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本以北宋天聖年間建造龍圖閣為背景,聚焦負責施工的“宮束班”工匠群體,通過一係列啼笑皆非的建造烏龍,展現古代工匠的生活百態與大宋營造業的熱鬨場景,兼顧趣味性與曆史場景還原。
人物表
魯夯:宮束班班頭,四十歲,膀大腰圓,經驗豐富卻愛擺架子,常把“老祖宗的規矩”掛嘴邊,實則偶爾犯迷糊
石三:二十歲,學徒工匠,手腳勤快但毛手毛腳,熱衷琢磨新法子卻總搞砸
木九:三十五歲,木工師傅,心思細膩卻愛鑽牛角尖,對木料紋路有著近乎偏執的講究
泥蛋:二十七歲,泥瓦匠,性格憨厚,力氣大卻沒心眼,容易被旁人帶偏
蘇提舉:工部提舉官,五十歲,文官出身,懂些營造理論卻不懂實操,愛視察指導卻常鬨笑話
小吏:蘇提舉的隨從,二十歲,機靈滑頭,專司奉承上司與傳遞消息
眾工匠:宮束班其他工匠,若乾人
第一幕:聖旨下,宮束班接活忙
場景
東京汴梁,宮束班工坊院,院內堆放著木料、磚瓦,工匠們或打磨木料,或攪拌灰漿,一派忙碌景象
時間
北宋天聖二年,春,清晨
幕啟:魯夯手持長尺,正對著一根圓木比劃,石三蹲在一旁遞刨子,木九則趴在木料堆上挑選木材,泥蛋扛著兩袋石灰,呼哧呼哧往裡走)
魯夯:用長尺敲了敲圓木)這根料得再削三寸,龍圖閣是聖上要的藏經閣,柱腳差一分都不行,忘了去年修國子監,王班頭就是因為柱高短了半寸,被提舉官罰了半月月錢?
石三:點頭如搗蒜)班頭說得是!小的記著呢,這就拿刨子再削削,保證分毫不差。
院外傳來馬蹄聲,小吏提著公文袋快步走進來,身後跟著身著青色官袍的蘇提舉)
小吏:扯著嗓子喊)魯班頭!蘇提舉大人親自來傳聖旨,還不快帶著工匠們接旨!
魯夯連忙放下長尺,招呼工匠們排成一排,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腦袋埋得低低的)
蘇提舉:清了清嗓子,展開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需修建龍圖閣,貯藏《太宗禦集》及曆代典籍,命宮束班主理營造,限三個月內完工,不得有誤。欽此!
魯夯:高聲應答)臣魯夯領旨!謝主隆恩!
蘇提舉收起聖旨,走到木料堆前,用腳踢了踢一根鬆木)魯班頭,這龍圖閣可是皇家工程,用料可得講究。本官聽說,江南產的楠木質地堅硬,最適合做閣柱,你們用的鬆木,怕是經不起歲月侵蝕吧?
木九:抬頭回話)回大人,楠木固然好,可江南到東京路途遙遠,運過來至少要一個月,三個月工期太緊,鬆木雖不如楠木名貴,但咱們選的都是三十年以上的老鬆,烘乾了三年,結實得很,去年修相國寺的偏殿,用的就是這種鬆,到現在還好好的。
蘇提舉:皺了皺眉)你懂什麼!相國寺偏殿哪能和龍圖閣比?龍圖閣要傳千秋萬代,差一點都不行!這樣,你派兩個人,明日就去江南運楠木,工期嘛,本官再跟工部奏請,延半個月便是。
魯夯心裡咯噔一下,卻不敢反駁,隻能點頭應下,石三在一旁偷偷撇嘴,被魯夯瞪了一眼,趕緊低下頭)
第二幕:木料錯,烏龍初現形
場景
龍圖閣建造工地,地基已打好,工匠們正在搭建木架,遠處可見汴河支流,運料船停靠在岸邊
時間
半月後,上午
工地上,泥蛋正和兩個工匠抬著一根木梁往架子上搭,木九站在梯子上,指揮著調整位置,魯夯拿著圖紙,來回踱步查看)
魯夯:指著木梁)往左挪半尺!對,就是這樣,梁頭要和柱卯嚴絲合縫,不然日後下雨會漏風。
石三氣喘籲籲地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張木料清單)班頭!不好了!江南運過來的楠木出問題了!
魯夯:心裡一緊)出什麼事了?慢慢說!
石三:運木料的船剛到岸邊,小的去清點,發現有十根楠木的直徑比清單上寫的小了兩寸,還有五根上麵有蟲眼,根本沒法做閣柱!
木九從梯子上爬下來,趕緊跟著魯夯往岸邊跑,蘇提舉恰好帶著小吏來視察,見狀也跟了過去)
蘇提舉:看到岸邊堆著的楠木,臉色一沉)魯夯!這就是你說的“結實楠木”?這麼細的木料,怎麼當閣柱?還有蟲眼,你是想讓龍圖閣剛建好就塌了嗎?
魯夯:急得滿頭大汗)大人,這肯定是運料的商隊搞鬼!小的這就去查,要是他們以次充好,小的絕不饒他們!
木九:蹲在楠木旁,仔細查看蟲眼)大人,這蟲眼是新的,估計是運過來的路上,船上受潮生了蟲。要不這樣,咱們把有蟲眼的木料鋸成短料,做閣內的隔板,細一點的楠木,咱們兩根拚一根當柱,再用鐵箍箍緊,肯定結實。
蘇提舉:猶豫片刻)兩根拚一根?這行嗎?本官讀書時,可沒見過這樣的做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石三:突然插話)大人,小的見過!去年在西京洛陽,修老君廟的時候,王師傅就用兩根鬆木拚了根柱,現在還好好的,咱們再用鐵箍箍緊,肯定比那時候還結實!
蘇提舉半信半疑,走到拚好的木柱前,用手推了推,發現確實穩固,便點了點頭)那好吧,就按你們說的辦,但要是出了問題,本官唯你們是問!
魯夯鬆了口氣,趕緊安排工匠處理木料,石三偷偷對木九做了個鬼臉,木九無奈地搖了搖頭)
第三幕:彩繪亂,提舉鬨笑話
場景
龍圖閣二層閣樓,工匠們正在給木梁和鬥拱刷漆彩繪,牆上已掛上部分木板,準備雕刻花紋
時間
一個月後,下午
工地上,石三拿著漆刷,正在給一根鬥拱刷紅色漆,泥蛋蹲在一旁,給顏料碗裡加水調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