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娘:湊過來,拿起殘片看了又看)米湯粘金箔?這法子咱們也能試啊!我家灶上還剩著早上的米湯,現在就去拿!
【晚娘風風火火地跑出去,阿芷坐在繡桌前,手裡拿著一根麻線,正試著纏金箔,可金箔太脆,一捏就碎,碎渣掉了滿桌。】
阿芷:歎著氣,把碎金箔掃到桌上)這金箔也太嬌貴了!比我繡裙上的線頭還難伺候,纏了三次,碎了三次,再這樣下去,周員外要的“蟠龍飛鳳”屏風,怕是要成“禿龍無鳳”了!
【青禾放下古譜,走到阿芷身邊,拿起一根麻線,又蘸了點桌上的清水,輕輕抹在麻線上,再拿起金箔,慢慢往線上纏。】
青禾:阿芷姐,你試試蘸點水,麻線濕了,金箔就不容易滑。蘇大娘說東漢的繡娘繡金箔,都要先把麻線泡軟,咱們沒那麼多時間泡,蘸點水也管用。
【阿芷照著青禾的法子試了試,果然,金箔慢慢纏在了麻線上,雖然還有些歪,卻沒碎。她高興地拍手,雙丫髻都晃了起來。這時晚娘端著一碗米湯跑進來,碗沿還沾著米粒。】
晚娘:把米湯放在桌上,拿起纏好金箔的麻線蘸了蘸)來!試試米湯!我奶奶說,以前繡嫁妝,都用米湯粘繡線,結實得很!
【蘇大娘拿起蘸了米湯的麻線,對著繡布上的龍紋起針,金箔纏著的麻線在油燈下泛著光,一針釘下去,針腳細得幾乎看不見,龍鱗的紋路慢慢顯出來,像真的覆著一層金。】
蘇大娘:一邊繡一邊說)漢繡的好,就好在“古法子能解新難題”。東漢的繡娘麵對的,是沒有好繡線、沒有好繡針的難;咱們麵對的,是古譜殘缺、技法失傳的難。可隻要肯琢磨,老法子總能用上——這就是漢繡能傳這麼多年的道理。
青禾:點頭,手裡拿著筆,在紙上記著技法)我把這些都記下來,以後咱們宮束班也編一本新譜,把蘇大娘的法子、東漢的古法子都寫進去,這樣以後的人學漢繡,就不用像咱們這樣猜了。
【阿芷看著蘇大娘繡出的龍鱗,又看了看青禾記筆記的樣子,突然覺得心裡踏實了。她拿起蘸了米湯的麻線,對著繡布上的鳳紋起針,這次金箔沒碎,針腳也穩了不少。晚娘坐在一旁,開始剪金箔,剪得方方正正,比之前漏繡羽毛時認真了十倍。】
【油燈的光晃著,映在四人的臉上,也映在繡布上慢慢成形的“蟠龍飛鳳”。窗外傳來幾聲狗吠,屋內的針聲“沙沙”,偶爾夾雜著阿芷哼的小調、晚娘的笑聲,還有青禾記筆記的“沙沙”聲。蘇大娘看著眼前的一切,摸了摸懷裡的東漢殘片,突然覺得,殘片上的朱雀,好像要和繡布上的龍鳳一起,飛起來了。】
第三幕:繡品裡的傳承與遠方
場景三:宮束班班房日內
【三日後,陽光格外亮,班房裡掛滿了繡好的漢繡——五塊“並蒂蓮”繡帕擺得整整齊齊,“蟠龍飛鳳”屏風立在屋中央,龍鱗閃著金箔的光,鳳羽用朱紅繡線繡成,尾羽垂到屏風底部,像真的在展翅。周員外站在屏風前,手裡拿著放大鏡,臉幾乎貼到繡布上,嘴裡不停嘖嘖讚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周員外:放下放大鏡,轉身對著蘇大娘作揖)蘇大娘!各位姑娘!這屏風,真是絕了!你看這龍鱗的釘金繡,金箔密得看不見線,比我在城裡繡坊看到的還好;還有這鳳羽,用的是東漢的“接針繡”吧?針腳接得嚴絲合縫,像一片真羽!
