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二:作坊後院夜內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石碑上的《蘭亭序集》已經基本刻完了,隻剩下最後幾個字。四人圍在石碑旁,臉上滿是期待。】
孫二愣拿著刻刀,小心翼翼地刻著最後一個字,手都在微微顫抖):“馬上就好了,馬上就好了!”
【當最後一刀刻完,孫二愣激動地扔掉刻刀,大喊道:“刻完了!我們終於刻完了!”】
四人圍著石碑,仔細地欣賞著自己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大壯:“太好了!這石碑刻得真漂亮,比我想象中好多了!”
李小三:“沒想到咱們這群憨貨,竟然真的把《蘭亭序集》刻在了石碑上,這要是傳出去,咱們宮束班肯定能出名!”
趙老憨撫摸著石碑上的字跡,眼中滿是感慨):“不容易啊,這幾個月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這石碑不僅是咱們的心血,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希望它能流傳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書法的魅力。”
場景三:長安街頭日外
【四人把石碑偷偷地運到了長安街頭的一個廣場上,然後用布蓋了起來。他們想在眾人麵前揭開石碑的神秘麵紗,讓大家都知道這是《蘭亭序集》的刻石碑。】
【很快,廣場上就圍滿了人,大家都好奇地看著蓋著布的石碑,議論紛紛。】
路人甲:“你們說這下麵蓋著的是什麼東西啊?這麼神秘。”
路人乙:“不知道,說不定是什麼寶貝呢。”
路人丙:“我聽說這是幾個工藝門作坊的人弄來的,他們能有什麼寶貝啊?”
【劉胖子也擠在人群中,他看到王大壯四人,疑惑地問:“你們這群憨貨,不在作坊乾活,跑到這裡來乾什麼?這下麵蓋著的是什麼?”】
王大壯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各位鄉親父老,今天我們宮束班要給大家帶來一件稀世珍寶。這下麵蓋著的,是我們用了幾個月時間,把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集》真跡刻在上麵的石碑!”
【眾人一聽,都驚呆了,紛紛議論起來。】
路人甲:“什麼?《蘭亭序集》真跡?這怎麼可能?真跡不是早就失傳了嗎?”
路人乙:“我看他們是在吹牛吧,就憑他們這幾個做工藝門的,怎麼可能得到《蘭亭序集》真跡,還刻在石碑上?”
劉胖子更是驚訝得合不攏嘴):“你們……你們竟然敢私藏國寶,還把它刻在石碑上?你們知道這是犯法的嗎?”
趙老憨上前一步,解釋道):“大家誤會了。我們並沒有私藏國寶,這《蘭亭序集》真跡是一位老者托付給我們的。我們知道它是國寶,所以才把它刻在石碑上,讓它能夠流傳於世,讓更多人看到。我們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出名,隻是想為傳承文化儘一份力。”
【就在這時,一位穿著官服的人走了過來,他是長安的縣令。縣令聽說廣場上有稀世珍寶,特地過來查看。】
縣令看著四人,嚴肅地問):“你們說這石碑上刻的是《蘭亭序集》真跡?可有證據?”
趙老憨點了點頭,從懷裡拿出那卷《蘭亭序集》真跡,遞給縣令):“大人,這就是真跡,請您過目。”
【縣令接過真跡,仔細地看了起來。他越看越激動,忍不住讚歎道:“好!好!好!這果然是《蘭亭序集》真跡!字體飄逸灑脫,神韻十足,真是絕世佳作啊!”】
縣令又看了看石碑上的刻字,滿意地說):“你們做得很好!把真跡刻在石碑上,讓它能夠永久流傳,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會把這件事上報給朝廷,讓朝廷表彰你們的功績。”
【眾人聽了縣令的話,都對四人刮目相看,紛紛稱讚他們的義舉。劉胖子也羞愧地低下了頭,對四人說:“沒想到你們竟然做了這麼一件大事,以前是我錯看你們了。以後,作坊就交給你們打理,我再也不催你們乾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四幕:流傳千古
場景一:皇宮日內
【縣令把這件事上報給了朝廷,皇帝聽了非常高興,下令把刻有《蘭亭序集》的石碑安放在皇宮裡的禦花園中,供百官和百姓觀賞。】
【皇帝還召見了王大壯四人,對他們進行了表彰,賞賜了他們許多金銀財寶和綢緞。】
皇帝看著四人,微笑著說):“你們雖然隻是普通的手藝人,但卻有一顆傳承文化的心。你們把《蘭亭序集》刻在石碑上,讓這絕世書法得以流傳,功不可沒。我封你們為‘工藝大師’,以後你們宮束班就是朝廷認可的工藝作坊了。”
【皇帝話音剛落,殿內百官紛紛投來讚許的目光。王大壯四人跪在地上,激動得雙手發抖,額頭緊緊貼在冰涼的金磚上。】
王大壯聲音哽咽):“陛下,草民……草民隻是做了該做的事。能讓《蘭亭序集》流傳下去,比任何賞賜都值!”
趙老憨抬起布滿皺紋的臉,眼中閃著淚光):“老臣……哦不,草民這輩子跟木頭、石頭打交道,從沒想過能進宮見陛下,還能為文化傳承出份力。這都是托了真跡的福,托了陛下的福啊!”
皇帝笑著抬手):“起來吧。你們的心意,朕明白。賞賜你們的不僅是財物,更是朝廷對你們手藝的認可。以後宮束班就專司碑刻與工藝,朕會讓工部給你們撥木料、石料,你們儘管把老手藝傳下去!”
