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束班刻碑記
人物表
老墨:宮束班班主,50餘歲,手藝精湛,看似嚴肅實則護短,對刻碑有近乎偏執的執著。
阿石:20歲,身材壯實,力氣大但毛手毛腳,刻碑時總愛走神琢磨新奇點子。
小筆:19歲,心思細膩,擅長臨摹碑文,卻總因過度緊張手抖,被戲稱為“顫筆小先生”。
阿木:21歲,腦袋靈光,懂些木料修繕的旁門手藝,刻碑之餘總愛搗鼓工具改良。
李大人:朝廷派來監工的官員,30餘歲,刻板嚴謹,對碑文刻製要求極高。
雜役甲、乙:負責搬運石料、遞送工具的小工。
第一幕:石料初至,鬨劇開場
場景一:宮束班刻碑工坊日內
【工坊寬敞,地上散落著刻刀、鏨子、磨石,牆角堆著幾塊未完工的石碑。工坊中央空地上,一塊一人多高的青黑色石料靜靜矗立,表麵粗糙,還帶著山澗的濕氣。】
【老墨背著手繞著石料踱步,眉頭緊鎖,手指時不時在石料表麵摩挲,像是在感受石材的紋理。阿石、小筆、阿木湊在一旁,探頭探腦打量石料。】
阿石:搓著手,眼睛發亮)班主,這就是要刻歐陽詢大人《九成宮醴泉銘》的料子?瞧這成色,黑得跟墨錠似的,刻出來字肯定亮堂!
小筆:緊張地攥著衣角,聲音發顫)可、可是這石料也太硬了吧,我昨天用鏨子試了試,就留下個白印子,要是刻壞了……說著,手不自覺地抖了起來)
阿木:拍了小筆一下,笑著打趣)又抖了吧?我都說了,你刻碑前先攥會兒我的木工刨子,練練穩勁兒。再說了,有班主在,怕什麼?實在不行,我給你做個“穩手木架”,把你手固定住刻!
阿石:湊到阿木身邊,壞笑)得了吧,你那木架上次把自己手夾了,還想害小筆?我看不如讓小筆刻的時候,你在旁邊給她念口訣,“心要靜,手要穩,刻壞了就找阿石頂罪”!
【阿石話音剛落,小筆“噗嗤”笑出聲,緊張的神色消散不少。老墨轉過身,瞪了三人一眼,手裡的煙杆在石料上輕輕敲了敲。】
老墨:聲音洪亮)都彆嬉皮笑臉的!這《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大人晚年的楷書巔峰,筆法嚴謹,字字如鐵畫銀鉤,朝廷特意把這活兒交給咱們宮束班,要是出了差錯,咱們這招牌就砸了!
阿木:收起笑容,正經道)班主放心,我昨天把家裡祖傳的那套刻刀磨了三遍,刀刃鋒利得能削紙。對了,我還在刀柄上加了層軟木,握著手不滑,刻起來更得勁兒。
阿石:拍著胸脯)我力氣大,石料打磨、搬運的活兒包在我身上!保證把這石料磨得跟鏡麵似的,讓小筆臨摹的時候看得清清楚楚。
小筆:深吸一口氣,眼神堅定)我……我已經把《九成宮醴泉銘》的拓本臨摹了五十遍,每個字的起筆、收筆都記在心裡了,這次肯定不手抖!
【老墨看著三人認真的模樣,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絲笑意,剛要說話,工坊外傳來雜役的呼喊聲。】
雜役甲:跑進來,氣喘籲籲)班主!李大人來了,說是來檢查石料準備情況!
【三人瞬間慌了神,阿石手忙腳亂地把地上的工具往角落裡塞,小筆緊張地整理衣襟,阿木則趕緊把自己搗鼓的木架子藏到石碑後麵。老墨整了整衣袍,沉聲道:“慌什麼?按規矩來。”】
場景二:宮束班刻碑工坊日內
【李大人身著官服,手持折扇,慢悠悠地走進工坊,身後跟著兩個隨從。他目光掃過工坊,最後落在中央的石料上,眉頭微蹙。】
李大人:指著石料)老班主,這石料就是為刻《九成宮醴泉銘》準備的?表麵如此粗糙,怕是難以展現歐陽大人書法的精妙之處吧?
