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合香站在“盛唐香文化博物館”的序廳,指尖輕輕拂過展櫃中那組“長安十二香”的複刻品。沉香的醇厚、麝香的清冽、鬱金香的馥鬱在恒溫恒濕的玻璃罩內交織成一縷若有若無的香氣,如同盛唐長安的餘韻,縈繞在每一位參觀者的鼻尖。開館不過半月,博物館已成為長安城新晉的文化地標,每日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其中既有追尋曆史脈絡的文化學者,也有對傳統香道好奇的年輕群體。
“蘇館長,日本香道協會的代表團已經到了。”助理小林的聲音打斷了蘇合香的思緒,她轉身時,恰好看到一行人穿過古色古香的木門走進來。為首的是一位身著深色和服的老者,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腰間掛著一枚小巧的香盒,步履沉穩間透著日式傳統文人的雅致。他身後跟著三位隨行人員,其中兩位捧著精致的漆盒,另一位則手持相機,正專注地拍攝著廳內懸掛的《盛唐香事圖》。
“久聞蘇館長複原‘長安十二香’的壯舉,今日得見,實屬榮幸。”老者主動走上前,用略帶口音的中文說道,同時微微躬身行禮。他的眼神落在展櫃中的香品上,目光中滿是驚歎與敬意,“我是日本香道協會的會長,名叫鬆井清玄,此次冒昧前來,是為了親眼目睹失傳千年的盛唐香韻。”
蘇合香連忙回禮,笑容溫和:“鬆井會長客氣了。日本香道源自中華,如今能有您這樣的同道中人前來交流,正是文化傳承的幸事。請隨我來,我們特意為您準備了一場小型的‘長安十二香’品鑒會。”
穿過陳列著唐代製香工具的展廳,一行人來到博物館後側的“聞香閣”。這裡仿照唐代文人的書齋布置,梨花木的長桌旁擺放著圈椅,桌上鋪著素色的絹布,中央放置著一套銀質的香具——銀製香篆、鎏金香匙、竹節香筒,皆是按照唐代出土文物複刻而成。蕭策早已等候在此,他今日換上了一身素色的唐裝,袖口繡著暗紋的祥雲圖案,見鬆井清玄等人進來,便起身頷首示意,目光中帶著幾分軍人特有的沉穩。
“這位是蕭策先生,他對唐代軍事與香文化的關聯頗有研究。”蘇合香介紹道,蕭策隨即補充:“鬆井會長,唐代軍隊中常用‘行軍香’驅蚊防蟲,也曾用‘警世香’預警敵情,這些在《唐六典》中皆有記載,稍後品鑒會上,我可以為您詳細講解。”
鬆井清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原來蕭先生還精通唐代軍事史,真是難得。我一直好奇,盛唐香文化如何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麵,今日正好向二位請教。”
待眾人落座,蘇合香拿起銀質香篆,小心翼翼地將研磨好的“沉香”粉末填入篆模中。她的動作嫻熟而優雅,手腕輕轉間,香粉均勻地填滿了篆模上“平安”二字的紋路,隨後輕輕提起篆模,桌麵上便留下了一幅完整的香篆。蕭策點燃一旁的燭火,用細長的香針引燃香篆的一角,橘紅色的火星沿著“平安”二字緩緩蔓延,一縷青煙嫋嫋升起,醇厚的香氣隨之散開,帶著木質的溫潤與歲月的沉靜。
“這便是‘長安十二香’中的沉香,”蘇合香輕聲講解,“當年複原時,我們尋遍嶺南的老林,才找到一株百年沉香木。此香點燃後,香氣可持續三個時辰,盛唐時期常被用於朝堂議事,既能安神定氣,也象征著朝堂的沉穩與威嚴。”
鬆井清玄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許久才緩緩睜開眼,眼中滿是感慨:“好香!這種醇厚綿長的香氣,與日本‘東山流’香道追求的‘侘寂’之美截然不同,卻同樣能觸動人心。在日本,沉香多被用於重要的香會,我們稱其為‘伽羅’,但比起這盛唐沉香,總覺得少了幾分大氣。”他轉頭看向隨行的年輕弟子,用日語叮囑了幾句,弟子連忙打開手中的漆盒,取出一小罐黑色的香粉,“這是我們日本現存最古老的‘伽羅’香,今日帶來與蘇館長分享,也算是一場跨越千年的香道對話。”
蘇合香接過漆盒,打開後一股清冽的香氣撲麵而來,與盛唐沉香的醇厚相比,這“伽羅”香更顯清幽,帶著一絲海風的濕潤。她用香匙取了少許,放入另一枚香篆中點燃,兩種香氣在空氣中交織,竟意外地和諧,仿佛長安的晨鐘與京都的晚鼓,在時空的縫隙中相遇。
“鬆井會長,其實在複原‘長安十二香’的過程中,我曾多次查閱日本的《香道全書》,”蘇合香忽然說道,目光中帶著幾分認真,“書中記載了不少唐代香方的片段,比如‘鬱金香’的製作方法,就曾在日本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中提及。隻可惜,‘鬱金香’的原版香品早已失傳,我們如今複原的版本,始終覺得與史料中的描述略有偏差。”
