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壽與天齊!_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喚不良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章 壽與天齊!(1 / 2)

接過嬰兒時,項燕忍不住炫耀:"這孩子天生神力,將來必是......"

"本太子在意的可不是這個。

"嬴天衡突然凝神,眼中泛起淡淡金芒。

當他看清項羽瞳孔的瞬間,竟被震得連退兩步。

"好個重瞳!"他撫掌大笑,"果然不出所料!"

項燕慌忙上前:"殿下可還安好?"

嬴天衡把項羽遞回項燕懷中,朗聲笑道:"這孩子無礙,項將軍,你可是得了個不得了的孫兒!"

"可惜生在此界明珠蒙塵,偏又遇上本太子,倒也是他的造化。

"

此方天地根本蘊養不出重瞳神威,偏生項羽遇上了嬴天衡。

所謂天生神力在重瞳麵前,不過螢火之於皓月。

"殿下之意,莫非羽兒這雙眼睛..."

"他的重瞳可不止這點玄機,日後自見分曉。

"嬴天衡指尖輕叩案幾,"項將軍,待處置完事務便啟程回鹹陽。

待他略長幾歲,本太子要親自雕琢這塊璞玉。

"

"如此神異的重瞳,豈能暴殄天物。

"

嬴天衡已決意悉心栽培項羽,他手中自有通天手段,必能助這雙重瞳覺醒真威。

"臣代項氏滿門叩謝天恩!"項燕喜得滿麵紅光,嬴天衡親自教導,雖無師徒之名卻早有師徒之實。

項氏一族騰達之日,指日可待。

見過項羽後,嬴天衡又盤桓兩日方啟程歸秦。

寒來暑往,春秋又易。

這一年光景,大秦鐵騎已將六國疆域儘數納入版圖,真正成就了四海歸一。

鹹陽宮中——

巍峨大殿內,文武百官著新製朝服濟濟一堂,麵上俱是掩不住的喜色。

秦王嬴政端坐王位,玄衣纁裳襯得威儀萬千,如炬目光掃過殿下群臣。

"自襄公受封西陲至今,我大秦已曆五百餘載。

"聲音如黃鐘大呂在殿中回蕩,"這片基業,是無數老秦人以血肉從荒蕪中墾出來的。

"

"三百年前穆公得百裡奚輔佐,橫掃西戎拓土千裡;百五十年前孝公借商鞅變法,使我秦土日強;更有惠文王東出函穀,昭襄王遠交近攻,莊襄王承前啟後......"

"二十七代國君前赴後繼,方有今日玄旗所指八荒臣服!"

嬴政突然振袖而起,冕旒玉珠碰撞出清越之音:"自即日起,這萬裡山河隻存一個國號——"

"大秦!"

群臣山呼如雷:"大秦萬年!王上萬年!"

嬴政輕輕頷首,繼續道:"治理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力可為,需仰仗諸位賢臣良將相助。

昔日穆公得百裡奚教化百姓,孝公得商鞅變法強秦,惠王倚重張儀破合縱之策,昭王仰仗白起開疆拓土。

正因這些賢才輔佐,秦國方能日益強盛。

"

"今日寡人亦得諸位肱股之臣鼎力相助,方能實現曆代先君一統天下的夙願!"

群臣聞言紛紛謙遜道:"此乃王上洪福,臣等愧不敢當!"

嬴政正色道:"眾卿不必過謙,諸位的功勞寡人心中有數。

如今六國歸秦,自當論功行賞!"

說罷,他目光一凜:"王翦將軍何在?"

白起身後立即閃出一員大將,躬身應道:"臣在!"

嬴政凝視著這位老將:"將軍乃大秦基石,平定六國立下不世之功,不可不厚賞!"

