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束班刻石記
人物表
老墨:宮束班班主,五十餘歲,手上布滿老繭,眼神銳利,看似嚴肅實則護短,刻石技藝精湛。
阿福:二十歲,身材微胖,性格憨厚,刻石時總愛走神吃點心,是班中“氣氛擔當”。
阿硯:十九歲,瘦高個,心思細膩,刻石手法靈巧,但容易緊張手抖。
阿鑿:二十一歲,力氣大,性子急躁,擅長開坯鑿石,常因毛躁被老墨罵。
李押司:地方官員,四十歲,文質彬彬,奉命監造《祭侄文稿》石碑,對書法略有研究。
第一幕:宮束班接活,憨貨鬨烏龍
場景
長安城外,宮束班刻石工坊。院內堆放著大小不一的青石,牆角擺著幾排刻刀、鏨子,空氣中飄著石屑的清灰味。
開場:阿福蹲在石堆旁,嘴裡塞著桂花糕,手裡拿著半塊糕點遞向阿硯)
阿福:含糊不清)阿硯,你嘗嘗這新打的桂花糕,甜滋滋的,比上次那家好吃多了!
阿硯:盯著手中的刻刀,頭也不抬)彆吃了,老班主說今天有要緊活,一會兒要是誤了時辰,又要罰我們磨三天鏨子。
阿鑿扛著一把大鑿子從裡屋出來,腳步重得震得地麵發顫)
阿鑿:磨鏨子怕什麼,總比天天刻那些“福壽康寧”的破碑強!上次王大戶家的碑,字又醜又俗,刻得我手都快僵了。
老墨背著雙手,從門外走進來,臉上沒什麼表情,身後跟著李押司)
老墨:瞪了三人一眼)吵什麼?貴客來了還不規矩點!
阿福慌忙把桂花糕藏進懷裡,阿硯趕緊站直身子,阿鑿撓著頭把鑿子往身後藏)
李押司:笑著擺手)無妨,老班主不必苛責他們。此次前來,是有一件大事托付宮束班。
老墨:拱手)押司請講,我宮束班雖隻是民間刻石匠人,但隻要是正經活計,定當全力以赴。
李押司:從袖中取出一卷絹紙,緩緩展開)此乃顏魯公的《祭侄文稿》,朝廷有意將其刻成石碑,供後人瞻仰。我聽聞宮束班刻石技藝冠絕長安,特來請你們出手。
阿福湊過去想看,腳下一滑,差點撞在石堆上,阿鑿伸手拉住他,卻不小心碰掉了石堆上的一塊小石子,砸在阿福的腳背上)
阿福:疼得齜牙咧嘴)哎喲!阿鑿你輕點,想把我腳砸穿啊!
阿鑿:翻了個白眼)誰讓你走路不看路,要不是我拉你,你早摔成泥疙瘩了!
老墨:厲聲)住口!顏魯公的文稿豈容你們嬉鬨!這《祭侄文稿》是顏公為殉國的侄子所寫,字字泣血,你們要是刻壞了,就是對英烈的不敬!
阿福、阿鑿、阿硯瞬間安靜下來,阿福偷偷摸了摸腳背,阿硯低頭盯著自己的鞋尖)
李押司:歎了口氣)老班主莫氣,年輕人心性跳脫,隻要用心刻石便好。這石碑需在三個月內刻成,石料已備好,就在後院,我每月會來查看進度。
老墨:拱手)請押司放心,三個月後,定給您一塊完美的石碑。
李押司點頭離去,老墨轉身看向三人,眼神緩和了些)
老墨:這活計乾係重大,從今日起,每日寅時上工,酉時收工,誰也不許偷懶。阿福,不許再把點心帶進工坊;阿鑿,你給我磨性子,開坯時不許用蠻力;阿硯,你負責細刻,手抖一次,就罰你抄十遍《祭侄文稿》。
阿福:苦著臉)啊?不能帶點心啊……
阿鑿:小聲嘀咕)磨性子就磨性子,反正開坯我最拿手。
阿硯:緊張地攥緊拳頭)我……我一定不手抖。
老墨沒再說話,拿起絹紙仔細端詳,手指輕輕拂過上麵的字跡,三人對視一眼,趕緊各自去準備工具)
第二幕:刻石趣事多,憨貨遇難題
場景
半個月後,工坊內。一塊巨大的青石立在中央,已經被開坯成石碑的形狀,碑麵上用朱筆勾勒出《祭侄文稿》的字跡。老墨站在碑前,手持刻刀示範細刻,阿福、阿鑿、阿硯圍在一旁學習。
阿福拿著小刻刀,對著碑上的“祭”字比劃,刻了幾下就開始東張西望)
阿福:偷偷對阿硯說)阿硯,你看老班主刻的字,跟顏公的真跡一模一樣,太厲害了吧!
阿硯:專注地刻著“侄”字的撇畫)彆說話,仔細看,老班主說這字的筆鋒要刻出頓挫感,不能太圓滑。
阿鑿在一旁打磨鏨子,磨著磨著就開始用鏨子敲石頭,發出“砰砰”的響聲)
老墨:回頭瞪了阿鑿一眼)阿鑿!磨個鏨子都不安分,再敲我就把你的鏨子扔了!
阿鑿趕緊停下,低頭繼續磨鏨子,嘴裡小聲嘟囔)
阿鑿:不敲就不敲,這鏨子磨得都快成繡花針了。
過了一會兒,老墨有事暫時離開,讓三人自己練習刻石)
阿福:看著碑上的“文”字,撓了撓頭)這“文”字的捺畫好難刻啊,怎麼刻都覺得不對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硯:走過去看了看)你刻得太直了,顏公的字捺畫有弧度,要先輕後重,最後出鋒。
阿福按照阿硯說的刻,結果用力過猛,刻壞了一點石麵)
阿福:慌了神)完了完了,刻壞了!老班主回來肯定要罵我了!
阿鑿:湊過來看)怕什麼,我用鏨子把壞的地方鑿掉一點,再補刻不就行了?
阿鑿拿起大鏨子就往碑上鑿,結果力氣沒控製好,鑿掉了一大塊石屑,把“文”字的右邊刻缺了一塊)
阿硯:驚呼)阿鑿你瘋了!這麼大一塊,怎麼補啊!
三人圍著石碑急得團團轉,阿福甚至想把自己藏進石堆裡,阿鑿撓著頭不知道該怎麼辦,阿硯急得手抖)
老墨回來了,看到碑上的缺口,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老墨:聲音發冷)誰乾的?
阿福、阿鑿、阿硯都低著頭,沒人說話)
阿鑿:抬起頭,硬著頭皮)是我……我想幫阿福補刻,結果力氣用大了。
老墨:拿起刻刀,走到碑前,仔細看了看缺口)顏公的字,講究“力透紙背”,你們以為用蠻力就能刻好?這缺口雖然大,但還能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