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秘而不報,原是存著私心。
這些年見太子未曾提及,還以為無人知曉。
直到察覺太子對陰陽家的態度日漸冷淡,才驚覺事已敗露。
前些時日月神傳來密報,更讓他明白必須儘快解決此事。
"本太子給足你時日,可惜你始終未能把握良機。
"嬴天衡冷笑。
東皇太一走向大殿中央,霎時間殿內景象變幻,化作浩瀚星河。
璀璨星辰間,一個精致寶匣緩緩顯現。
嬴天衡輕蔑一笑,這種幻術雖華麗,卻難入他法眼。
不過確實頗具震撼力。
"殿下,此物便是幻音寶盒..."
嬴天衡把玩著幻音寶盒,忽然問道:"關於蒼龍七宿,你知曉多少?記住,本太子隻問這一次。
"
東皇太一鄭重頷首,明白這是最後的機會。
"微臣多年探尋蒼龍七宿之謎,得知上古時期大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
為鎮守山河氣運,采九州青銅鑄就九鼎。
"
"九鼎鐫刻九州名勝奇珍,象征天命所歸。
周室傾頹之際,末代天子毀鼎聚氣,將九州氣運封存於七個寶匣之中..."
周天子將七隻寶匣的奧秘深藏於心,唯有他知道若周王室傾覆,後人可憑借匣中凝聚的九州氣運光複王朝。
為防諸侯覬覦鎮國九鼎,周天子命工匠複鑄贗鼎混淆視聽,更散布九鼎沉沒泗水的傳言。
果然諸侯紛紛遣人打撈,其中數鼎竟被尋獲。
王朝崩塌後,七寶匣之謎不脛而走,但世人隻知匣中藏著周室秘寶,卻不知那實乃九州命脈所係。
最終這些寶匣落入當時最強盛的七國手中。
嬴天衡暗自思忖東皇太一透露的秘辛,忽而問道:"緋煙與幻音寶盒,同蒼龍七宿有何關聯?"
東皇太一聞言色變——緋煙身負周天子血脈之事,他從未對外人言及,嬴天衡從何得知?這個發現讓他對這位帝王愈發警惕。
"唯有緋煙能解開蒼龍七宿之謎。
"東皇太一沉聲道。
嬴天衡眸光閃動。
集齊七匣便可聚九州氣運,屆時不僅能成就帝業,更可鑄就天衡命格。
但蜀山守護的虞淵封印,與這七宿又有什麼聯係?
他想到未來秦國的宏圖:統禦四海不過開端,征伐萬界方為終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如何跨越界域?即便修成仙道,冥冥中仍感桎梏難破。
"莫非關鍵在蒼龍七宿?"這個念頭剛起便被他自己否定。
七宿關乎天衡命格,與界域通道應當無關。
倒是那虞淵封印......
嬴天衡忽然明悟:需有人解開七宿之謎,聚攏足夠的人族氣運鑄就天衡命格,方可提升天地法則。
否則貿然開啟異界通道,對此界生靈恐是滅頂之災。
嬴天衡早已在心中盤好棋局,先解蒼龍之秘,再探蜀山玄機。
他隱約察覺到,征戰諸天的道路還很漫長。
"東皇,"嬴天衡負手而立,"全力追查蒼龍七宿的下落,不得有誤。
至於蜀山的人手,全部撤回。
時機未至,不可輕舉妄動。
"
東皇太一暗自心驚。
這位太子殿下究竟還知道多少隱秘?
"謹遵殿下諭令!"
東皇太一躬身領命,青銅麵具後神色變幻。
他總覺得在嬴天衡麵前,自己所有心思都無所遁形。
次日清晨,鹹陽宮內氣氛凝重。
嬴政端坐高位,已將匈奴犯邊的軍報告知群臣。
北方戰事一觸即發,各國都陷入困境。
"如今各國疲於應對匈奴,正是用兵良機。
"嬴政目光如炬,"寡人意在攻取趙、齊二國。
"
群臣之首,嬴天衡身著玄色蟒袍,閉目立於殿前。
他氣度超凡,如淵渟嶽峙。
王翦出列進言:"啟稟王上,公輸家新型軍械尚未完工。
此時強攻,恐遭兩國殊死抵抗,折損過大。
"
如今國內尚有六十萬大軍,不宜傾巢而出!
