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呆呆手裡攥著算籌,在地上擺得密密麻麻):先生,俺按割圓術算到正九十六邊形了,周長是三尺一寸四分一厘五毫九絲二忽六微……後麵還有,是不是要繼續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祖衝之點頭,聲音裡帶了些讚許):呆呆記性好,算籌擺得也沒錯。吾當年算到正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邊形,才得密率355113,約率227。你們不用算那麼細,但至少要算到正一千五百三十六邊形,才能得小數點後四位,夠雕門環了。
周小癡突然拍手):先生!俺有個法子!俺把每個正多邊形的邊長都畫在絹布上,按比例放大,再用線量絹布上的周長,跟木盤的實際周長比,這樣就能查錯了!
說著,周小癡鋪開一張絹布,上麵畫著從正六邊形到正九十六邊形的圖樣,每個圖形都標著邊長,線繩還纏在正一百九十二邊形的邊緣。祖衝之看著絹布,燈影都亮了些:“小癡此法甚妙!畫工的眼力,竟成了算學的助力,好!”)
李老栓端著濃茶走過來,給每人遞了一碗:“你們都熬了三天了,相國府派人來問過兩次了。老沈,你那手平時扛木料穩得很,現在拿筷子都抖;小周,你眼睛紅得跟兔子似的,還能畫準嗎?”)
沈阿憨喝了口茶,抹了把嘴):掌事,俺不抖!俺剛才算正三百八十四邊形,周長是三尺一寸四分一厘五毫九絲二忽六微,跟呆呆算的一樣,俺心裡踏實!
周小癡捧著絹布,眼睛亮閃閃的):掌事,俺畫的正七百六十八邊形,用線量出來的周長,跟算籌算的差不了一厘,俺現在閉著眼都能畫圓!
祖衝之燈影輕輕晃動,語氣帶著欣慰):汝等雖稱“憨貨”,卻有“拙誠”之心——阿憨有力,能穩量器;小癡善畫,能驗圖形;呆呆善記,能核算籌。三者相合,便是最妙的算學之法。
蘇呆呆突然站起來,手裡舉著算籌,聲音都有些發顫:“先生!俺算到正一千五百三十六邊形了!周長是三尺一寸四分一厘五毫九絲二忽六微五忽……除以直徑一尺,就是3.……”)
靈算燈猛地亮了一下,祖衝之的身影也清晰了幾分,他看著案上的算籌、絹布、木盤,又看了看三個滿臉疲憊卻滿眼興奮的“憨貨”,輕聲道:“好,好啊……三百年後,仍有人懂吾之算,仍有人願為‘圓’較真,吾心甚慰。”)
第三幕:門成顯真章
時間:七日後,清晨
地點:相國府正門門前擺著剛雕好的“團龍抱柱”木門,圍觀者甚多)
人物:
祖衝之靈算燈藏於沈阿憨懷中,僅三人可見)
沈阿憨、周小癡、蘇呆呆站在木門旁,神色緊張)
李老栓向相國府管家拱手)
王管家相國府管家,手持尺子,麵色嚴肅)
幕啟:晨光中,兩扇朱紅木門格外顯眼,門環是黃銅打造的團龍,龍身纏繞的圓紋流暢均勻。王管家走到門前,先量了門環直徑:“二寸整,按規矩,周長該是六寸,可你們說用了新算的圓周率,算出來是六寸二分八厘三毫一忽八微……若差了一分,這門就得拆了!”)
圍觀者竊竊私語,李老栓額頭冒了汗,沈阿憨攥緊了拳頭,周小癡悄悄摸了摸懷中的靈算燈,蘇呆呆站出來:“管家,俺們用割圓術算到正三千零七十二邊形,周長就是6.寸,您量量便知!”)
王管家冷笑一聲,取出一根細銀絲,繞著門環纏了一圈,兩端對齊,再用尺子量——銀絲長度正好是六寸二分八厘三毫,與蘇呆呆說的分毫不差!)
圍觀者一片驚呼,王管家瞪大了眼,又量了一次,還是一樣。他放下尺子,對著木門作了個揖:“這門環的圓,比宮裡的還規整!你們宮束班,竟有這般本事!”)
李老栓鬆了口氣,抹了把汗,沈阿憨高興得抱起周小癡轉了個圈,蘇呆呆捧著算經,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此時,沈阿憨懷中的靈算燈閃了閃,祖衝之的聲音在三人耳邊響起:“汝等已懂‘圓’之理,更懂‘拙誠’之貴。吾之算,非為虛名,隻為實用——門可護家,算可明理,此乃大道也。”)
靈算燈的光漸漸暗下去,祖衝之的聲音也消失了,但三人都知道,那位南朝算師,並未真正離開。)
沈阿憨摸著門環,咧嘴笑):先生說得對,俺現在知道了,算準了,門才穩當,日子也才踏實。
周小癡看著門環上的龍紋,眼神堅定):俺以後畫圓,再也不會歪了,還要把割圓術畫在門坯上,讓後人都知道咋算圓。
蘇呆呆把算經遞給李老栓):掌事,俺想把先生教的割圓術寫下來,跟《九章算術》放在一起,以後宮束班的人,都學這個!
李老栓接過算經,翻開扉頁,上麵不知何時多了一行小字:“數者,天地之骨;誠者,人心之尺——祖衝之題”。他抬頭看向晨光中的木門,輕輕點了點頭。)
幕落:朱紅木門緩緩閉合,門環碰撞的聲音清脆悅耳,案上的算經與靈算燈,在晨光中靜靜躺著,等待著下一個為“圓”較真的人。)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