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束班造陌刀記
第一場:宮束班工坊日內
【工坊寬敞,木屑與炭火氣息交織,二十餘張案台前散落著鐵坯、錘具與圖紙。
牆麵上懸掛著“宮束班”鎏金匾額,下方小字標注“專造神兵,供奉軍伍”。】
【李大錘赤著上身,古銅色脊背汗珠滾過舊疤,
正掄著三十斤重錘砸向燒得通紅的鐵坯。鐵花濺在青磚地,燙出點點黑痕。】
李大錘吼得震耳):老三!風箱再拉快點!這鐵坯跟沒睡醒似的,沒火氣!
【王老三蹲在風箱旁,圓臉蛋憋得通紅,雙手交替拉杆,風箱“呼嗒呼嗒”喘著粗氣。】
王老三喘著氣喊):大錘哥!我這胳膊都快甩脫臼了!
再說陌刀坯子要“燜火”,哪能跟打鐵鍋似的猛燒?
【張秀才捧著卷《武經總要》,湊到案台前,眼鏡滑到鼻尖。
他指著圖紙上“陌刀,長一丈,重二十斤”的標注,又戳了戳桌上歪歪扭扭的鐵條。】
張秀才扶了扶眼鏡):你們倆彆吵,先看這尺寸。
昨日劉監工說,陌刀要能讓步兵雙手握柄,橫掃騎兵馬腿,
可咱們這鐵條……比劃著)短了半尺,還歪得跟地裡的黃瓜似的。
【趙小乙突然從工坊角落蹦出來,手裡舉著個用油布包著的東西,獻寶似的湊過來。】
趙小乙聲音脆生生):秀才哥你看!我今早去鐵匠鋪,見他們用這“滑石粉”擦錘柄,說能防滑!
咱們造陌刀,握柄也得用這個,省得將士們打仗時脫手!
【李大錘放下錘子,伸手去拿滑石粉包,沒成想手滑,包掉在地上,粉末撒了王老三一褲腿。】
王老三跳起來拍褲子):趙小乙!你這憨貨!這滑石粉沾了炭灰,跟泥似的,一會兒風箱拉杆都得被你弄滑!
【眾人鬨作一團時,工坊門“吱呀”一聲開了,監工劉大人背著手走進來,身後跟著兩個挎刀的兵卒。】
劉大人眉頭一皺):宮束班的人都閒得慌?三日後就要給陌刀隊送第一批試造刀,你們這連個成型的坯子都沒有,是想挨軍法處置?
【眾人瞬間噤聲,李大錘趕緊撿起地上的鐵坯,遞到劉大人麵前。】
李大錘撓著頭):劉大人,不是我們偷懶,這陌刀要求太高了——刀身要“百煉鋼”,還得兩麵開刃,咱們試了三次,要麼刃口崩了,要麼刀身彎了,實在難弄。
【劉大人接過鐵坯,用手指彈了彈,發出沉悶的聲響。】
劉大人沉聲道):我昨日去兵部,見了李嗣業將軍的陌刀隊操練。
那些將士說,好的陌刀能一刀劈斷馬骨,你們造的要是連鎧甲都劃不破,前線將士拿什麼擋叛軍騎兵?
從袖中掏出一張紙)這是工部新送來的“包鋼法”圖紙,你們今晚就研究,明日必須出兩個合格坯子,不然都彆想吃飯!
【劉大人把圖紙扔在案台上,甩袖離去。
眾人圍過來看圖紙,張秀才指著上麵的“熟鐵為骨,生鐵為刃”字樣,眼睛亮了。】
張秀才拍了下手):我懂了!之前咱們隻用一種鐵,太脆或太韌,
現在用熟鐵做刀身,能扛住衝擊力,再把生鐵鍛在刃口,鋒利度就夠了!
王老三搓著手):那今晚咱們就試!我多燒兩爐炭,風箱保證拉得比驢跑還快!
趙小乙舉起滑石粉包):我去洗乾淨滑石粉,再找些桑木做握柄,桑木結實,還不容易裂!
