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碑記·鼎承文脈
人物表
宮束班:東漢民間刻石工坊,共七人,皆為技藝精湛的刻石工匠
老石:班首,年近五十,雙手布滿老繭,刻刀從不離身,沉穩少言但心細如發
阿青:二十出頭,工坊最年輕的工匠,眼神靈動,愛說愛笑,刻石手法卻極穩
鐵牛:三十歲,身材魁梧,力大無窮,擅長搬運石碑、打磨石麵,性格憨厚直率
瘦猴:與鐵牛同齡,身形瘦削,手指靈活,專攻碑文字符的精細刻畫,愛跟鐵牛互懟
老周:四十多歲,懂些典籍,負責核對碑文與原稿,偶爾能指出文字疏漏,性子溫和
二郎:二十七歲,擅長調配刻石用的朱砂與黏合劑,做事認真,總被阿青調侃“像個姑娘家”
小墨:二十三歲,負責磨墨、鋪紙、整理工具,是工坊的“後勤總管”,話不多但手腳麻利
李大人:朝廷派來的監造官,四十歲左右,身著青色官服,起初對民間工坊心存疑慮,後被工匠們的態度打動
侍從:李大人的隨行人員,負責傳遞文書、通報消息
第一幕:洛水畔·宮束班工坊
【時間】東漢章和二年公元88年),秋,午後
【地點】洛陽城外洛水南岸,宮束班工坊。工坊是一處寬敞的土坯房,屋頂鋪著茅草,院內擺放著十幾塊待刻或已刻好的石碑,角落堆著長短不一的刻刀、錘頭與磨石。院中央的大青石板上,平放著一塊剛運來的漢白玉石碑,石麵已打磨得光滑如鏡,映著頭頂的流雲。
幕啟時,院內一片喧鬨。鐵牛光著膀子,正用粗砂紙打磨石碑邊緣,汗水順著黝黑的脊背往下淌,他時不時甩甩胳膊,嘴裡哼著不成調的民間小曲。瘦猴蹲在石碑旁,手裡捏著一把細刻刀,對著一塊小石板比劃,突然伸手拽了拽鐵牛的衣角)
瘦猴:憋著笑)鐵牛,你這哼的是啥?跟洛水裡的蛤蟆叫似的,小心驚著咱們要刻的“漢書碑”。
鐵牛:放下砂紙,抹了把汗,瞪著瘦猴)你懂個屁!這叫“開工曲”,討個吉利!再說了,咱們宮束班刻過的碑,從洛陽文廟到南陽祠堂,哪一塊不是端端正正?就這《漢書》碑,有老石掌眼,有老周核文,還能出岔子?
阿青抱著一摞竹簡跑進來,竹簡上是抄錄好的《漢書·高帝紀》片段,他腳步沒停,就笑著插話)
阿青:鐵牛說的對!不過瘦猴也沒說錯,你那曲子確實不好聽。我剛從城裡書坊回來,聽坊主說,這《漢書》是班昭班大家剛補完的,朝廷特意要刻幾塊正版石碑,分送各州郡,咱們宮束班能拿到這活,可是祖上積德了!
老石從裡屋走出來,手裡拿著一把磨得鋥亮的刻刀,刀身在陽光下泛著冷光。他走到石碑前,用手指輕輕拂過石麵,動作輕柔得像撫摸嬰兒的臉頰,剛才還喧鬨的院子瞬間安靜了幾分)
老石:聲音沙啞卻有力)阿青,竹簡給老周,讓他再核對一遍,一個字都不能錯。二郎,朱砂調好了嗎?要濃淡適中,刻出來的字得透著力道。小墨,把磨好的墨汁端來,先在石麵上試寫幾個字,看看暈不暈。
老周:接過竹簡,推了推鼻梁上的木簡眼鏡——那是他自己做的,用來看清細小的文字)放心吧老石,我昨天已經跟抄本對過三遍了,“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字季”,沒錯。就是這“沛豐邑”的“邑”字,筆畫多,刻的時候得仔細。
二郎:端著一個陶碗走過來,碗裡是朱紅色的顏料,他用小刷子蘸了點,在石板上點了點)老石你看,這朱砂是我用洛水細磨的,加了一點膠,乾了之後不會掉。我試了好幾次,就這個比例最合適。
小墨:端著墨汁跟在二郎身後,手裡還拿著一支狼毫筆)墨也磨好了,用的是鬆煙墨,濃而不滯。
老石點點頭,接過小墨手裡的筆,蘸了墨,在石碑左上角輕輕寫下“漢書·高帝紀”五個字。他的筆鋒剛勁有力,橫平豎直間帶著漢隸的莊重,寫完後,他退了兩步,眯著眼打量,又上前添了兩筆,調整了“書”字的豎畫)
老石:滿意地點點頭)行,就按這字體來。鐵牛,你再把石麵擦一遍,彆留灰。瘦猴,你跟我先刻“高帝紀”的開篇,阿青負責遞刀,其他人各司其職。記住,這不是普通的碑,是藏著大漢文脈的碑,刻壞一個字,咱們宮束班的招牌就砸了。
阿青:舉起拳頭,笑嘻嘻地)放心吧老石!咱們雖然是一群“憨貨”,但乾活不憨!保證刻出來的碑,比城裡那些官辦工坊的還好!
