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鴻都門學畫工記·笑翻孔聖圖
場景一:鴻都門學畫坊日內
【畫坊寬敞,四壁立著未完成的木牘畫板,顏料罐沿案幾排開,朱砂、石青沾了滿桌。宮束班七八個畫工圍在最大一塊帛布前,帛布已勾出孔子及弟子的輪廓,孔子像端坐中央,弟子們或立或坐,尚未上色】
老匠頭捋著半白胡須,指著帛布上孔子的衣袂):都仔細著!陛下要見這《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線條得穩,神色要肅——阿福,你那顏回的袖口怎麼歪了?
阿福二十出頭,攥著炭筆撓頭,湊到畫板前眯眼瞅):師父,我瞅著顏回若有所思,袖口歪點才像在捋袖子琢磨學問嘛!
阿祿蹲在案幾旁調顏料,聞言“噗”地笑出聲,石青汁濺到指尖):琢磨學問?我看你是昨晚偷喝了張屠戶的米酒,手還沒穩呢!你再看阿壽畫的子貢,那嘴角翹得,活像剛跟魯君討了賞錢!
【眾人哄笑,阿壽圓臉,耳朵通紅)忙撲到子貢的輪廓旁,用炭筆使勁壓嘴角線條,卻把子貢的胡須蹭斷了半截】
阿壽急得直跺腳):彆笑彆笑!這帛布金貴,蹭壞了咱們都得去掃鴻都門大街!師父,您看子貢這胡須……要不改成短須?顯得機靈!
老匠頭氣得吹胡子,伸手要敲阿壽的頭,卻被旁邊的阿蠻拽住袖子):師父您彆急,阿壽也是想讓弟子們看著親切些。您看我畫的子路,腰上挎著劍,眼神瞪得圓,多有勇勁兒!
【眾人轉頭看阿蠻畫的子路,隻見子路像攥著劍把,身子卻往旁邊歪,腳邊還多了一道小弧線】
阿福湊過去瞅了瞅,突然拍腿大笑):阿蠻!你這子路是踩了狗尾巴吧?腳邊那道是狗尾巴草還是狗尾巴?再瞪眼睛,孔子先生都要被他嚇著了!
【阿蠻梳著雙丫髻,性子潑辣)伸手就去擰阿福的胳膊:“你才踩狗尾巴!我這是子路剛從外麵回來,褲腳沾了草!”兩人鬨作一團,炭筆滾到地上,差點蹭到孔子像的衣擺】
老匠頭趕緊護住畫板,氣得直歎氣):住手!都給我站好!孔子先生是萬世師表,畫裡得有莊重氣,你們倒好,一會兒子路踩草,一會兒子貢斷須,再鬨——
【話沒說完,門外傳來腳步聲,小宦官尖著嗓子喊:“陛下駕臨鴻都門學,畫工們速整束接駕!”】
【畫坊裡瞬間安靜,阿福慌忙把歪掉的顏回袖口往回描,阿壽用手指蘸了點清水想補子貢的胡須,阿蠻趕緊擦子路腳邊的“草痕”,卻越擦越花】
老匠頭壓低聲音,手都在抖):來不及細改了!都站到畫板兩側,陛下問起,就說……就說弟子們各有性情,是為顯儒家“和而不同”!
場景二:鴻都門學畫坊日內
【漢靈帝劉宏穿著常服,身邊跟著侍中蔡邕,緩步走進畫坊。老匠頭帶著宮束班畫工們跪地行禮,頭都不敢抬】
漢靈帝走到《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前,目光掃過帛布,突然笑出聲):蔡侍中,你看這顏回,袖口怎麼卷著?莫不是在幫先生研墨?