王翦恭敬答道:"臣不過儘分內之事,實不敢居功。

若論功績,太子殿下與武安君更為卓著。

"

"太子為儲君,將來江山都是他的,無需封賞。

至於武安君..."嬴政頓了頓,"自有太子另行封賞。

"

殿下的嬴天衡暗自腹誹,不僅克扣他的封賞,還將白起的賞賜推到他頭上。

但他終究沒有出言。

白起同樣沉默。

雖然不擔心功高震主,但當年陰影猶在。

況且他已是武安君,封無可封,倒不如從嬴天衡那裡討些好處實在。

"即日起,晉封王翦為武成侯,望愛卿繼續為大秦開疆拓土!"

王翦鄭重叩拜:"臣叩謝王恩!定當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這次他不再推辭。

若非嬴天衡預言未來戰事連綿,他本欲急流勇退。

但既有武安君在前,又有征伐諸天的宏圖,何懼功高?退隱?簡直笑話!

待王翦退下,嬴政目光轉向王賁:"晉王賁為徹侯,封武通侯!"

王賁喜形於色,高聲拜謝:"末將謝主隆恩!"

隨後蒙驁、蒙恬等將領也相繼獲封侯爵。

嬴政對王氏與蒙氏一視同仁。

"李斯。

"嬴政再次開口。

文官隊列中立刻有人應聲而出:"臣在!"

朝堂之上,秦王政肅然宣詔:"廷尉李斯執掌秦律多年,克勤克慎,功不可沒。

即日起擢升為禦史大夫,監察百官,輔佐寡人治理天下。

"

李斯耳聞此言,胸中波瀾驟起。

多年夙願終得償——自入仕以來,他所求者,正是這權傾朝野之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非韓非橫空出世,此刻相位本應非他莫屬。

如今右相馮去疾、左相韓非並立朝堂,他隻能位列三公。

然李斯心知,當年刺殺韓非未遂,本該萬死,幸得韓非寬宥,秦王亦未深究。

能獲此高位,已是意外之喜。

強抑澎湃心潮,李斯伏地頓首:"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犬馬之勞!"

嬴政略一頷首:"望卿勤勉王事,勿負寡人。

"待李斯退至韓非身後,封賞仍在繼續。

雖餘者皆為陪襯,但加官進爵終是喜事,滿朝稱頌之聲不絕。

唯嬴天衡百無聊賴——今日不僅作陪,更被父王所"劫"。

禮畢,嬴政垂詢群臣。

一位老臣出列奏道:"今四海歸一,大王當繼周室,稱天子以正位!"百官聞言,齊聲附和。

嬴政卻神色微沉:"寡人不願為天子。

"此言令群臣愕然。

以秦王吞並六國之誌,何以拒承至尊之位?

左相韓非適時進言:"大王止兵戈之禍,開萬世太平,功業遠超商周聖王。

依臣之見···"

“臣以為,‘天子’之稱已無法匹配君上威儀,應該另立尊號。

白起緊接著附和:“相國所言極是。

君上平定六國,功勳遠超三皇五帝,豈能與周天子同列?”

這番話讓眾臣恍然大悟——原來大王並非不願更替尊號,而是覺得“天子”二字尚不足以彰顯其威勢,需一個更顯赫的身份。

既已明白嬴政心意,眾人自然要順水推舟。

又一名臣子出列,恭敬道:“相國與武安君所言甚是。

君上之德業,夏商周曆代君王皆無法比肩。

“臣建議,君上可效仿上古聖賢,以‘皇’或‘帝’為號!”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讚同:“確實如此,理應這般。

上古之時,以三皇五帝最為尊貴。

自夏朝建立後,再無人享有此等尊號,故而大禹、商湯等皆止步於“王”位。


最新小说: 穿書後,我和霸總契約結婚了 都重生了,必須打網球啊! 武魄不滅:焚天燼道 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我不想做女人,我要做男人! 第一次引領者計劃 情不忍釋 道爺我在娛樂圈當公關 儒林外史大白話 穿越後,宮先生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