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火匠心:宮束班造弩記
劇本類型
曆史輕喜劇
故事背景
建安十二年,蜀地漢中郡郊野“木巧坊”,這裡是諸葛亮為改良軍械特設的工匠營,聚集了一群技藝精湛卻性格跳脫的木工匠人,人稱“宮束班”——因班中匠人總愛用宮木上等硬木)做束腰工具得名,又因日常愛插科打諢,被營中士兵私下叫“憨貨班”。此時諸葛亮正為北伐缺少高效遠程兵器發愁,欲改良先秦弩機,宮束班的一群“憨貨”卻在玩鬨中誤打誤撞,為連弩研發提供了關鍵思路。
人物表
1.老木:宮束班班頭,50歲,滿臉皺紋卻眼神精明,一手木工活出神入化,愛叼著竹煙鬥,表麵嫌棄徒弟們“不務正業”,實則護短又懂變通。
2.阿槌:20歲,老木的大徒弟,力大無窮,能單手舉百斤木坯,卻總愛用錘子“解決一切問題”,說話直來直去,是班中“闖禍擔當”。
3.小刻:19歲,老木的二徒弟,心思細膩,擅長在木頭上刻精細花紋,卻總愛琢磨“沒用的小玩意兒”,比如能連發三顆石子的木彈弓,是班中“靈感擔當”。
4.瘦竹:22歲,班中唯一懂點機械原理的匠人,瘦得像根竹竿,總抱著一本翻爛的《考工記》,說話文縐縐,卻總被師兄弟的“野路子”帶偏,是班中“理論擔當”。
5.諸葛亮:40歲,蜀漢丞相,一身素色長衫,手持羽扇,神情沉穩,常來木巧坊視察,對工匠們的“奇思妙想”既嚴謹又包容。
6.侍衛甲乙:諸葛亮的隨身侍衛,嚴肅認真,總跟不上宮束班的“玩鬨節奏”。
7.士兵丙丁:木巧坊的值守士兵,負責傳遞物料,偶爾會被宮束班拉來當“試驗品”。
第一幕:木坊玩鬨,誤打誤撞出“奇招”
場景一
木巧坊主工坊——日內
【工坊寬敞,地麵鋪著木屑,牆角堆著鬆木、楠木坯料,架子上擺著半成品弩機、刨子、鑿子等工具。陽光從天窗照進來,光柱裡飄著木屑。】
【阿槌光著膀子,古銅色的胳膊上沾著木屑,正舉著一把大鐵錘,對著一塊楠木坯子“砰砰”砸。老木叼著竹煙鬥,坐在門檻上,眯著眼看他,煙鬥裡的煙圈慢悠悠飄向空中。】
老木:吐掉煙蒂,用腳碾滅)阿槌你小子能不能輕點兒?這楠木是丞相特意讓人從蜀南運過來的,砸裂了看我不抽你!
阿槌:停下錘子,抹了把額頭的汗)師父,這木頭太硬了!咱們要做的弩臂得能扛住弓弦的力道,不砸實了哪行?再說,小刻還在旁邊瞎琢磨呢,他那玩意兒才叫浪費木料!
【鏡頭轉向工坊角落,小刻蹲在地上,麵前擺著一把自製的木彈弓,彈弓兩側各挖了三個小槽,槽裡放著圓潤的石子。他左手拉弓,右手快速把石子依次推進槽裡,“咻咻咻”三聲,三顆石子先後射向牆上的木靶,全中靶心。】
小刻:得意地回頭)師父,阿槌哥,你們看!我這“三石彈弓”,不用每次裝石子,一拉能射三顆!比普通彈弓快多了!
瘦竹:湊過來,扶了扶不存在的眼鏡,指著彈弓)小刻,你這設計違背《考工記》“機巧者,一發一停”的原理啊!彈弓槽位密集,容易卡殼,而且……突然被阿槌拍了下肩膀,嚇了一跳)
阿槌:搶過彈弓,學著小刻的樣子拉弓,卻沒控製好力道,石子“嗖”地飛出去,擦著老木的煙鬥飛過,釘在門框上)哎喲!師父對不住!
