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東漢15_藝之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藝之神 > 第241章 東漢15

第241章 東漢15(1 / 2)

漢碑·本草·九州氣

劇本

時代:東漢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秋

地點:洛陽城郊“宮束班”工坊、太醫院後閣、司隸校尉府前庭

人物:

老墨:宮束班掌墨師,年近六旬,左手缺二指,刻碑三十年,話少手穩

石頭:宮束班少匠,十九歲,滿臉痘痕,愛咋呼,刻字總歪卻擅尋石料

阿禾:宮束班唯一女匠,十七歲,指尖纏著麻布,擅拓印與校字,心思細

陳太醫令:太醫院院令,六十餘歲,須發皆白,揣著卷泛黃《本草》抄本

李司隸:司隸校尉,四十歲,腰佩銅印,總皺著眉,卻信“文脈聚氣”之說

一眾匠人:宮束班學徒,多是十五六歲少年,愛湊熱鬨,喊老墨“墨老爹”

第一幕:工坊裡的“憨貨”

場景:宮束班工坊,院內堆著半人高的青石,牆角架著未完工的碑胚,空氣中飄著石粉與鬆煙墨的味道。日頭偏西,金光照在磨得發亮的刻刀上。

開場:石頭舉著塊巴掌大的青石板,蹦跳著衝入院內,石板上用炭筆描了個歪歪扭扭的“草”字)

石頭:嗓門比錘聲還響)墨老爹!阿禾!你們看我尋著的“寶貝”!這石麵細得能映出人影,刻《本草》的“草部”再合適不過!

阿禾正坐在木案前校勘抄本,聞言抬頭,指尖輕輕拂過石板表麵,忍不住笑)

阿禾:石頭,你這“寶貝”確實好,就是你描的“草”字,稈子歪得像被風吹折的麥秸——上次刻“茯苓”的“苓”,你把“草字頭”刻成“竹字頭”,被墨老爹罰磨了三天刀,忘了?

工坊角落,老墨正用細砂紙打磨碑胚,聞言放下工具,走到石頭身邊,接過石板眯眼打量,左手殘指輕輕敲了敲石麵)

老墨:聲音沙啞,像磨過石頭)石質是“洛河青”,沒錯。但刻《本草》不是刻鄉野碑誌,一個字錯了,往後醫者按碑抓藥,要出人命的。

幾個學徒湊過來,有人指著石板笑)

學徒甲:石頭,你這字要是刻上去,往後人家抓“甘草”,說不定以為是“甘竹”呢!

石頭:臉漲得通紅,撓著頭反駁)我這不是還沒刻嘛!阿禾會校字,墨老爹會把關,再說……再說我下次刻字,肯定盯著筆畫,不走神!

阿禾拿起抄本,走到老墨身邊,翻開其中一頁)

阿禾:墨老爹,陳太醫令今早又派人送了新的抄本,說“木部”的“杜仲”條目,之前的抄本漏了“折之多白絲者良”一句,要咱們補上。咱們這“宮束班”,還是頭回接這麼大的活——刻正版《神龍本草經》,傳之後世呢!

老墨:眼神亮了亮,伸手摸了摸抄本上的字跡)咱們宮束班祖上是給太學刻石經的,後來雖落了伍,可刻碑的規矩沒丟。這次刻《本草》,是積德的事,不能出半點差錯。從明天起,卯時上工,酉時收工,誰要是敢偷懶耍滑……

石頭立刻挺直腰板,搶著接話)

石頭:誰偷懶誰是憨貨!墨老爹,我保證,這次刻字比描紅還認真!

阿禾和學徒們都笑了,夕陽把工坊裡的影子拉得老長,石錘敲在碑胚上的“篤篤”聲,混著笑聲飄出牆外)

第二幕:太醫院的托付

場景:三日後,太醫院後閣,案上擺著三卷泛黃的《神龍本草經》抄本,一卷是太醫院珍藏的“秘府本”,一卷是民間獻來的“吳郡本”,還有一卷是陳太醫令親手校勘的“定稿本”。窗外種著幾株杜仲,葉子被秋風掃落,飄在窗台上。

陳太醫令捧著定稿本,手指微微發顫,遞給老墨。李司隸站在一旁,看著案上的抄本,眉頭依舊皺著)

陳太醫令:聲音帶著疲憊,卻很鄭重)老墨師傅,這三卷抄本,我和太醫院的同僚校勘了半年,總算把錯漏都補上了。《神龍本草經》傳了兩百多年,從戰國到如今,抄來抄去,錯字、漏句越來越多,去年汝南就有醫者,把“附子”認成“烏頭”,治死了人……

阿禾站在老墨身後,聞言握緊了手裡的拓印布,指尖的麻布蹭得掌心發疼)

阿禾:陳太醫令,我們在工坊校字時,也發現有些抄本把“半夏”的“生用有毒”寫成“生用無毒”,要是真按錯本用藥,可不是小事。

李司隸:終於開口,語氣嚴肅)陛下之所以準你們刻正版石碑,一是為了正《本草》之訛,二是為了聚天下文脈氣運——如今邊境雖定,但民間尚有疾疫,若《本草》能廣傳,醫者能對症施藥,便是“醫道安邦”,這氣運,能護九州安穩。