眾人都笑了起來,鐵牛又拿起砂紙,這次哼的曲子比剛才順耳了些;瘦猴湊到老石身邊,手裡捏著細刻刀,眼神裡滿是認真;老周坐在一旁,繼續翻看竹簡,嘴裡小聲念著碑文;二郎和小墨則在整理工具,陽光透過院子裡的老槐樹,灑下斑駁的光影,落在漢白玉石碑上,像給石碑鍍了一層金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幕:月滿夜·碑成待驗
【時間】一個月後,秋夜,月色皎潔
【地點】宮束班工坊。院中央的漢白玉石碑已經刻好大半,石碑上的文字密密麻麻,朱紅色的刻痕在月光下格外醒目。院內點著幾盞油燈,燈芯跳動,映得工匠們的臉龐忽明忽暗。
阿青蹲在石碑旁,手裡拿著一把小刻刀,正在修補一個“德”字的捺畫。他皺著眉頭,嘴裡叼著一根草莖,時不時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又低頭對著刻痕比劃)
阿青:嘟囔著)這“德”字的豎心旁,怎麼刻都覺得差點意思,老石,你過來看看?
老石走過去,彎腰盯著刻痕看了一會兒,從阿青手裡拿過刻刀,手腕輕輕一轉,刻刀在石麵上“沙沙”響了兩下,然後把刀還給阿青)
老石:豎心旁的兩個點,要左低右高,像人心裡揣著事,得有起伏。你再看看,是不是順了?
阿青:湊近一看,眼睛一亮)嘿!還真是!老石你這手藝,簡直神了!怪不得人家說,宮束班的刻刀能“刻活”文字。
瘦猴坐在一旁,手裡拿著一塊吃了一半的麥餅,笑著說)阿青,你這叫“眼高手低”,等你刻夠十年,說不定也能有這本事。不過現在嘛,還是跟我學兩招精細活吧,彆總想著耍小聰明。
鐵牛:啃著麥餅,含糊不清地說)瘦猴你少得意!上次刻南陽武侯祠的碑,你把“鞠躬儘瘁”的“瘁”字刻成“卒”字,還是老周發現的,不然咱們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瘦猴:臉一紅,放下麥餅,瞪著鐵牛)那是我一時眼花!再說了,後來不是改過來了嗎?你還好意思說我,上次搬石碑,你差點把石碑摔了,要不是我拉了你一把,你現在還在洛水裡撈石碑呢!
眾人都笑了起來,老周也放下竹簡,笑著勸道)好了好了,都是過去的事了。咱們這一個月,從日出刻到日落,現在《漢書》的“紀”和“表”都刻完了,就剩“誌”的部分,再有半個月就能完工。我昨天看了,刻出來的字,比抄本還清楚,朝廷要是驗收通過,咱們宮束班以後就不用愁活了。
二郎:端著一碗水走過來,遞給阿青)阿青,喝點水吧,你都蹲了半個時辰了,小心腿麻。對了老石,我聽城裡傳來的消息,說朝廷派來的監造官李大人,後天就要來驗碑了,他會不會挑毛病啊?
老石接過二郎遞來的水,喝了一口,又遞給鐵牛,然後走到石碑前,用手撫摸著刻好的文字,月光照在他的臉上,能看到他眼角的皺紋)
老石:挑毛病是應該的,這是朝廷的活,容不得半點馬虎。但咱們沒偷工減料,每一個字都是照著班大家的抄本刻的,每一刀都用了心思,就算李大人來,也挑不出大錯。再說了,咱們刻的不是字,是《漢書》裡的故事,是大漢的氣脈,隻要這氣脈在,石碑就立得住。
小墨突然指著天上的月亮,小聲說)你們看,今天的月亮好圓,照在石碑上,好像石碑在發光。
眾人抬頭看月亮,又低頭看石碑,果然,月光灑在朱紅的刻痕上,讓那些“高祖”“天下”“社稷”的字樣,仿佛有了生命。阿青突然站起來,拍了拍手上的灰,笑著說)
阿青:我聽說,當年大禹鑄了九州鼎,鎮住了天下氣運。咱們刻這《漢書》碑,是不是也能把大漢的文脈,順著石碑傳到九州去?說不定哪天,這些石碑真能聚起氣運,再入九州鼎呢!