【李大錘看著眾人乾勁十足的樣子,咧嘴一笑,重新拿起錘子。】
李大錘揮了揮錘子):行!今晚誰也彆偷懶,咱們宮束班雖說是群憨貨,但絕不能讓前線將士笑話!
【炭火重新燃起,風箱聲、錘擊聲、討論聲在工坊裡回蕩,牆上的宮束班匾額,在火光中泛著暖光。】
第二場:宮束班工坊夜內
【工坊裡點著十幾盞油燈,光線昏黃卻明亮。案台上擺著兩堆鐵料,一堆是泛著暗紅色的熟鐵,一堆是泛著銀白色的生鐵。】
【李大錘把熟鐵坯放進炭爐,王老三蹲在風箱旁,這次不用人催,雙手飛快地拉杆,風箱“呼呼”作響,爐火竄起半尺高,映得眾人臉通紅。】
張秀才捧著圖紙,湊在爐邊):大錘哥,等熟鐵燒到“櫻桃紅”就能拿出來鍛打,記得先敲出刀身的輪廓,彆太急著鍛刃。
【李大錘點點頭,用長鉗夾出熟鐵坯,通紅的鐵坯冒著青煙,他掄起錘子,“咚!咚!咚!”的聲音沉穩有力。
每砸一下,鐵坯就往刀形靠攏一分,濺出的鐵花落在油燈旁,嚇得趙小乙趕緊往旁邊躲。】
趙小乙手裡拿著削好的桑木柄):大錘哥你小心點!彆把油燈砸翻了,不然咱們今晚的活就白乾了!
【王老三拉了會兒風箱,起身揉了揉胳膊,瞥見案台上的滑石粉包,突然想起什麼。】
王老三拍了下大腿):對了!包鋼的時候得用黏土把熟鐵刀身裹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露出要貼生鐵的地方,這樣鍛打的時候,生鐵才不會粘在不該粘的地方!
【張秀才眼睛一亮,趕緊找了個陶碗,倒出滑石粉,又加了點水,調成糊狀。】
張秀才攪拌著黏土):老三你這腦子終於開竅了!之前我在書上看到過“泥封鍛打”,就是這個道理,能保證刃口的純度。
【李大錘把鍛好的熟鐵刀身放在案台上,
張秀才趕緊用黏土把刀身除刃口外的地方都裹住,隻留一道半寸寬的凹槽。
王老三則把生鐵燒軟,用錘子敲成薄片,小心翼翼地貼在凹槽裡。】
李大錘深吸一口氣):接下來就是關鍵了,得把兩者鍛打在一起,力道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輕了粘不牢,重了會把熟鐵砸裂。
【他重新夾起刀坯放進爐裡,等黏土乾得差不多,鐵坯再次燒紅,便掄起錘子,
這次的力道比之前輕了許多,每一下都落在刃口處,“篤!篤!篤!”的聲音比之前柔和不少。】
【趙小乙站在旁邊,手裡拿著塊濕布,等李大錘停下,就趕緊遞過去。】
趙小乙小聲說):大錘哥,你額頭上的汗都滴到刀坯上了,小心燙著。
【李大錘接過濕布擦了擦汗,看著刀坯上漸漸融合的熟鐵與生鐵,嘴角露出笑意。】
李大錘:快成了!你們看,這刃口已經有光澤了,再鍛打兩次,就能淬火了。
【張秀才湊過去看,突然皺起眉頭。】
張秀才:不對,刃口有點歪,左邊比右邊厚了點,這樣砍東西的時候容易偏。
【王老三趕緊拿過一把直尺,量了量刃口,果然差了半分。】
王老三撓著頭):這可咋整?都快鍛好了,總不能拆了重來吧?
【李大錘沉默了一會兒,突然拿起錘子,對準刃口較厚的地方,輕輕敲了起來。】
李大錘沉聲道):彆急,慢慢敲,總能敲平。咱們造的是陌刀,是要救人性命的,一點差錯都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