蔡邕湊過去一看,也忍俊不禁,卻正色道):陛下,畫工們許是想表現弟子們親近先生,不拘小節。您再看子貢,雖胡須略短,卻顯機敏,正合他“善辯”之名。
【漢靈帝點點頭,目光移到子路像上,指著子路腳邊的模糊痕跡:“這子路腳邊是何物?莫非是他出行帶的乾糧?”】
阿壽跪在地上,頭埋得更低,聲音發顫):回、回陛下,是……是子路路過田間,沾了些麥芒,顯、顯得他親近農桑……
【漢靈帝“哦”了一聲,又看向阿蠻畫的子路眼神,突然樂了:“這子路眼神倒凶,卻透著憨氣,像極了朕宮裡那隻護食的狸貓!”】
【侍中蔡邕趕緊附和:“陛下慧眼!子路勇而忠,這份憨氣正是赤子之心的寫照。”】
【漢靈帝越看越覺得有趣,走到孔子像前,卻突然指著孔子的胡須笑了:“你們看先生這胡須,右邊是不是比左邊略長些?莫不是先生也常捋著胡須思考,把右邊捋長了?”】
【眾人一愣,老匠頭抬頭一看,頓時臉白——方才阿福和阿蠻打鬨時,炭筆蹭到了孔子的胡須,右邊確實歪了半截。阿福趴在地上,肩膀偷偷發抖,想笑又不敢】
阿祿突然壯起膽子,聲音不大卻清晰):回陛下!孔子先生周遊列國,常與弟子們論道,右邊胡須長些,是因他常側耳聽弟子說話,風吹著胡須,倒顯先生平易近人!
【漢靈帝聞言,拍掌大笑:“說得好!朕看這畫像,比那些板著臉的古畫有趣多了!先生有仁心,弟子們有性情,這才是儒家的真意!宮束班的畫工們,用心了!”】
【老匠頭和畫工們都愣住了,隨即大喜,連連磕頭謝恩。等漢靈帝和蔡邕離開,畫坊裡瞬間炸開了鍋】
阿福跳起來抱住阿祿,笑得直揉肚子):阿祿你太厲害了!居然把蹭歪的胡須說成風吹的!我剛才差點憋死,陛下說子路像狸貓的時候,我肚子都要笑疼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蠻也笑,雙丫髻晃個不停):可不是嘛!師父,您剛才臉都白了,我還以為咱們要去掃大街呢!
老匠頭捋著胡須,也忍不住笑了,伸手敲了敲每個畫工的頭):你們這群憨貨!下次再敢胡鬨,陛下可不一定次次都寬宥!不過……這畫像,倒真比我原先想的多了幾分活氣。
【眾人圍到畫板前,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顏回的袖口就這麼歪著吧,顯親切!”“子貢的短須彆改了,陛下都說機敏!”“子路的‘麥芒’再補兩道,更像那麼回事!”】
【夕陽透過畫坊的窗欞,灑在帛布上的孔子及弟子像上。孔子端坐中央,嘴角似乎也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七十二弟子或捋袖、或瞪眼、或淺笑,滿是鮮活氣。宮束班的畫工們圍著畫板,嘻嘻哈哈的笑聲,飄出了鴻都門學,融進了東漢的暮色裡】
場景三:三日後鴻都門學展廳日內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掛在展廳中央,文武百官圍著觀賞。有人指著顏回的袖口笑:“這顏回,倒像個勤謹的書生!”有人看著子路的眼神打趣:“子路真性情,難怪孔子先生喜歡他!”】
【宮束班的畫工們躲在展廳角落,偷偷看著,阿福戳了戳阿壽的胳膊,小聲笑:“你看那尚書令,盯著子貢的短須看了半天,肯定也覺得子貢機靈!”】
阿壽笑著點頭,又看向畫像上的孔子,小聲說):先生要是真能看見,說不定也會笑咱們這群憨貨,把嚴肅的畫像畫得這麼熱鬨吧?
【阿蠻湊過來,手裡攥著陛下賞賜的點心,分給眾人:“管他呢!陛下喜歡,百官喜歡,咱們宮束班的畫,就是要讓看著的人心裡暖和!”】
【眾人笑著接過點心,陽光落在他們臉上,也落在展廳中央的畫像上。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的身影,在東漢的光影裡,成了最鮮活的一筆——沒有板正的肅穆,隻有師徒間的溫情,和一群憨貨畫工嘻嘻哈哈的心意】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