老墨:拱手行禮)回大人,這石料剛從終南山運來,表麵的浮塵和雜質還未清理。今日我等便開始打磨,三日內定能讓石料光滑如鏡,不影響刻字效果。
【阿石站在一旁,忍不住插話】
阿石:大人放心!我打磨石料的手藝可是一絕,上次刻城隍廟的碑,石料磨得能照見人影,路過的老百姓都誇呢!
【李大人看向阿石,眼神帶著審視】
李大人:哦?那可要好生打磨。歐陽大人的字,橫畫如千裡陣雲,豎畫如萬歲枯藤,一點如高峰墜石,若石料不平,刻出來的字便沒了神韻。你們宮束班雖是京城有名的刻碑班子,但也不可掉以輕心。
小筆:緊張地開口,聲音又開始發顫)大、大人,我已經把拓本臨摹好了,您要不要看看?我保證刻的時候,字字都跟拓本上的一模一樣。
【小筆說著,從懷裡掏出臨摹的紙卷,雙手遞過去。可越緊張手越抖,紙卷差點掉在地上,阿木趕緊上前扶住,幫她把紙卷展開。】
李大人:拿起紙卷,仔細翻看)字跡倒是工整,就是這手抖的毛病,刻碑時可得改改。刻碑不比寫字,一筆刻錯,整塊石料都可能毀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木:連忙說道)大人,我正給小筆做“穩手木架”呢,用桃木做的,輕便又穩固,到時候小筆把胳膊架在上麵,保證刻出來的字橫平豎直!
【李大人放下紙卷,看向老墨】
李大人:老班主,三日後我再來檢查石料打磨情況,一月之內,必須完成石碑刻製。這碑刻成後要立在九成宮遺址,供後人瞻仰,若是出了差錯,你我都擔待不起。
老墨:躬身應道)大人放心,宮束班定不辱使命!
【李大人點點頭,轉身離開工坊。等人走後,三人瞬間鬆了口氣,癱坐在地上。】
阿石:抹了把汗)這李大人也太嚴肅了,嚇得我大氣都不敢喘。
小筆:拍著胸口)剛才我差點把臨摹的紙卷掉地上,還好阿木幫我扶住了。
阿木:笑著說)沒事,下次再緊張,你就想想刻完碑後,咱們能去街口吃碗羊肉湯,保準不抖了。
老墨:拿起煙杆,敲了敲三人的腦袋)彆光顧著放鬆,趕緊乾活!阿石,先去把石料表麵的浮土清理了;小筆,繼續臨摹拓本,把每個字的細節再琢磨琢磨;阿木,你的“穩手木架”趕緊做出來,彆到時候耽誤事。
【三人立馬站起身,各司其職。阿石扛著大磨石走到石料旁,哼哧哼哧地打磨起來;小筆坐在桌前,鋪開拓本,認真臨摹;阿木則拿出木料和工具,叮叮咚咚地做起木架來。工坊裡瞬間響起此起彼伏的聲響,卻透著一股熱鬨的乾勁。】
第二幕:刻碑波折,憨貨齊心
場景三:宮束班刻碑工坊日內
【十日過去,石料已被打磨得光滑如玉,表麵用朱砂勾勒出《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字跡清晰可見。老墨手持刻刀,正在示範刻“九”字的起筆,阿石、小筆、阿木圍在一旁仔細觀看。】
老墨:刻刀在石料上輕輕劃過,留下一道細密的痕跡)刻楷書講究“中鋒用筆”,刻的時候手腕要穩,力度要均勻,這“九”字的撇畫要剛勁有力,捺畫要舒展大氣,不能急,得慢慢刻。
【老墨示範完,把刻刀遞給小筆】
老墨:你來試試。
【小筆接過刻刀,深吸一口氣,按照老墨的示範,小心翼翼地在石料上刻起來。可剛刻了幾筆,手又開始抖,刻刀不小心在撇畫末端多劃了一道痕跡。】
小筆:臉色發白,聲音帶著哭腔)完了……刻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