【四人起身,看著皇帝手中的聖旨,又看了看殿外明媚的陽光,仿佛整個長安城的光都聚在了他們身上。】
場景二:皇宮禦花園日外
【數日後,刻有《蘭亭序集》的石碑被安放在禦花園的湖心亭旁。石碑通體青黑,字跡剛勁有力,與周圍的亭台樓閣相映成趣。】
【百官和百姓圍在石碑旁,嘖嘖稱奇。有人駐足臨摹,有人輕聲誦讀,還有人拿出紙筆,小心翼翼地拓印著碑文。】
文人甲摸著石碑上的字跡,讚歎道):“這字刻得真傳神!雖然不是王羲之親筆,但這刀工把‘天下第一行書’的韻味都留住了,宮束班真是藏龍臥虎啊!”
百姓乙拿著拓片,激動地說):“以前隻聽說過《蘭亭序集》,今天終於能親眼看到了!多虧了那四個手藝人,不然咱們這輩子都見不到真跡的影子!”
【王大壯四人站在人群外圍,看著眼前的景象,臉上滿是欣慰。李小三掏出之前那壺劣質的酒,給每人倒了一杯。】
李小三舉著酒杯,笑著說):“哥幾個,咱們當初要是把真跡賣了,哪能有今天?這石碑立在這裡,比任何金銀珠寶都珍貴!”
孫二愣喝了一口酒,憨憨地笑):“是啊!現在咱們宮束班出名了,再也不用受劉胖子的氣了。以後咱們就刻更多的碑,讓更多的好東西流傳下去!”
【四人碰杯,酒液灑在草地上,像是在為這段奇緣乾杯。】
第五幕:歲月流轉,傳奇永存
場景一:宮束班新作坊日內
【十年後,宮束班的作坊煥然一新。寬敞的作坊裡,擺放著各種精良的工具,牆上掛滿了刻好的石碑和工藝門圖紙。許多年輕的學徒圍在趙老憨身邊,聽他講解刻碑的技巧。】
趙老憨指著一塊新的石碑,對學徒們說):“刻碑不僅要手藝好,更要用心。當年我們刻《蘭亭序集》,每一筆、每一劃都反複琢磨,生怕糟蹋了真跡。你們以後刻碑,也要有這份敬畏心。”
學徒甲認真地說):“趙師傅,我們記住了!我們一定會把宮束班的手藝傳下去,像您和幾位師傅一樣,做有意義的事。”
【王大壯和李小三走進作坊,手裡拿著一張新的訂單。】
王大壯笑著說):“趙叔,好消息!朝廷要在長安城門口立一塊功德碑,點名讓咱們宮束班來刻。還有,江南的富商也派人來,想讓咱們刻一套書法石碑。”
李小三補充道):“現在咱們宮束班的名聲傳遍了全國,就連國外的使者都來打聽咱們的手藝。當初那四個‘憨貨’,現在可是人人尊敬的工藝大師了!”
【趙老憨看著眼前朝氣蓬勃的學徒,又看了看王大壯三人,欣慰地笑了。】
場景二:長安街頭暮外
【幾十年後,王大壯四人都已白發蒼蒼。他們拄著拐杖,慢慢走在長安街頭。街道兩旁,隨處可見刻有宮束班印記的石碑和工藝門。】
孫二愣指著一塊刻有詩句的石碑,笑著說):“你們看,那是咱們當年刻的石碑,現在還這麼新。說不定再過幾百年,後人還能看到咱們的手藝。”
趙老憨望著遠處夕陽下的皇宮,輕聲說道):“那卷《蘭亭序集》真跡,後來被皇帝藏進了國庫,而咱們刻的石碑,卻留在了禦花園,供世人觀賞。其實啊,真跡再珍貴,也隻有少數人能看到。刻在石碑上,才能真正流傳千古。”
李小三歎了口氣):“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咱們這群憨貨,沒想到還能做一件這麼了不起的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大壯拍了拍三人的肩膀,笑著說):“彆感慨了,走,咱們再去禦花園看看那塊《蘭亭序集》石碑。說不定,又有很多人在那裡臨摹呢。”
【四人相互攙扶著,慢慢向皇宮的方向走去。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與街頭的石碑、樓閣融為一體,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跨越千年的傳奇。】
場景三:千年後博物館日內
【鏡頭一轉,來到千年後的博物館。玻璃展櫃裡,一塊青黑色的石碑靜靜矗立,上麵刻著飄逸灑脫的《蘭亭序集》。石碑旁的介紹牌上寫著:“唐代宮束班刻《蘭亭序集》石碑,據王羲之真跡所刻,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珍貴遺產。”】
【一群遊客圍在展櫃旁,聽著導遊的講解。】
導遊指著石碑,緩緩說道):“這塊石碑背後,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唐代有四個普通的手藝人,意外獲得《蘭亭序集》真跡後,沒有據為己有,而是耗費數月心血,將其刻在石碑上,讓這份絕世書法得以流傳。他們用自己的手藝,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遊客甲看著石碑上的字跡,感慨道):“原來這石碑還有這麼一段故事!這四個手藝人真是了不起,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遊客乙拿出手機,拍下石碑的照片):“回去我要告訴孩子,以前有四個‘憨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了國寶。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傳承!”
【陽光透過博物館的玻璃窗,灑在石碑上,字跡在光影中仿佛活了過來。宮束班四人的身影,仿佛與石碑融為一體,成為了永恒的傳奇。】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