鐵牛:撓了撓頭,憨厚地笑)阿青你又瞎想!不過要是真能這樣,那咱們宮束班可就出名了!以後人家提起《漢書》碑,就會說“那是洛陽宮束班刻的,一群憨貨刻出了大漢的根!”
眾人都笑了,笑聲在月光下傳得很遠,洛水的流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還有工坊裡的笑聲,混在一起,像是一首熱鬨又溫暖的歌。老石看著眼前的兄弟們,嘴角也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他知道,再過半個月,這《漢書》碑就要完工了,而他們宮束班的名字,或許真的會跟著這石碑,流傳下去。)
第三幕:驗碑日·文脈入鼎
【時間】半個月後,秋末,上午
【地點】宮束班工坊。院中央的漢白玉石碑已經全部刻完,石碑立在一個石座上,碑首刻著“漢書本紀列傳碑”六個大字,字體雄渾,碑身的文字排列整齊,朱紅色的刻痕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工坊門口站著幾個侍從,李大人身著青色官服,正緩步走進院子,老石帶著宮束班的眾人,站在石碑旁等候。
李大人:走到石碑前,停下腳步,先是繞著石碑走了一圈,然後湊近碑身,仔細看著上麵的文字)老石班首,這碑刻了多久?
老石:拱手回答)回大人,前後共四十五天,兄弟們日夜趕工,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大人:指著碑身上的“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一句,問道)這一句,跟班昭大家的抄本核對過嗎?我聽說,有些工坊為了省工,會擅自刪減文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周:上前一步,拱手道)回大人,小人負責核對碑文,每天刻完一段,就跟抄本對一遍,總共核對了五遍,沒有刪減一個字,也沒有多刻一個字。這“沛豐邑中陽裡”的“邑”字,筆畫多,瘦猴兄弟刻的時候,光是調整筆畫間距,就用了兩個時辰。
李大人看向瘦猴,瘦猴有些緊張,撓了撓頭,說)大人,小人就是覺得,這字是《漢書》裡的,要是刻歪了,就是對班大家的不尊重,對大漢的不尊重,所以多花了點時間。
李大人:點點頭,又指著碑尾的落款“東漢章和二年,洛陽宮束班刻”,問道)你們宮束班,以前刻過哪些碑?
阿青:笑著回答)回大人,咱們刻過洛陽文廟的“論語碑”,南陽武侯祠的“出師表碑”,還有潁川郡的“孝子傳碑”。不過那些都不如這《漢書》碑重要,這是咱們大漢的史書,能刻這碑,是咱們的福氣。
李大人不再提問,而是從侍從手裡拿過一卷竹簡——那是《漢書》的抄本,他翻開竹簡,對著碑身上的文字,逐字核對起來。院子裡鴉雀無聲,隻有李大人翻動竹簡的“沙沙”聲,還有風吹過樹葉的聲音。宮束班的眾人都屏住呼吸,看著李大人,阿青的手悄悄攥緊了衣角,鐵牛則緊張地盯著李大人的臉,生怕他說出“不合格”三個字。)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李大人終於合上竹簡,轉過身,看著宮束班的眾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李大人:好!好一個宮束班!這碑刻得好!字體工整,筆畫有力,沒有一個錯字,沒有一處漏刻。我之前還擔心,民間工坊比不上官辦工坊,現在看來,是我多慮了。你們雖然是民間工匠,但心細如發,對文脈的敬重,比有些官員還強!
宮束班的眾人瞬間鬆了口氣,阿青忍不住歡呼了一聲,又趕緊捂住嘴,不好意思地笑了。鐵牛更是激動得臉都紅了,搓著手說)大人,您這話是真的?咱們這碑,真的合格了?
李大人:笑著點頭)當然是真的!朝廷要刻五塊《漢書》碑,分送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你們這一塊,是第一塊刻好的,也是刻得最好的。我會上奏朝廷,給你們宮束班記上一功,以後再有刻碑的活,優先給你們!
老石聽到這話,眼眶有些濕潤,他對著李大人深深鞠了一躬,說)多謝大人!多謝朝廷!咱們宮束班,以後一定更用心刻碑,不辜負大人的信任,不辜負大漢的文脈!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鐘聲——那是洛陽城中心太廟的鐘聲,鐘聲渾厚,傳遍了整個洛陽城。緊接著,天空中突然飄來幾朵祥雲,祥雲籠罩在宮束班工坊的上空,陽光透過祥雲,灑在漢白玉石碑上,讓碑身上的文字仿佛活了過來,朱紅色的刻痕像是在流動,順著石碑往下淌,滲入地下。)
小墨:指著石碑,小聲說)你們看,石碑在“發光”!
眾人抬頭看去,隻見石碑上的文字真的在泛著淡淡的紅光,紅光順著石座,滲入泥土,仿佛在與地下的某種東西相連。老石突然想起阿青之前說的“聚氣運入九州鼎”,他喃喃自語)難道……真的有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