對這些將領來說,戰爭自然意味著機遇,但若損兵折將,絕非他們所願。
更何況,一旦開戰,齊趙覆滅,魏楚豈能坐視不理?下一個便是他們。
若秦軍覆滅齊趙,魏楚必會聯手抗秦,南北夾擊之下,秦國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即便秦軍踏上修行之路,戰力強悍,但若四麵受敵,敵軍何止百萬?即便取勝,也必是慘勝!
“天下遲早要一統,難道拖延時日,他們便不會聯盟抗秦?”
“此時他們自顧不暇,正是良機。
至於魏楚,寡人自有對策!”
“齊國交付武安君白起征討,眼下隻需對付趙國。
”
趙國李牧,統兵之能不在王翦之下,又坐擁本土之利,更獲封武安君之爵。
秦國除白起外,唯王翦可與之抗衡,其餘將領難敵李牧。
但白起需攻齊,趙國隻能另尋對策。
嬴政肅然道:“寡人不問何人領兵、用何計策,隻一個要求——務必以最小代價擊潰趙國,在魏楚馳援前攻破趙境!”
內史騰高聲請命:“臣願率軍伐趙!”
嬴政未應,他非不信內史騰,隻是王翦更為穩妥。
“老將軍,若滅趙國,需多少兵馬?”
秦國兵力緊張,白起統四十萬大軍,新鄭駐軍十萬,蒙驁鎮守邊境二十萬,僅餘三十餘萬可調,且不可全數動用。
王翦沉聲道:“李牧用兵如神,善奇正相合,乃當世兵法大家,兼有地利之便,手握二十萬雄師。
若要穩勝,臣需四十萬大軍!”
他向來以堂堂之陣破敵,兵鋒越盛,則勝算越高。
嬴政神色一凝:“四十萬!”
眾人神色驟變,“四十萬雄師,這如何可能...”
攻滅趙國,需調集四十萬大軍,可如今秦國能調動的兵力最多不過三十餘萬,還需留駐部分鎮守邊境。
若派遣王翦率四十萬大軍伐趙,這顯然力有不逮。
嬴政目光轉向嬴天衡,肅然道:“皇兒有何見解?若由你統兵滅趙,需多少將士?”
殿中群臣聞言,紛紛將視線投向嬴天衡。
太子殿下可是能手刃一國的絕世強者!
嬴天衡暗自思忖:單打獨鬥尚可,但行軍布陣並非所長。
專業之事當交予專人,以秦軍當前戰力,十萬人馬足以匹敵趙國二十萬大軍。
可兵戈之事豈能兒戲?
既然王翦開口要四十萬大軍,不如就如他所願!
嬴天衡緩緩啟目,傲然立於殿中,揚聲道:“回稟父皇,兒臣隻需十萬精兵即可踏平趙國!”
——————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僅需十萬兵馬?"王翦瞠目結舌,"太子殿下切莫輕敵,李牧的威名可是實打實的!"
這位軍神李牧,用兵如神,天下無人能出其右。
群臣皆以質疑的目光望向嬴天衡。
老將軍王翦乃秦國第一統帥,尚且需四十萬大軍。
太子竟敢誇口僅用十萬兵馬?
即便武安君白起在世,也不敢如此托大。
嬴政沉聲道:"休要口出妄言!十萬兵力如何能滅趙?"
嬴天衡淡然掃視眾人:"若得十萬精兵,兒臣立誓半年內必取趙國。
"
"當真?"嬴政麵露驚色。
群臣或驚疑,或期待,神情各異。
嬴天衡鄭重頷首:"十萬大軍,定在一載之內踏平趙國!"
"好!"
大秦詔令
嬴政自王座霍然起身,沉聲喝道:"傳寡人詔命:以太子嬴天衡為主帥,統兵十萬伐趙;命王翦、內史騰為副將,分率百戰穿甲軍與玄甲軍隨征!"
此番調遣,實為嬴政思慮周全——王翦與內史騰皆是沙場宿將,有此二人坐鎮,既可護持嬴天衡周全,縱使戰局不利,亦能保十萬大軍不致潰敗。
王翦肅然抱拳:"臣領命!"
內史騰暗自苦笑,卻不得不應:"諾。
"
"半年之期,"嬴政目光掃過殿中群臣,"寡人於鹹陽靜候捷報,揚我大秦國威!"
嬴天衡拱手朗聲道:"兒臣定不負父王所托。
"
滿朝文武齊聲高呼:"願太子殿下旗開得勝,壯我大秦!"
此起彼伏的呼喝聲中,"壯我大秦"之聲響徹殿堂。
喜歡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喚不良人請大家收藏:()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喚不良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