老墨:接過定稿本,雙手捧著,像捧著塊燙手的烙鐵)李大人,陳太醫令,宮束班雖隻是民間工坊,但刻碑的規矩我們懂:第一,字字依定稿,不差一筆;第二,碑石選最硬的洛河青,能傳千年;第三,拓印時用最好的鬆煙墨,不暈不褪。

陳太醫令:眼眶紅了,伸手拍了拍老墨的肩)我信你們。當年太學石經,就是你們宮束班的祖上刻的,如今你們刻《本草》,是續了文脈,也是積了功德。等石碑刻好,我會奏請陛下,把石碑立在司隸校尉府前庭,讓天下醫者都能來拓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石頭站在門口,探頭探腦,見陳太醫令看過來,立刻站直身子)

石頭:陳太醫令!您放心!我們肯定把碑刻得比太學石經還好看!到時候天下人都知道,洛陽宮束班刻的《本草》,是最正的!

阿禾忍不住拽了拽石頭的衣角,石頭卻沒察覺,還在咧嘴笑。陳太醫令和李司隸都被逗笑了,閣裡的氣氛,終於鬆快了些)

第三幕:碑上的“本草”

場景:兩個月後,宮束班工坊,三塊丈高的青石碑立在院內,分彆刻著“草部”“木部”“蟲獸部”。老墨正用細刻刀修“草部”最後一個字——“甘草”的“甘”,石頭蹲在碑前,拿著拓印紙比對,阿禾站在一旁,手裡捧著定稿本,逐字核對。

晨光熹微,石粉落在老墨的衣襟上,像撒了層霜。他眯著眼,左手殘指抵著碑麵,右手刻刀輕輕轉動,將“甘”字的最後一筆修得圓潤)

老墨:長出一口氣,放下刻刀)成了。“草部”三百二十種,“木部”一百八十種,“蟲獸部”一百一十種,全刻完了。

石頭立刻拿起拓印刷,蘸了墨,小心翼翼地往碑上刷,阿禾湊過來,看著拓印紙上慢慢顯現的字跡)

阿禾:“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沒錯,和定稿本一字不差!石頭,你看這字,墨老爹刻得比抄本上的還好看!

石頭:眼睛發亮,盯著拓印紙)真的!這“甘”字看著就甜,“毒”字看著就嚇人,墨老爹,您這手藝,真是絕了!

學徒們圍過來,七手八腳地幫著拓印,有人不小心把墨蹭到了臉上,成了“花臉”,引得眾人哈哈大笑。老墨看著眼前的景象,嘴角難得露出一絲笑意,伸手摸了摸碑麵,石麵光滑,字跡清晰,像活過來一樣)

老墨:聲音比平時柔和)這碑,能傳千年。往後醫者來拓印,就不會再認錯藥、用錯藥了。咱們宮束班,沒白活。

這時,院外傳來馬蹄聲,李司隸帶著幾個兵士,還有一輛馬車趕來。馬車上,放著一個用紅布裹著的東西,看著沉甸甸的)

李司隸:走進院內,看著三塊石碑,眉頭終於舒展開)好!好碑!陳太醫令已經奏請陛下,陛下準了,這三塊石碑,明日就立去司隸校尉府前庭。另外,陛下還賜了一樣東西——你們過來看看。

兵士掀開馬車上的紅布,露出一個青銅鼎,鼎身刻著九州山川紋,雖不算大,卻透著股厚重的氣息)

李司隸:這是“小九州鼎”,陛下說,《神龍本草經》是“醫道之根”,立碑之日,將碑上文脈氣運,聚入此鼎,再將鼎送往太廟,護佑九州百姓無疾無疫。

老墨、石頭、阿禾都愣住了,隨後老墨走上前,對著小九州鼎深深作揖。石頭看著鼎身的紋路,小聲對阿禾說)

石頭:阿禾,你說咱們刻的碑,真能聚氣運?

阿禾:看著石碑上的字跡,又看了看小九州鼎,認真點頭)肯定能。你想啊,往後千百年,隻要這碑還在,就有醫者照著上麵的方子治病救人,救的人多了,這氣運,自然就聚起來了。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石碑上,也灑在小九州鼎上,青銅鼎泛著暖光,石碑上的“本草”二字,仿佛也有了生命。宮束班的匠人們,圍著石碑和鼎,嘻嘻哈哈地說著話,聲音裡滿是歡喜——這群被人戲稱“憨貨”的匠人,此刻正做著一件能傳千年的大事)

第四幕:傳世的氣

場景:數月後,司隸校尉府前庭,三塊《神龍本草經》石碑立在院中,前來拓印的醫者絡繹不絕。陳太醫令和李司隸站在碑前,看著往來的人,臉上滿是欣慰。

老墨、石頭、阿禾也來了,石頭看著前來拓印的醫者,忍不住跟身邊的學徒炫耀)


最新小说: 在港城搞事業,她比男人還野 帶著破爛係統遠航 葬天碑主 我在古代偽裝成半老徐娘 穿越三國之扶持漢獻帝一統天下 考不進長安?那就打進長安! 吾為昊天帝 兵者,俠也 高冷校花帶兩個蘿莉女兒喊爸爸 殺戮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