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廣寒宮”基地的擴建如火如荼,成為了懸於地球門前的堅盾與利劍。然而,地球聯盟的戰略家們深知,僅靠一道防線遠不足以應對深不可測的威脅。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更遠方,那顆閃爍著暗紅色光芒的星球——火星。這裡,將建成太陽係防禦體係的第二道核心支柱,以及未來可能進行星際遠征的前進跳板。
代號“紅岩”的火星基地全麵建設計劃,在戰役結束後的短暫休整期內,被正式提上日程,並賦予了與月球基地同等的最高優先級。
火星的戰略價值無可替代:位於地球與小行星帶之間,是內太陽係最後的天然屏障。一旦月球防線被突破,火星將成為阻擊敵人的第二道鐵閘,為地球爭取最後的反應時間。
火星及其兩顆衛星火衛一、火衛二)蘊藏著豐富的礦產和水冰資源,可以大大緩解地球的後勤壓力,實現“前線生產、前線補給”。
其軌道位置更靠近小行星帶和外太陽係,未來若地球文明有能力發起反向探索或遠征,火星將是理想的集結地和出發港。
在極端情況下,一個高度發達、自給自足的火星基地,可以成為地球文明延續的“諾亞方舟”。
計劃中的火星基地,將遠超過去作為科研前哨和少量殖民地的規模,它將被建設成一個功能齊全、高度自持的星球級軍事工業複合體。
第一階段:鞏固與擴張現有據點
以戰役中受損但根基尚存的“新希望”穹頂城市為核心,進行加固和擴建。同時,在火星全球範圍內選址,建立數個新的、功能各異的基地節點:
·“奧林匹斯”指揮中心:選址於太陽係最高峰奧林匹斯山內部,利用其巨大的火山通道和穩定地質結構,建立堪比月球“廣寒宮”深度的地下指揮中樞,作為火星防禦的次級大腦,與月球主腦互為備份。
·“水手穀”工業長廊:沿著巨大的水手峽穀,建立一係列嵌入岩壁的工廠、精煉廠和造船模塊。利用峽穀地形提供天然掩護,並便於獲取地下礦藏。
·“極地冰冠”資源站:在火星南北極冰冠建立大型水資源開采、淨化和儲存基地,並利用其極地環境,布設大型天文觀測和深空預警陣列。
第二階段:構建全球防禦與交通網絡
·軌道防禦環:在火星軌道上,複製並強化月球軌道的防禦模式,布設“堡壘”平台、“蜂群”巢穴以及密集的“毒蕈”雷區。同時,在火衛一和火衛二上建立武裝觀測站和導彈基地,將其變為火星的天然“門神”。
·地表防禦矩陣:在關鍵基地外圍,建立由自動炮塔、導彈陣地、以及融合了當地岩石和沙塵環境的偽裝工事組成的防禦陣地。借鑒月球經驗,嘗試在火星全球尺度上,布設一個超大型的、引動火星本身微弱靈脈的“行星護陣”。
·全球交通網:建立連接各主要基地的地下高速磁懸浮隧道網絡,以及覆蓋全球的短距航天飛機航線,確保兵力、物資的快速投送和機動。
第三階段:生態改造與長期自持
·大氣改造計劃:開始試驗性地建設大型溫室、藻類培養池,並研究利用修真手段,如大型“聚靈陣”、“生機陣”緩慢改善局部區域環境的可能性,為長期駐紮提供更宜居的環境和部分食物自給能力。
·星艦造船塢:在火星軌道或火衛二上,規劃建設比月球船塢規模更大、更專業的星際船塢。這裡較低的重力和豐富的資源,非常適合建造大型乃至超大型星際艦船,是未來“遠征計劃”的核心設施。
火星基地的建設,並非月球模式的簡單複製。它麵臨著獨特的挑戰和機遇。針對火星約為地球0.38倍的重力,需要開發新的建築標準、外骨骼適配模式以及士兵的長期駐守健康保障方案。
火星全球性的劇烈沙塵暴是巨大威脅。基地設計必須考慮密封性、空氣過濾係統以及能源係統的防塵措施。
利用火星豐富的鐵氧化物和矽酸鹽資源,開發新型的“火星混凝土”和3d打印建造技術,實現基地的快速擴張。
火星相對獨立和廣闊的環境,是測試一些在地球上不便進行的新武器、新戰術、乃至一些更具攻擊性的修真陣法或技術的理想場所。
在王也的神念感知中,火星上正在湧動的建設熱潮,代表著一種勃勃生機和堅定的求生意誌。他能感覺到,隨著基地的擴展,一股微弱但持續增長的人道氣運和文明之火,正在那顆紅色的星球上點燃。
與月球類似,他也在火星的幾個關鍵空間節點和地脈彙聚點,留下了更為凝練的神念印記。這些印記不僅用於預警,似乎還在潛移默化地,以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調和著這顆星球原本荒蕪沉寂的“勢”,使其更傾向於接納和滋養這些來自地球的“火種”。
喜歡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請大家收藏:()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