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宮食話:縷金龍鳳蟹
人物表
蘇越:宮束班工藝門掌事,年近四十,精通木、玉雕刻,性格沉穩,實則是隱藏的“美食探索家”,對食材造型有極致追求
柳芽:宮束班工藝門年輕匠人,年方二十,心靈手巧,擅長金箔裁剪與紋樣設計,嘴饞且愛琢磨新吃法,是蘇越的得力助手
陳三郎:宮束班雜役,三十歲上下,性格憨厚,負責采購食材與打下手,對各類河鮮、海產的習性了如指掌,是團隊的“食材顧問”
李公公:隋煬帝近侍太監,五十歲,心思細膩,懂宮廷禮儀與飲食偏好,常來宮束班傳達需求,偶爾會“點撥”美食創意
隋煬帝:楊廣,三十餘歲,好大喜功,熱衷奢華飲食與新奇事物,對菜品的“顏值”和“寓意”要求極高
宮女甲、乙:隨李公公出行的侍從,負責傳遞物品、記錄需求
第一幕:宮束閒趣,蟹味勾饞
場景一:宮束班工藝門作坊日
【作坊內彌漫著鬆木與蜂蠟的香氣,幾案上散落著雕刻到一半的玉飾、木質紋樣模板,陽光透過雕花木窗,在地麵投下細碎光斑。蘇越正拿著刻刀,細細打磨一塊白玉佩上的雲紋,柳芽則坐在一旁,用小鑷子夾著金箔,往木質宮燈框架上貼飾。陳三郎端著一個陶盆,推門進來,盆裡的水晃蕩著,幾隻青灰色的大閘蟹正張牙舞爪。】
陳三郎:抹了把額頭的汗,笑著喊)蘇掌事、柳小匠,你們瞧我今日尋著啥好東西了!禦膳房旁的漕運碼頭剛到的新鮮河蟹,個個頂蓋肥,我軟磨硬泡跟漁戶討了三隻,咱們今日也解解饞!
柳芽:手裡的金箔鑷子“當啷”掉在案上,瞬間湊到陶盆邊,眼睛發亮)哇!這蟹殼比我上次見的還大,你看這蟹鉗,壯得能夾碎核桃!蘇掌事,咱們今日就蒸蟹吃吧?上次吃還是上月,我這肚子早就饞得咕咕叫了。
蘇越:放下刻刀,走到陶盆前,彎腰打量螃蟹,指尖輕輕碰了碰蟹殼,眼底閃過一絲興趣)這蟹確實肥碩,螯足有力,膏黃想必飽滿。不過蒸蟹雖鮮,卻少了些“巧思”。咱們宮束班做的是工藝活,吃的東西,若是能多些“模樣”,豈不是更有滋味?
柳芽:撓了撓頭,蹲在陶盆邊托著腮)“模樣”?蘇掌事您是說...給螃蟹雕花紋?可蟹殼硬得很,刻刀都未必劃得動啊。
陳三郎:憨笑兩聲,把陶盆放在牆角的矮凳上)要我說,能把蟹肉剝乾淨就不錯了!上次柳小匠吃蟹,殼裡剩的肉比吃進去的還多,浪費得很。
柳芽:臉一紅,瞪了陳三郎一眼)那不是蟹殼太滑了嘛!再說了,要是蟹能長得“好看”點,我剝的時候都能更用心些。對了蘇掌事,您上次給皇後娘娘雕的玉鳳釵,那羽毛紋多精致,要是能把那紋樣用到螃蟹上...
蘇越:眼前一亮,拿起案上的金箔碎片,若有所思)金箔...紋樣...螃蟹...上次李公公來,說陛下近日總念叨“食無新意”,禦膳房呈上的糖蟹,雖酸甜入味,卻看著單調。咱們若是能把工藝門的本事,用到這蟹上,或許能做出一道既好吃又好看的新鮮玩意兒。
【柳芽和陳三郎對視一眼,都來了精神,圍到蘇越身邊,等著他細說。】
第二幕:匠心試味,金飾蟹身
場景二:宮束班後院小廚房午後
【後院搭著一個簡易的土灶,灶上放著一口銅鍋,鍋裡飄著淡淡的薑酒香。陳三郎正蹲在灶前添柴,柳芽則趴在旁邊的石桌上,手裡拿著一張金箔,對著一張畫著龍鳳紋樣的草圖比劃。蘇越站在桌邊,手裡拿著一隻剛煮好的糖蟹,蟹殼呈暗紅色,散發著甜中帶鹹的香氣。】
蘇越:用竹筷輕輕敲了敲蟹殼,對兩人說)北魏《齊民要術》裡記載過糖蟹的做法,用酒糟、糖、鹽醃製,再入鍋慢煮,能讓蟹肉更緊實,還能帶出甜味。咱們今日先按這個法子煮蟹,關鍵在“飾”——柳芽,你那金箔裁剪得如何了?
柳芽:舉起手裡的金箔,上麵已經剪出了簡單的龍紋輪廓)蘇掌事您看,我先剪了個小龍,這金箔薄,貼在蟹殼上應該不會掉。就是蟹殼不平整,紋樣得順著殼的弧度來,不然會皺。
陳三郎:從灶前站起來,擦了擦手,湊過來看)我剛才摸了蟹殼,中間鼓,兩邊薄,龍紋貼中間,鳳紋貼兩邊怎麼樣?這樣對稱,看著也喜慶。對了蘇掌事,咱們為啥要貼龍鳳啊?
蘇越:拿起一塊布,輕輕擦了擦蟹殼上的水汽,解釋道)陛下登基後,常以龍鳳為祥瑞,宮裡的器物、服飾多有龍鳳紋樣。這蟹若是要傳到民間,先得讓宮裡人認可——陛下見了龍鳳,定會覺得吉利;再者,金箔象征富貴,尋常百姓見了,也會覺得這是“稀罕吃食”,願意學著做。
柳芽:眼睛一亮,拿起金箔往蟹殼上試貼)我懂了!就像咱們給宮燈貼金箔,既好看,又顯貴重。蘇掌事您看,這龍紋貼在蟹殼中間,剛好擋住煮皺的地方,鳳紋貼在兩邊,還能遮住蟹殼的縫隙,太妙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蘇越點點頭,接過柳芽手裡的金箔,用小刷子蘸了一點稀釋的魚膠,輕輕塗在蟹殼上,再將金箔小心翼翼地貼上,用指尖輕輕按壓,讓金箔貼合蟹殼。柳芽和陳三郎湊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喘,生怕吹跑了金箔。】
陳三郎:看著貼好金箔的螃蟹,忍不住讚歎)我的天,這蟹一下子就不一樣了!紅殼配金紋,跟宮裡的玉器似的,看著就貴氣。蘇掌事,這菜該叫啥名啊?總不能叫“貼金糖蟹”吧?
蘇越:盯著螃蟹,緩緩開口)蟹殼上有龍有鳳,金箔如縷,纏繞其上...不如叫“縷金龍鳳蟹”?
柳芽:拍著手笑)好名字!又有紋樣,又有金箔,一聽就知道是咱們工藝門做出來的菜!
第三幕:宮宴獻味,帝讚傳名
場景三:隋煬帝寢宮偏殿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