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戰略價值的評估報告,如同一塊投入靜湖的巨石,在昆侖指揮中心與火星“紅岩”基地激起了巨大的波瀾。共識迅速達成:絕不能將這片富饒而關鍵的戰略區域,置於不設防的狀態。基於此共識,一項規模空前、野心勃勃的超級工程計劃,被瓦西裡耶夫上將正式命名為“長城”,並賦予了與火星“紅岩計劃”同等的最高優先級。
“長城”計劃的核心目標清晰而堅定:在小行星帶篩選出的大型或位置關鍵的天體上,建立一係列集隱蔽監測、區域防禦、資源支撐、遊擊補給功能於一體的永久性軍事要塞群,將其打造成為地球聯盟在內太陽係之外最堅固、最縱深的防禦屏障,以及未來向更遠深空進發的跳板。
計劃一經公布,整個地球聯盟的戰爭機器再次高效運轉起來,但其重心,已從行星地表轉向了更為廣袤和危險的深空。
“伏羲”動用了龐大的算力,結合“星鏈”網絡的持續掃描和“觀星者”號等探測艦的實地勘測數據,對超過五十萬顆直徑大於一公裡的小行星進行了多輪篩選。評估標準極其嚴苛:
·戰略位置:是否位於可能的主入侵航道上?是否靠近資源富集區?能否與其他候選要塞形成有效的火力交叉和監視覆蓋?
·天體特性:結構是否穩定?是否蘊含可利用的金屬、水冰或特殊靈材?自身軌道是否相對穩定,便於長期駐守?
·隱蔽性與防禦潛力:外形是否易於偽裝?是否擁有天然的輻射屏障或電磁靜默區?內部是否存在可供利用的天然洞穴或裂隙?
經過數月的精密計算與論證,最終確定了首批十二個“基石”要塞的建造位置。它們如同十二顆被精心挑選的棋子,被投放在了小行星帶這張巨大的棋盤的關鍵節點上。
代號“龍首崖”的要塞,選址於一顆直徑約三十公裡的c型小行星。它位於一條推測的、從外太陽係進入內太陽係的相對“便捷”航道附近,其碳質表麵易於進行偽裝,內部探測顯示有巨大的冰層和空洞。型金屬小行星,其富含的金屬元素本身就是極佳的防禦材料和建造資源,計劃將其直接改造為一個巨大的、布滿炮塔的鋼鐵堡壘。
代號“幽眸”的要塞,位置最為隱秘,位於一條複雜引力擾動的塵埃帶深處,幾乎完全依靠被動傳感器進行監聽,是整個預警網絡中最敏感的“耳朵”。
選址確定後,由工程艦、模塊化建造單元和精銳陸戰工程混合小隊組成的先遣隊,搭乘著經過適應性改裝的運輸艦,如同古代的拓荒者,義無反顧地駛入了這片危機四伏的星域。
建造過程,遠比在火星上更加艱難和危險。
在“龍首崖”,工程隊伍首先需要在小行星表麵相對平坦的區域,建立起臨時的加壓營地和工作艙。他們利用大型鑽探設備,向小行星內部挖掘,目標是找到並擴大那些天然的冰下空洞。這個過程充滿了未知,隨時可能遭遇結構坍塌、高壓冰噴發或者未知的放射性物質。
與此同時,陣法師團隊開始在選定的岩壁上,小心翼翼地刻畫大型的“固岩陣”、“恒溫陣”和“空間拓展陣”。靈光在幽暗的洞穴中閃爍,原本脆弱不穩定的岩層逐漸變得堅如鋼鐵,內部的溫度被穩定下來,有限的空間也被巧妙地利用符文之力向外“撐開”了一部分。
在“鐵壁”,工作則更加“粗暴”。自動采礦機器人如同忙碌的工蟻,直接在小行星表麵開采金屬礦石,送入移動式的熔煉爐中。提煉出的金屬液被導入預先設計好的巨型模具,直接“打印”出要塞的外部裝甲板和內部結構骨架。工程師和符文師緊隨其後,在冷卻的金屬構件上集成能量管道、數據線路以及防禦性的“金剛陣”、“反靈能塗層”。整個“鐵壁”要塞,就像一個在不斷自我生長、自我加固的金屬刺蝟。
而在所有要塞的建造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便是安裝大型的“虛空聚靈陣”和“隱匿陣”。小行星帶遠離行星,靈氣稀薄且狂暴。“虛空聚靈陣”能夠如同深海中的海綿,艱難地從宇宙背景輻射和太陽風中汲取、提純微弱的能量,為要塞的基本運作和防禦係統提供除核聚變之外的輔助能源。而“隱匿陣”則結合了光學迷彩、能量波動屏蔽和靈覺乾擾,力求將要塞的存在感降至最低,使其在敵人的掃描中,與周圍無數普通的小行星無異。
當要塞的主體結構初步成型,內部的生命維持係統、能源核心、通訊樞紐開始運轉後,真正的“獠牙”便被安裝上去。
·監測之眼:在“幽眸”這類預警要塞,部署的是最先進的長程引力波探測器、超光譜掃描陣列以及靈敏度極高的靈能波動傳感器,其天線和感應球體被巧妙地偽裝成奇特的岩石凸起。
·防禦之盾與矛:在“龍首崖”、“鐵壁”等防禦型要塞,則安裝了結合實體導彈與符文能量炮的混合防禦平台。導彈發射井被深藏在挖掘出的岩洞中,炮塔則采用可升降式設計,平時隱藏於裝甲板之下。部分關鍵要塞甚至開始測試小型的“星鏈陣”節點,嘗試將數個臨近要塞的護盾進行局部聯動。
·資源與後勤支撐:自動化采礦和精煉廠在資源型小行星上建立起來,生產出的金屬錠、水、推進劑不僅滿足自身需要,還通過小型運輸船,在“星鏈陣”掩護下,秘密輸送給其他要塞和遊擊艦隊。
·駐軍與“織夢者”應用:精銳的“深空守備兵團”開始入駐這些條件艱苦的要塞。同時,部分要塞也成為了“織夢者”計劃的試驗場,嘗試將培育的小型生物神經網絡與要塞的防禦控製係統結合,提升其自動化反應速度和態勢感知能力。
建造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隕石撞擊、設備故障、能源短缺、甚至是少數帝國殘餘偵察艇的騷擾,都給建設者們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但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不斷成熟的技術,一座座要塞如同釘子般,被牢牢楔入了小行星帶的戰略要衝。
當瓦西裡耶夫在昆侖指揮中心,看著代表十二個“基石”要塞的穩定藍色光點,在小行星帶星圖上依次亮起,並與火星、地球的防禦網絡連成一片時,他深知,地球文明終於在這片黑暗的星海中,擁有了第一道真正意義上的、屬於自己的主動防禦前沿。
喜歡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請大家收藏:()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