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初入宮束班
時間:北宋崇寧四年,清晨
地點:文繡院“宮束班”教習房
【文繡院的教習房裡,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擺放整齊的繡案上。案上放著精致的繡繃、五彩絲線和各類繡針。新入宮束班的繡工們,有的緊張地搓著手,有的好奇地打量著四周。】
阿巧小聲嘟囔,手中拿著一根極細的繡針,左看右看,眼中滿是困惑):這針細得跟頭發絲兒似的,咋拿穩當啊。
阿福大大咧咧地一揮手,碰倒了旁邊桌上的絲線盒,五顏六色的絲線散落一地,驚慌失措):哎呀,對不住對不住!急忙蹲下撿線,越撿越亂,線纏成一團)
【這時,教習嬤嬤一臉嚴肅地走進來,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刺繡典籍,看到亂糟糟的場麵,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教習嬤嬤清了清嗓子,聲音威嚴):都安靜!既入了文繡院的宮束班,就得守規矩、學本事。從今日起,你們便要專心研習宋繡技藝。走到阿巧身邊,拿起她手中的繡針)這宋繡的繡針,雖細,卻能繡出千般景致、萬般風情。用好了,便是你們的得力幫手。又走到阿福跟前,看著地上的線團,無奈地搖搖頭)還有這絲線,配色、搭配皆有講究,日後莫要再這般毛躁。
阿巧怯生生地點點頭,小聲說):嬤嬤,我……我定會用心學。
阿福漲紅了臉,站起身來,拍著胸脯保證):嬤嬤放心,我以後肯定小心,不再闖禍!
【其他繡工們也紛紛點頭,眼中滿是對未來刺繡學習的期待與決心,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在這看似平靜的文繡院裡,即將展開一場充滿笑料與挑戰的宋繡之旅。】
第二幕:艱難學藝路
時間:上午
地點:文繡院“宮束班”教習房
【教習嬤嬤站在講台上,手中拿著一幅繡著水紋的繡品,開始講解滾針繡。】
教習嬤嬤指著繡品,耐心地說):這滾針繡,便是用來繡水紋、雲彩、柳條的。大家看,此針法需一針靠一針地滾,線跡要緊密,如此繡出的水紋才生動逼真。邊說邊演示,動作嫻熟)
【眾人圍上前去,目不轉睛地看著,紛紛回到自己的繡案前,拿起針線嘗試。阿福眉頭緊皺,眼睛緊緊盯著繡繃,可手卻不聽使喚,針腳歪歪扭扭,線也纏成了一團。】
阿福著急地扯著線頭,越扯越亂,滿頭大汗,嘟囔著):這咋這麼難啊,我這線咋老是打結!
【阿巧則學得較為順利,她的針腳雖然還不夠熟練,但已初見雛形,水紋看起來有模有樣。她忍不住抬頭看向阿福,抿嘴偷笑。】
阿巧輕聲說):阿福,你彆著急,慢慢捋線,按嬤嬤教的來。
【這時,教習嬤嬤走過來,看到阿福的窘態,無奈地搖搖頭,幫他解開線團,又重新演示了一遍滾針繡的針法。】
教習嬤嬤語重心長):阿福,刺繡講究的是心平氣和,你這般急躁,如何能學好?
【阿福紅著臉,不好意思地點點頭,繼續埋頭苦練。】
【接下來是散套繡的教學,教習嬤嬤展示了一幅繡著花鳥的繡品,詳細講解散套繡的特點和針法。】
教習嬤嬤:散套繡,又名摻針,針腳參差不齊,色階自然過渡,最適合繡花鳥動物,能讓其看起來柔和逼真。
【阿秀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很快就掌握了散套繡的要領,她繡出的花朵嬌豔欲滴,花瓣的顏色過渡自然,引得周圍的人紛紛誇讚。】
阿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是按照嬤嬤說的,多練了幾次,找到些感覺。
【而阿強卻狀況百出,他總是把握不好針腳的長短,繡出的鳥羽毛像是被剪壞了一樣,十分滑稽。】
阿強看著自己的繡品,垂頭喪氣):我怎麼老是繡不好,這鳥都快成“禿毛雞”了。
【眾人哄堂大笑,阿強也跟著尷尬地笑了起來。】
【最後是納點繡,教習嬤嬤拿出一幅寫意花卉的繡品,介紹道:“納點繡宜繡寫意花卉,以點成線,以線成麵,講究疏密有致。”】
阿福信心滿滿地說):這個聽起來不難,我肯定能行!
【可當他動手時,卻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點繡得大小不一,分布也不均勻,好好的一幅寫意花卉,被他繡得像“麻子臉”。】
阿福傻眼了,看著自己的作品欲哭無淚):怎麼又搞砸了……
【教習嬤嬤走過來,一一指出大家的問題,鼓勵他們不要氣餒,繼續努力。在歡聲笑語與不斷的嘗試中,這群憨憨繡工們逐漸沉浸在宋繡技藝的世界裡,儘管困難重重,但他們對宋繡的熱愛愈發堅定。】
第三幕:危機與成長
時間: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