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裡隋風·續》劇本
人物表新增+沿用)
楊契丹:宮束班工藝門畫師,三十餘歲,技藝精湛,性格爽朗,因《隋朝正會圖》獲賞後仍保持“畫癡憨貨”本色
李三郎:宮束班工藝門學徒,二十歲出頭,手腳麻利,愛湊熱鬨,經上次作畫後愈發細心,仍帶幾分跳脫
王阿婆:宮束班雜役,五十餘歲,熱心腸,常為眾人準備飲食,對楊契丹等人的畫作格外上心
張五郎:宮束班工藝門畫師,與楊契丹同齡,性子沉穩,擅長細節勾勒,獲賞後更專注於“補全隋風”
趙小娘子:宮束班工藝門繡娘,十八九歲,心靈手巧,對色彩搭配極具敏感度,主動提出參與後續創作
劉管事:宮束班總管事,四十餘歲,麵容嚴肅,實則愛惜人才,因《隋朝正會圖》對楊契丹等人刮目相看
陳匠人:宮束班木雕匠人,三十歲左右,沉默寡言,擅長雕刻建築紋樣,被劉管事派來協助畫師團隊
第一幕:賞後餘波
場景一:宮束班畫師院日內
【清晨的陽光比往日更顯明媚,畫師院的木桌上,除了慣常的畫紙、硯台,還多了兩匹明黃色與寶藍色的綢緞,以及一小錠銀子——正是隋煬帝賞賜的物件。楊契丹正拿著綢緞在陽光下端詳,手指輕輕摩挲著布料上的暗紋,嘴角藏不住笑意】
李三郎抱著一摞新裁好的宣紙跑進來,腳步比往常輕了些,生怕撞壞桌上的賞賜):楊大哥!張五郎!你們看,劉管事讓人送的新宣紙,說是宮裡庫房裡存的好紙,專門給咱們畫後續的圖用的!
【張五郎從裡間走出,手裡拿著一本泛黃的冊子,冊子上寫著“隋宮儀注”四字,他將冊子放在桌上,指尖點著其中一頁】
張五郎:昨日翻了這本《隋宮儀注》,發現正會之後,還有“春日祭農”“洛水遊船”兩場大典,若是能畫下來,正好與《隋朝正會圖》湊成“隋宮三景”,也算完整。
楊契丹放下綢緞,湊到冊子旁,眼睛一亮):“春日祭農”在城外的先農壇,陛下要親自扶犁耕地,百官跟在身後,百姓在壇下圍觀,那場麵肯定熱鬨;“洛水遊船”更不用說,幾十艘畫舫連在一起,船上掛著彩燈,樂師奏著曲,宮女們還會在船上跳舞,顏色肯定鮮亮。
趙小娘子提著繡籃走進來,籃裡放著幾匹彩色絲線,她將絲線攤在桌上,紅、綠、藍、紫的絲線在陽光下格外奪目):我就知道你們要接著畫!特意挑了些鮮亮的絲線,你們畫舫上的彩燈、宮女的舞衣,要是需要配色參考,就看這些絲線,保準沒錯。
王阿婆端著銅壺和幾碟蜜餞走進來,將蜜餞放在桌上):剛聽劉管事說,要給你們派個幫手,是木雕的陳匠人,他最懂建築紋樣,你們畫先農壇的柱子、畫舫的雕花,都能找他請教。
【話音剛落,劉管事便領著一個身穿灰布短袍的漢子走進院來,漢子手裡提著一個木盒,盒裡裝著幾樣木雕工具和一小塊雕好的龍紋木牌】
劉管事指著漢子對楊契丹等人說):這是陳匠人,宮裡的殿門雕花、畫舫的欄杆紋樣,多是他親手雕的。陛下看了《隋朝正會圖》,說要讓你們把隋宮的熱鬨都畫下來,往後這些畫要存進秘閣,你們可得用心。
陳匠人微微拱手,聲音低沉):楊畫師、張畫師,若是畫建築紋樣,儘管找我,我能把柱子上的雲紋、欄杆上的纏枝蓮,都跟你們說清楚。
楊契丹連忙拱手回禮,笑著說):有陳匠人幫忙,咱們這“隋宮三景”就更有底氣了!之前畫大興殿的柱子,總怕紋樣畫錯,這回有您在,再也不用犯愁了。
劉管事點點頭,又叮囑道):你們放心畫,宮裡的顏料、紙張,缺什麼就跟我說,我去給你們協調。隻是有一條,彆像上次那樣“閒時瞎畫”,得有個章程,月底我要來看你們的初稿。
李三郎立刻站直身子,大聲說):劉管事放心!我們肯定有章程,我負責磨墨、遞紙,保證不耽誤事!
【劉管事被李三郎的認真模樣逗笑,擺擺手轉身離開。陳匠人打開木盒,拿出那塊龍紋木牌,遞給楊契丹和張五郎】
陳匠人:這是先農壇柱子上的龍紋小樣,你們看,龍爪的角度、鱗片的排列,都有講究,不能隨意畫。
第二幕:畫中匠心
場景二:宮束班畫師院午內
【正午的陽光透過槐樹葉子,在畫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桌上已經鋪開一張新宣紙,楊契丹正用炭條勾勒先農壇的輪廓,張五郎蹲在一旁,對照著陳匠人給的木牌,在宣紙上畫柱子的雲紋。陳匠人站在桌旁,手裡拿著一根細木枝,時不時指著宣紙提點幾句】
陳匠人指著宣紙上的柱子):先農壇的柱子是八角形,每一麵的雲紋都不一樣,正麵是“流雲紋”,側麵是“纏枝雲紋”,你們畫的時候,要把棱角的地方畫得鋒利些,才顯得莊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五郎點點頭,用炭條修改雲紋的弧度):之前總把柱子畫成圓形,難怪看著少了點氣勢,現在改了八角形,果然不一樣了。
李三郎端著一個陶盆走進來,盆裡裝著清水,還有幾塊磨好的顏料塊):楊大哥,張五郎,陳匠人,趙小娘子說顏料要用水調開,我按她教的比例調了朱紅和明黃,你們看看顏色對不對。
【趙小娘子隨後走進來,手裡拿著一匹綠色的絲線,湊到陶盆旁,蘸了一點朱紅色顏料,在白紙上抹了抹】
趙小娘子:朱紅再加點水,顏色太濃了,先農壇的欄杆用淡朱紅就行,太濃會搶了陛下龍袍的顏色。明黃正好,畫壇頂的瓦片用這個顏色,夠鮮亮。
楊契丹放下炭條,拿起一支大號狼毫筆,蘸了點調好的明黃顏料,在宣紙上畫壇頂的瓦片):還是小娘子懂顏色,上次畫大興殿的瓦片,就是你讓加了點白,才顯得透亮,這次聽你的,準沒錯。
王阿婆提著食盒走進來,打開食盒,裡麵是幾碗麥飯和一盤炒青菜,還有一碗雞蛋羹):晌午了,先吃飯!陳匠人第一次來咱們院,得多吃點,雞蛋羹是特意給你們做的,補補眼睛,畫畫費眼。
【幾人圍坐在桌旁吃飯,陳匠人拿起筷子,夾了一口青菜,慢慢咀嚼著】
陳匠人看向楊契丹):楊畫師,上次聽劉管事說,《隋朝正會圖》是你們閒時畫的?我看畫裡的殿門雕花,比我雕的還細致,還以為你們專門研究過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