兒說要留三尺七寸,你這量的是多少?
石庚:趕緊遞過木尺)都護您看,正好三尺七寸,分毫不差!柱子那小子上次吃了虧,這次量了三遍才敢下墨線,您放心。
柱子正好扛著一塊木板走過,聽見這話,撓了撓頭,咧嘴笑)
柱子:都護大人,我這次真沒馬虎!您要是不信,我再量一遍給您看。
王都護:嘴角微揚,又很快壓下去)不必了。你們宮束班雖看著嘻嘻哈哈,手藝倒還紮實。對了,雲台內壁的彩繪,何時能開始?
老木:放下刻刀,走過來)回都護,木料上完漆,再過三日就能彩繪。我已按圖紙畫了樣稿,您要不要看看?
老木從懷裡掏出一卷絹紙,展開後,上麵畫著雲台內壁的圖樣:四周是二十八星宿的紋路,中間是騰雲駕霧的龍形,角落還點綴著仙鶴、靈芝,線條流暢,色彩標注清晰)
李書吏:湊過來,小聲驚歎)老木師傅這手藝,真是絕了!這龍的眼睛,看著跟要活過來似的。
阿福:插話說)那可不!老木叔上次給我刻了個小木兔,我家娃天天攥著睡覺,說比集市上買的還好看。
石庚:瞪了阿福一眼)沒規矩!都護麵前瞎咋呼什麼。
王都護:擺了擺手)無妨。手藝好,就該誇。對了,陛下特意吩咐,雲台建成後,要在殿內繪開國功臣二十八將的畫像,這畫像的底座,得用漢白玉打造,你們可得上心。
柱子:拍著胸脯)都護您放心!彆說漢白玉底座,就是讓我們雕個玉鼎,我們也能給您雕出來!
眾人:都笑起來,台基上的氣氛一下子輕鬆不少)
王都護:也笑了)你這小子,倒會說大話。行了,你們先吃飯吧,下午天熱,注意歇著,彆中暑了。
王都護和李書吏離開後,眾人圍到灶房旁,捧著粗瓷碗,大口吃著粟米飯和醃菜,柱子一邊吃一邊給大家講昨晚聽來的趣聞,說鄰村有個老漢把驢當馬騎,結果驢受驚跑了,逗得眾人哈哈大笑,阿福笑得嗆了飯,老木也難得露出了笑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三幕:暮色四合·鼎氣彙聚
【時間】三個月後,秋,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