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著堆積如山的奏折,心中泛起酸楚。
想想自己日夜操勞,連寵幸妃嬪的時間都沒有;而兒子在外美酒佳人相伴,還拐回了趙國的舞姬雪女和新鄭的琴姬弄玉,更從韓國帶回了胡美人。
雖說那胡美人確實姿色出眾...
嬴政暗自不爽:這太子當得也太愜意了!
我這次返回鹹陽,一定要讓天兒參與朝政事務。
身為太子,早些熟悉政務也是理所應當的!
嬴政計劃著如何讓嬴天衡分擔政務,甚至想象著怎樣"壓榨"這位年輕的太子。
恰在此時,殿外傳來稟報聲:"大王,胡姬帶著十八公子胡亥在殿外求見。
"
"胡姬和胡亥?"嬴政微微蹙眉,心中疑惑,他們母子此時前來有何要事?
"讓他們進來吧。
"嬴政當即回應道。
胡姬乃嬴政後宮中的一位異域美人,因其體內流淌著胡人的血脈,故得此名,正巧與匈奴頭曼單於的寵姬同名。
兩年前,她為嬴政誕下十八公子,取名胡亥。
嬴天衡與胡亥交集甚少,僅有一兩麵之緣,對其並無好感。
不過,隻要胡亥安分守己,看在其父的份上,嬴天衡也不會刻意針對。
未來的事尚未發生,過早下定論並無意義。
有嬴天衡在,胡亥翻不出什麼風浪。
或許是因為已經有了出色的繼承人,嬴政對其他子女並不嚴苛,隻希望他們平安度日,因此對這些子女的關懷也更多了些。
嬴天衡不在時,幼子胡亥自然更受寵愛。
胡姬牽著胡亥踏入大殿,見夏阿房也在場,眼中閃過一絲嫉恨之色。
夏阿房在嬴政心中的分量舉朝皆知——後宮無人能及,更何況她乃嬴天衡生母,旁人巴結都來不及。
"胡亥拜見父王!"
稚嫩的童聲磕磕絆絆地響起,年僅兩歲多的胡亥竟有模有樣地向嬴政行禮。
在君王的威嚴麵前,能做到這一步已屬不易。
胡亥牢記母親的叮囑:務必要討父王歡心,贏得寵愛。
"亥兒表現不錯,看來近日功課用心了。
"嬴政龍顏大悅,示意母子二人入座。
"既然來了,正巧告知你們——再過些時日,天兒便要回到鹹陽,屆時你們隨寡人一同出迎!"
"好~"胡亥奶聲回應。
胡姬聽聞此言,心中妒意更甚。
大王竟要親自相迎?嬴天衡在嬴政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夏阿房卻覺得此舉不妥:"大王,天兒返都理應是他前來拜見父王,怎能勞您親自迎接?"
與此同時,在另一處,趙高暗自思忖:必須設法與胡亥撇清關係才行......
嬴政朗聲笑道:“這有何妨?先不論他往昔為秦國立下的汗馬功勞,單是天兒領軍攻破燕國,迫使趙國退讓,而今更是不費一兵一卒便收服大han國,為寡人招攬賢才的功績,就值得寡人親自相迎!”
“你莫非不知?武安君與王翦將軍都對他讚譽有加,寡人若不出麵,秦國百姓還以為寡人慢待功臣!”
“王上!”胡姬柔聲勸道,“阿房姐姐所言不無道理。
”
“太子殿下如今聲望如日中天,若王上親自迎接,恐招來非議,這對您與太子殿下都不利。
”
“以臣妾之見,不妨讓阿房姐姐代您前往,既能彰顯王上心意,又合乎母子之情,他人也無話可說。
”
胡姬暗自盤算,絕不願見嬴天衡此刻再添風光——若太子威勢更盛,胡亥何時才能嶄露頭角?
胡亥正得王寵,她心中早已滋生妄念。
那兩歲孩童表現出的心機,背後豈能沒有她的推波助瀾?
侍立一旁的趙高背脊滲出冷汗。
愚蠢至極!
這胡姬竟敢離間王上與嬴天衡?他暗忖是否該辭去胡亥太傅之職。
教導皇子本是殊榮,可這對母子圖謀不軌,分明要與嬴天衡為敵。
趙高豈敢涉足這取死之道?
“寡主意已決!”嬴政沉下臉,“何須你來多嘴?”
