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混沌劍胚,龍怒反噬_劍神掃地,吞諸天劍道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劍神掃地,吞諸天劍道 > 第149章 混沌劍胚,龍怒反噬

第149章 混沌劍胚,龍怒反噬(1 / 2)

腐骨沼澤地底,淤泥深處。

葉辰殘破身軀內,那點被暗金漿液強行穩固的混沌道種,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劇變。神碑殘血蘊含的混沌本源與鋒銳劍意,如同無形的刻刀與熔爐,將瀕碎的道種外殼徹底剝離、重塑!道種不再是渾圓的形態,而是被強行拉伸、凝聚、錘煉化作一柄尺許長通體流轉著青金混沌光芒的劍胚虛影!

劍胚雖虛,卻蘊含著開天辟地的破滅意誌與斬斷萬法的極致鋒銳!其形態,隱約與葉辰識海烙印的劍獄神碑虛影相似,劍身之上,更有無數細微玄奧、不斷生滅的劍道符文自行流轉!這並非實體之劍,而是葉辰道基涅盤後,以混沌道種為核心、融合神碑劍意烙印所化的混沌劍道之基!

劍胚每一次微弱的脈動,都引動周圍冰冷的歸墟淤泥中稀薄的混沌死氣,被強行吸納、轉化、淬煉,化作滋養自身的養分。葉辰沉淪的意識,如同依附在這新生劍胚上的微弱火種,雖依舊虛弱,卻不再飄搖欲滅,反而在劍胚的鋒銳守護下,變得凝練而堅韌!

嗡!

上方,那柄與之共生的劍獄神碑殘骸,感應到下方劍胚的脈動,發出低沉的共鳴。碑體裂縫邊緣,一絲極其微弱的青金光芒流轉,如同回應。兩者之間的共生聯係,在葉辰道種化劍胚的蛻變中變得更加緊密與玄奧!

大炎王朝地底,龍脈核心。

混沌龍紋蓮子的脈動越發強勁有力,如同新生的心臟在浩瀚的金色海洋中搏動。蓮子表麵,那道劍痕紋路已清晰無比,散發著冰藍的淨化之光與混沌的造化之力,瘋狂煉化、逆轉著纏繞龍脈的汙穢魔氣!

轟隆!

突然間,整個龍脈海洋劇烈震蕩!一股遠超之前的、源自王都地表方向的恐怖吸力伴隨著萬物終焉的歸墟氣息隔著厚重地層猛然傳導而至!

是腐骨沼澤!歸墟之門開啟的恐怖吸力!

這股吸力,對於被汙染的龍脈而言,如同在潰爛的傷口上又插進了一把汲取生機的魔刃!浩瀚的金色龍氣海洋,竟被這股吸力強行撕扯,化作一道道粘稠的金色洪流,穿透地層,朝著腐骨沼澤的方向狂湧而去!連帶著那些尚未被蓮子完全煉化的汙穢魔氣,也被一同抽走!

“呃啊——!”蓮子內部,那蜷縮的模糊身影發出一聲痛苦至極的悶哼!龍脈本源被強行抽取,如同在剝離她新生的血肉!蓮子表麵的混沌青金光澤瞬間黯淡,旋轉的速度急劇減緩!更可怕的是,那正在被煉化的汙穢魔氣失去控製,如同被驚擾的毒蛇,在龍脈海洋中瘋狂反噬、反撲!

嗤嗤嗤!

蓮子表麵那道清晰的劍痕紋路爆發出刺目的冰藍光華!它不再僅僅淨化被吸入的魔氣,而是如同出鞘的神劍,主動斬向那些失控反撲的汙穢魔流!悲愴的淨化劍意與汙穢魔能激烈對衝,在龍脈海洋中掀起滔天巨浪!蓮子本身在這劇烈的衝突中劇烈震顫,表麵竟出現了細微的裂痕!

外有歸墟吸力抽取龍脈根基,內有失控魔氣瘋狂反噬!薑清影意識所化的蓮子,正承受著雙重的毀滅打擊!

腐骨沼澤,歸墟之門。

初代遺骸巨口之中,那黑暗漩渦已膨脹到遮天蔽日!恐怖的吸力扭曲了空間,腐骨沼澤上空形成一個巨大的漏鬥狀能量風暴!不僅僅是沼澤內的死氣、骸骨、泥漿,連更遠處山林中的生機、靈氣,甚至王都方向被強行撕扯而來的龍脈之氣都如同百川歸海,瘋狂湧入那深不見底的黑暗漩渦!

“骸主”金富貴龐大的骨甲身軀懸浮在漩渦邊緣,胸膛的暗銅符文與漩渦同步搏動,氣息隨著吞噬的進行而不斷攀升,冰冷而強大。他覆蓋骨甲的頭顱微微轉動,赤紅混亂的雙眼望向王都方向,那裡洶湧而來的龍脈金光洪流讓他體內的歸墟之力發出貪婪的嘶鳴!

“龍脈…大補…”沙啞的聲音滾動。

然而,就在這吞噬達到一個高峰,漩渦旋轉速度驟然加快的瞬間!

異變突生!

那深不見底的黑暗漩渦核心,猛地劇烈地痙攣了一下!仿佛有什麼東西在漩渦的彼端強行阻塞了通道!

緊接著!

吼——!!!

一聲充滿了無儘暴怒、痛苦與古老瘋狂意誌的咆哮,並非來自初代遺骸,而是直接從那黑暗漩渦的深處炸響!這咆哮的威壓,甚至讓“骸主”覆蓋的骨甲都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

漩渦的吸力驟然紊亂、減弱!湧入其中的能量洪流如同撞上了無形的堤壩,猛地倒卷、反衝!一股混合著精純歸墟死氣、汙穢魔念以及某種難以形容的黑暗瘋狂意誌的恐怖亂流從漩渦中心猛然噴發而出!

這股亂流如同失控的毀滅洪峰,首當其衝地狠狠轟擊在懸浮於漩渦邊緣的“骸主”身軀之上!

轟隆!

“骸主”龐大的骨甲身軀如同被星辰撞擊,瞬間布滿了蛛網般的裂痕!他發出一聲混合著痛苦與驚怒的嘶吼,被這股恐怖的亂流狠狠掀飛,如同隕石般砸進下方沸騰的沼澤泥漿深處!胸膛那枚暗銅符文瘋狂閃爍,試圖穩定自身,卻依舊被那亂流中蘊含的瘋狂意誌衝擊得光芒急劇黯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