老木:跳起來,指著阿槌的鼻子)你個憨貨!想謀殺你師父啊?把彈弓給我扔了!咱們現在要做的是丞相交代的弩機,不是小孩玩的玩意兒!
【就在這時,侍衛甲、乙引著諸葛亮走進工坊。諸葛亮羽扇輕搖,看到滿地木屑和牆上的石子,不僅沒生氣,反而笑著走上前。】
諸葛亮:看向門框上的石子,又拿起小刻的彈弓)老木班頭,這彈弓倒是有些意思,能連發三顆石子?
小刻:緊張地低下頭)回丞相,這就是我瞎做的,沒什麼用……
諸葛亮:擺擺手,仔細觀察彈弓的槽位)有用沒用,得看怎麼用。我近來正愁弩機發射太慢,士兵裝箭的間隙容易被敵人攻擊,如果能像這彈弓一樣,讓弩箭“排隊”待發,豈不是能提高射速?
【老木、阿槌、小刻、瘦竹都愣住了,沒想到玩鬨的小玩意兒,竟被丞相和“正事”聯係到了一起。】
瘦竹:突然眼睛一亮,翻出懷裡的《考工記》)丞相說得對!《考工記》裡記載的弩機,是“單矢單發”,但若在弩臂上刻出“箭槽”,像小刻的彈弓一樣,預先裝好幾支箭,再改良扳機……
阿槌:拍著大腿)對啊!我剛才砸弩臂的時候,就覺得弩臂太窄了,要是加寬點,多刻幾個槽,不就能裝多支箭了?
老木:瞪了阿槌一眼,又看向諸葛亮)丞相,這幾個憨貨的想法太荒唐了,弩機要是裝多支箭,弓弦的力道跟不上,而且扳機也控製不了多支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諸葛亮:笑著搖了搖羽扇)老班頭,荒唐的想法未必不能成。這樣,你們先按這個思路試試,做一個簡易的模型,我明日再來看看。
【諸葛亮轉身離開,留下宮束班四人麵麵相覷,隨後工坊裡爆發出一陣討論聲,原本的玩鬨變成了正經的“研發會議”。】
第二幕:屢試屢敗,“憨貨”們的較真勁兒
場景二
木巧坊後院試驗場——次日午後
【後院空地上,立著一塊厚厚的木板當靶心,旁邊擺著宮束班連夜做的“多箭弩”模型:弩臂加寬了一倍,上麵刻了三個箭槽,扳機處用鐵絲和木塊簡單固定。阿槌正挽著袖子,準備試射。】
小刻:緊張地按住弩臂)阿槌哥,你輕點拉弦,這模型的弩臂是鬆木做的,彆拉斷了!
瘦竹:拿著紙筆,準備記錄)根據我的計算,弓弦用的是牛筋,拉力約五十斤,三個箭槽間距三寸,理論上能依次發射……
【阿槌深吸一口氣,雙手拉住弓弦,使勁往後拉,直到扣進扳機。他對準靶心,手指一扣扳機——“啪”的一聲,弓弦斷了,三支箭沒射出去,反而彈回來,擦著阿槌的耳朵飛過,釘在地上。】
阿槌:嚇出一身冷汗,摸了摸耳朵)娘咧!這玩意兒怎麼還“反噬”啊?
老木:走過來,撿起斷弦,皺著眉)我說什麼來著?弓弦拉力不夠,而且扳機太簡陋,根本控製不了箭的發射順序。瘦竹,你不是懂機械嗎?怎麼沒算到弓弦會斷?
瘦竹:臉漲得通紅,翻著《考工記》)我……我算的是單箭的拉力,多箭的話,拉力要翻倍,我忘了……
小刻:蹲在地上,看著斷弦的弩機,突然指著弩臂上的槽位)師父,或許不是弓弦的問題,是箭槽太淺了!箭在槽裡晃來晃去,一拉弦就歪了,所以才會彈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