“退下!”
胡姬那點心思,如何瞞得過他的眼睛?縱然寵愛胡亥,也絕不容許他們逾越本分。
在嬴政心中,胡亥永遠不及嬴天衡分毫。
單是那胡人血脈,就注定與儲位無緣。
“臣妾知罪......”
胡姬麵如土色,慌忙領著胡亥退出殿外。
夏阿房輕歎道:“王上,胡姬終究出於好意......”
她與嬴政伉儷情深,又因嬴天衡的緣故,說話頗有分量。
但哪些話該說,哪些事當避,她向來把握得當。
胡姬方才真是好心?夏阿房心如明鏡。
作為大秦的皇後,她深知維持後宮安寧的重要性,更清楚胡姬母子與嬴天衡之間的差距猶如天塹。
無論是謀略還是實力,嬴天衡都遠勝他們太多。
這根本不在同一層次!
嬴政歎道:"她的心思你何嘗不明白?你,總是這般心軟!"
"這話在寡人麵前說說也就罷了,隻要不太過分,寡人可以裝作不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但若讓天兒知曉此事,你應該能料到她的結局。
"
這絕非危言聳聽。
若嬴天衡得知胡姬在背後作祟,恐怕會直接取其性命。
即便顧及嬴政的顏麵不會明著處置,但胡姬也很可能遭遇"意外",這一點毋庸置疑。
"朝中有些人確實需要敲打了。
"
隨著秦國日益強盛,有些人似乎忘記了這一切是誰帶來的。
嬴天衡不過暫離數月,就有人妄圖離間父子之情。
無論這是受人指使還是他們本心如此,都觸及了嬴政的底線。
比如李斯...
若不加以懲戒,待嬴天衡歸來時恐怕就要血洗朝堂了,畢竟這已不是第一次。
"啟稟王上,太子殿下已抵達鹹陽城外,即將入城。
"
嬴政率領宗室成員與文武百官立於城頭等候。
趙高低聲稟報:"王上,胡亥公子染了風寒,今日未能前來。
"
嬴政反問:"是真病還是裝病?"
趙高不敢隱瞞:"禦醫已診斷過,確實染病。
"
"既如此,那便隨他去吧。
"
趙高敏銳地察覺到,嬴政心中已生不悅,隻是未明言。
"傳令下去,所有人務必肅立靜候。
太子為秦國連克兩國,立下不世之功,任何人不得怠慢!"
"章邯,王翦和蒙驁兩位老將軍可到了?太子將至。
"嬴政淡然問道。
天寒地凍,考慮到兩位老將軍年事已高,嬴政本就不打算讓他們在風雪中久候。
這兩位自他回鹹陽以來便鼎力相助,對秦國的功績有目共睹,故享有特殊待遇。
蒙府之中...
"王上派人傳信,太子殿下已至鹹陽城外,我們該動身了。
"
蒙驁說著吩咐下人:"速去備馬。
"
"諾..."
下人領命而去,匆匆準備馬匹。
蒙驁與王翦皆欲在嬴天衡麵前表現,希冀日後征討四國時能得統帥之職。
如今嬴天衡麾下人才濟濟,更有複生的武安君白起坐鎮,若不主動逢迎,恐怕將來連殘羹剩飯都分不著。
近日鹹陽城歡騰喧囂,士卒於街巷間往來巡邏,維持秩序。
嬴天衡凱旋的消息已傳遍全城。
若僅是歸來倒也不至於如此轟動,可自他離都起,先破燕國,再兵不血刃吞並han國,一舉滅掉兩國,這般功績自然引得舉城沸騰。
“太子殿下要回城了,快去瞧瞧!”
“掌櫃的,我的菜呢?你往哪兒跑?”
“還惦記什麼菜?老子要去迎太子殿下,沒空伺候!”
“………”
街頭巷尾儘是這般議論,整座鹹陽城都沉浸在喧囂之中。
城門處——
“報!太子殿下距城尚有十裡!”
“報!太子殿下距城僅餘五裡!”
“報!太子殿下已至一裡外!”
探馬接連馳報,很快,隆隆馬蹄聲由遠及近,玄甲軍列陣而至,鐵甲森然。
其後數輛馬車緩緩跟隨。
王翦、蒙驁率眾上前,躬身行禮:“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百官齊聲附和:“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嬴政攜夏阿房步下城樓,欣慰道:“天兒,此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