鬆井清玄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他示意身後的另一位隨行人員打開漆盒,裡麵放著一塊巴掌大小的殘片,呈深褐色,表麵還能看到細微的紋理。“蘇館長或許不知道,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著一塊唐代的香料殘片,經考證,正是‘長安十二香’中的鬱金香。這塊殘片是百年前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一直被妥善保管著。此次前來,我特意帶來了殘片的樣本,希望能為‘鬱金香’的複原提供幫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合香的心跳驟然加快,她小心翼翼地接過樣本,放在鼻尖輕嗅,一股濃鬱而清新的香氣瞬間湧入鼻腔,帶著異域的風情與盛唐的繁華。這香氣與她之前複原的“鬱金香”相比,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層次感,仿佛能讓人聯想到長安西市中胡商販賣的異域香料,以及大明宮宴會上舞姬裙擺間的芬芳。
“太感謝了,鬆井會長!”蘇合香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有了這個樣本,我們就能通過現代科技分析其成分,複原出更貼近原版的‘鬱金香’。這不僅是對盛唐香文化的補全,更是中日香道文化交流的見證。”
鬆井清玄笑著點頭:“蘇館長,我此次前來,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日本香道協會計劃下月在京都舉辦‘東亞香文化交流展’,希望能邀請您和蕭先生前往參展,將‘長安十二香’的魅力展示給日本民眾。同時,我們也想借此機會,與您探討中日香道的傳承與創新,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門古老的技藝。”
蘇合香與蕭策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讚同。蕭策開口道:“鬆井會長的提議很好。唐代時,中日通過遣唐使交流文化,如今我們跨越海洋,將盛唐香韻帶回日本,正是對這段曆史的延續。我可以在展會上講解唐代軍事與香文化的關聯,讓日本民眾更全麵地了解‘長安十二香’的價值。”
“我也願意前往,”蘇合香補充道,“除了展示‘長安十二香’,我還可以現場演示唐代製香的技藝,比如香篆的製作、香丸的調配。另外,我還想借此機會,拜訪東京國立博物館,親眼看一看那塊唐代鬱金香殘片,或許能有更多新的發現。”
鬆井清玄聞言大喜,連忙起身再次行禮:“太好了!有二位的參與,此次交流展一定會圓滿成功。我回去後就安排相關事宜,屆時會派專人與您對接行程。”
品鑒會繼續進行,蘇合香又先後點燃了“麝香”“丁香”“龍涎香”等幾種香品,每一種香都伴隨著一段盛唐的故事——“麝香”曾用於楊貴妃的寢殿,“丁香”是長安酒肆中常見的熏香,“龍涎香”則是西域進貢的珍品。鬆井清玄聽得入了迷,不時拿出紙筆記錄,眼中的敬意愈發濃厚。
夕陽西下時,鬆井清玄一行人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博物館。臨彆前,他握著蘇合香的手,語氣誠懇:“蘇館長,今日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我相信,‘長安十二香’不僅是中國的文化瑰寶,也是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財富。期待下月在京都與您再會,共同譜寫中日香道交流的新篇章。”
蘇合香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轉身看向蕭策,眼中滿是期待:“蕭策,下月我們就要去日本了。這不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尋找‘鬱金香’真相的旅程。或許,我們能在那裡找到更多與盛唐香文化相關的線索。”
蕭策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溫暖的力量:“無論去哪裡,我都會陪在你身邊。而且,我也很想看看,盛唐的香文化在日本如今是什麼模樣。說不定,還能從日本的香道技藝中,找到複原‘長安十二香’的新靈感。”
兩人並肩站在聞香閣的窗前,望著博物館外漸漸亮起的燈籠。夜色中的博物館,飛簷翹角在燈光的映照下宛如盛唐宮殿的剪影,而那縷從展櫃中飄出的“長安十二香”,正跨越時空,等待著在異國他鄉綻放新的光彩。蘇合香知道,這場跨海的香約,不僅是對曆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讓盛唐香韻在新時代的文化交流中,煥發出永不褪色的魅力。
喜歡長安香事:調香師的盛唐浮沉請大家收藏:()長安香事:調香師的盛唐浮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