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士:指著石板上的一個字)老石師傅,這裡不對。“經部·易類”的“易”字,右邊是“勿”,不是“匆”,多了一點。
阿木:臉一下子紅了,低下頭)是我……我描的時候,手一抖,多描了一點,老石哥刻的時候沒注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石:沒罵阿木,隻是拿起細鏨子)我的錯,沒仔細看。石頭上的錯,得改過來,不能讓後人看笑話。
老石握著鏨子,小心翼翼地把多出來的一點鑿掉,動作比平時慢了一倍,額頭上冒出細汗。阿木站在旁邊,大氣不敢出,瘦猴和胖墩也湊過來,盯著老石的手)
瘦猴:小聲說)老石哥這手藝,沒話說。要是換了彆人,這石板說不定就廢了。
胖墩:點頭)可不是嘛!老石哥刻石,比伺候自家孩子還上心。
老石鑿完,用細砂紙把鑿過的地方磨平,李博士湊過去看,點頭稱讚)
李博士:完美!老石師傅,真是辛苦你了。
阿木:小聲對老石說)老石哥,對不起,我以後一定仔細描字。
老石:拍了拍阿木的肩膀)沒事,誰沒犯過錯?下次注意就好。刻石這活,急不得,得沉下心。
【場景轉換】
傍晚,工坊裡的光線暗了下來,胖墩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裡麵裝著幾個白麵饅頭和一塊醬肉,放在石板上
胖墩:笑著說)今天老婆子蒸了饅頭,還買了醬肉,咱們分著吃!忙活一天了,得補補!
瘦猴:立刻湊過來,拿起一個饅頭)還是胖墩你實在!整天就想著吃,不過這饅頭聞著就香!
老石:拿起一個饅頭,掰了一半給阿木)阿木,多吃點,長力氣,明天還得刻字。
阿木:接過饅頭,咬了一口)謝謝老石哥!這饅頭真好吃!
李博士:也拿起一個饅頭,笑著說)沒想到宮束班的師傅們,不僅手藝好,還這麼熱鬨。我以前總覺得刻石是枯燥的活,現在看來,也有不少樂子。
瘦猴:嘴裡嚼著饅頭,含糊地說)李博士,您不知道,咱們宮束班,以前刻過不少石碑,有祭天的,有記功德的,可沒刻過這麼大的書。這《隋書·經籍誌》,刻完了,咱們也算給大隋留了點東西,以後子孫後代說不定還能看到呢!
胖墩:點頭)對!到時候咱們跟子孫說,你爺爺當年刻過一部大書的石碑,立在國子監旁,多威風!
眾人都笑了,笑聲在傍晚的工坊裡回蕩,石板上刻好的字,在夕陽的餘暉下,泛著淡淡的光)
第四幕:石碑立,傳後世
場景
三個月後,國子監旁的空地上——十幾塊刻好的《隋書·經籍誌》石碑整齊地排列著,朝廷官員、國子監的學生圍在旁邊,指指點點,老石、阿木、瘦猴、胖墩穿著乾淨的衣服,站在石碑旁,臉上帶著自豪的笑容,李博士站在他們身邊
官員:看著石碑,點頭稱讚)這石碑刻得真規整,字也清晰,宮束班的師傅們,立了大功啊!
學生:指著石碑上的字)你們看,這“史部·史記類”的字,刻得真有力氣,一看就是用心刻的!
阿木:拉著老石的袖子,小聲說)老石哥,你看,這麼多人看咱們刻的石碑,以後他們都會知道,這是咱們宮束班刻的!
老石:看著石碑,眼裡滿是欣慰)嗯,石頭記下來了,就不會忘。咱們宮束班雖然是刻石的憨貨,可也做了件正經事,沒白活。
瘦猴:笑著說)以後誰再說咱們宮束班隻會刻石頭,我就跟他說,咱們刻過《隋書·經籍誌》,傳後世的!
胖墩:摸著石碑,感慨地說)這石頭真沉,可沉不過咱們這三個月的功夫。以後就算咱們不在了,這石碑還在,後人看到它,就知道大隋有多少好書,知道有咱們宮束班這麼一群人,在閒暇之餘,刻了這麼一部石碑。
李博士:看著眾人,笑著說)諸位師傅,你們不是憨貨,你們是大隋文脈的守護者。這石碑,不僅記著書目的名字,還記著你們的手藝和心意,會一直傳下去的。
這時,一陣風吹過,吹動了眾人的衣角,也吹動了國子監裡的讀書聲,讀書聲和石碑上的字交織在一起,仿佛在訴說著大隋的故事,也訴說著宮束班一群“憨貨”的堅守)
【尾聲】
多年後,一位老人帶著孩子來到國子監旁,指著《隋書·經籍誌》的石碑,對孩子說:“你知道嗎?這石碑是當年宮束班的一群師傅刻的,他們雖然隻是普通的刻石人,可卻把大隋的文脈,刻在了石頭上,傳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盯著石碑上的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石碑上的字,在陽光下,依然清晰如初)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