蘇大娘:微微欠身,手裡攥著東漢殘片)周員外過獎了。這屏風上的技法,都是從東漢漢繡裡學的——釘金繡用米湯粘金箔,接針繡跟著古譜練,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子。
阿芷:指著屏風上的鳳尾)周員外,您看這鳳尾!晚娘姐這次沒漏繡羽毛,還多繡了三根,說要讓鳳看起來更精神!
晚娘:瞪了阿芷一眼,又對著周員外笑)那是!上次漏繡是大意,這次我數著針腳繡,一根都沒少!以後您要訂“百鳥朝鳳”,找我準沒錯!
【青禾走到周員外身邊,遞上一本新寫的筆記,封麵上寫著“宮束班漢繡技法錄”。】
青禾:周員外,這是我們整理的漢繡技法,裡麵記了東漢古譜的解讀,還有蘇大娘教的法子。您要是有朋友想學漢繡,也能看看。
【周員外接過筆記,翻了幾頁,眼睛越睜越大,連玉扳指都忘了撚。】
周員外:好!太好了!你們不僅繡得好,還把技法記下來,這才是真的把漢繡傳下去!我在城裡有個朋友,是做古董生意的,他肯定想看看你們的繡品,我這就給他寫信!
【正說著,小豆子跑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根纏了銅絲的鐵絲,鐵絲上彎出了一朵歪歪扭扭的“花”。】
小豆子:舉著鐵絲花喊)蘇大娘!我繡好鐵花了!以後我要跟你們一起繡漢繡,繡比東漢朱雀還大的鳳凰!
【眾人都笑了,蘇大娘走過去,摸了摸小豆子的頭,又看了看滿屋子的漢繡——並蒂蓮嬌豔,龍鳳鮮活,連小豆子的鐵花,都透著股認真勁兒。】
蘇大娘:聲音輕輕的,卻帶著力量)會的。東漢的繡娘把漢繡傳給我們,我們就把它傳給小豆子,傳給更多想學的人。咱們宮束班這群人,看著嘻嘻哈哈像“憨貨”,可繡起活來,誰都不含糊——隻要手裡的針不停,漢繡就不會停。
【周員外走後,阿芷開始收拾繡線,晚娘幫著青禾整理筆記,小豆子趴在繡桌上,看著青禾的古譜,手指在桌上比劃著繡針的樣子。蘇大娘站在“蟠龍飛鳳”屏風前,把東漢殘片貼在屏風上的朱雀旁,殘片上的金線和屏風上的金箔,在陽光下閃著一樣的光。】
【陽光穿過窗欞,落在繡布上,落在筆記上,落在小豆子的鐵絲花上。針聲“沙沙”,笑聲陣陣,宮束班的班房裡,東漢傳下來的漢繡,正從殘片裡走出來,從繡布上飛起來,朝著更遠的地方,慢慢飛去。】
第四幕:漢繡聲遠
場景四:宮束班班房年下內
【年關到了,班房裡掛著紅燈籠,繡桌上擺著各色年貨繡品——有繡著“福”字的紅綢掛幅,有繡著“年年有餘”的魚形荷包,還有給孩子們繡的“虎頭肚兜”,虎眼用黑絲線繡得圓溜溜的。】
周員外:提著一個大布包走進來,臉上滿是喜氣)蘇大娘!好消息!我城裡的朋友看到你們的繡品,非要訂十幅“東漢車馬圖”屏風,還說要把你們的漢繡送到京城去!
【阿芷一聽,手裡的繡線都掉了,跑過去拉著周員外的胳膊問:“真的要送到京城?京城的人也能看到咱們宮束班的漢繡?”晚娘拍著大腿笑,青禾則趕緊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