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星淵”伏擊戰的硝煙尚未在數據流中完全散去,昆侖指揮中心以及參戰的各艦隊、要塞單位,已然投入到一場沒有炮火轟鳴,卻同樣緊張激烈的“內戰”之中——戰後總結與戰術優化。這是用鮮血和犧牲換來的寶貴經驗,必須在帝國下一波攻勢來臨前,將其徹底消化,轉化為更堅韌的盾與更鋒利的矛。
巨大的全息沙盤上,剛剛結束的“碎星淵”伏擊戰被“伏羲”以百分之一秒的精度完整複現。每一艘艦船的軌跡,每一次炮火的閃光,每一道護盾的漣漪,甚至每一次通訊信號的延遲,都被拆解成冰冷的數據流,在沙盤上流淌、碰撞。
“誘敵階段,‘利刃’小隊在坐標k17區域的轉向幅度比預案大了0.3度,導致後續三艘‘影舞’艦被迫進行額外機動,能量消耗超出預期百分之五。”
“伏擊圈激活瞬間,第七獵殺大隊的‘星辰陣盤’啟動延遲了0.8秒,致使左側缺口未能及時閉合,放跑了兩艘帝國突擊艇,增加了清剿難度。”
“‘共工’炮火力覆蓋區域計算精準,但能量釋放模式可以優化。當前模式對隕石清理效果顯著,但對殘餘護盾的穿透力有衰減。建議下次采用‘聚焦穿透’模式,優先確保封鎖效果。”
分析軍官、戰術參謀、技術專家,乃至參戰的艦長和修士代表,圍在沙盤前,如同最苛刻的解剖醫生,用放大鏡審視著戰役的每一個細節。沒有慶功,隻有冷靜到近乎殘酷的自我批判。每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在下一次戰鬥中,被帝國無限放大,導致災難性後果。
瓦西裡耶夫坐在主位,沉默地聽著。他的手指在扶手上無意識地敲擊著,腦海中同步推演著各種“如果”——如果帝國追兵更加謹慎?如果主陣地牽製火力未能有效隔絕援軍?如果“碎星淵”的環境突然發生劇烈變動?
“伏羲,”他忽然開口,打斷了關於陣盤啟動延遲的爭論,“基於此次作戰數據,模擬推演:若帝國下次投入一種具備更強環境適應性與抗乾擾能力的新型高速艦艇,我方的‘誘敵伏擊’戰術成功率會下降多少?”
全息沙盤上的場景瞬間變幻,數據流重新組合。片刻後,“伏羲”冰冷的電子音響起:“根據現有參數推演,戰術成功率預計下降百分之二十八至百分之四十五。新型敵艦可能更快識破誘餌,或具備強行突破薄弱封鎖的能力。”
指揮中心內一片寂靜。剛剛取得一場勝利的喜悅,被這冰冷的預測徹底衝散。
“看到了嗎?”瓦西裡耶夫站起身,目光掃過眾人,“一次成功的戰術,很快就會過時。我們必須比敵人想得更遠,變得更快。”
在“影舞07”的狹窄休息艙內,林風小隊也在進行著自己的複盤。沒有全息沙盤,隻有一塊戰術板和眾人疲憊卻專注的臉。
“我承認,最後追擊那艘‘剃刀’時,有點上頭了。”一名年輕的飛行員撓著頭,有些懊悔,“如果不是陳煜及時提醒側翼有敵艇殘骸爆炸,我可能就撞上去了。”
“誘敵時,我的‘慌亂’表演還是有點刻意。”另一名隊員反思道,“帝國指揮官如果不是過於自信,可能就會發現我們撤退的航線過於‘順暢’,幾乎避開了所有大型障礙物。”
陳煜則閉目回憶著靈能感知的每一個瞬間:“帝國艦船在混亂中,其靈能護盾的波動存在一個微小但規律的間歇期,大約在每次全力規避或齊射後的0.5秒。如果我們能抓住這個間歇,用更高頻的靈能脈衝進行乾擾,或許能更快地瓦解其防禦。”
林風聽著隊員們的自我剖析,點了點頭:“都記下來,彙總後提交給指揮部。我們的每一個發現,哪怕再微小,都可能在下一次救了我們自己或者其他兄弟部隊的命。”他頓了頓,語氣沉重,“另外……陣亡的趙銘和李浩,他們的最後作戰數據也分析一下。他們是為了吸引更多敵人進入伏擊圈才犧牲的,我們要搞清楚,帝國是如何鎖定並優先攻擊他們的,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艙內的氣氛頓時更加凝重。勝利,從未輕易。
艾琳娜博士領導的研發團隊,無疑是這次總結會最忙碌的群體之一。大量的戰場實時數據,特彆是“星辰陣盤”在複雜靈能環境下的表現數據,以及帝國新型突擊艇的殘骸分析報告,被源源不斷地送入實驗室。
“根據‘碎星淵’的數據,‘星辰陣盤’的力場疊加效應比預想的要強,但穩定性問題也更加突出。”一名工程師指著光幕上不斷跳動的曲線,“我們需要改進其能量導流符文,或許可以借鑒‘金剛陣’的部分穩定結構。”
“帝國那種高速突擊艇,其引擎噴射口有特殊的能量收斂裝置,這解釋了它們為何在高速機動中還能保持較低的熱信號。”材料學家興奮地分析著帶回的碎片,“如果我們能逆向出這種塗層的部分成分,或許能應用到我們的‘影舞’係列上,進一步提升隱匿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甚至,有陣法師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想:“既然單一的‘星辰陣盤’力場範圍有限,我們能否設計一種‘主從式’陣盤係統?一個主陣盤負責協調,多個子陣盤負責生成力場,形成一個更大、更穩定、可動態調整的複合乾擾區域?”
這個構想立刻引發了激烈討論,其可行性被提交給“伏羲”進行初步模擬。
技術優化的腳步,在犧牲的催動下,悄然加速。
總結並不僅僅是技術和戰術的。隨軍的心理輔導員和負責思想工作的軍官,也在緊張地工作。他們分析著將士們在高壓、尤其是執行“敗退”這類高風險任務時的心理波動數據。
“部分年輕隊員在扮演‘潰逃’時,出現了真實的焦慮和屈辱感,這影響了他們的臨場判斷。”心理專家報告,“我們需要加強這方麵的適應性訓練,讓官兵們理解,戰術性的後退是為了更有效地進攻,這與勇氣無關。”
“同時,勝利之後的短暫鬆懈,也是一個危險信號。必須持續強化危機意識,讓所有人明白,帝國依舊強大,容不得半點僥幸。”
瓦西裡耶夫對此深表讚同,下令將心理韌性訓練正式納入日常作戰訓練體係,並要求各級指揮官密切關注麾下人員的心理狀態。
“伏羲”的核心數據庫中,關於帝國艦船的性能參數、戰術習慣、指揮官偏好等信息,正在被大量新增的數據刷新和補充。
“‘戈爾貢’級巡洋艦的主炮充能時間,在不同能量輸出模式下有顯著差異,數據已更新。”
“帝國‘剃刀’級驅逐艦在應對多方向襲擊時,傾向於優先保護旗艦側翼,此行為模式權重提升。”
“新發現帝國電子戰艦可能具備某種短時‘靈能偽裝’能力,可模擬小行星或友軍信號,威脅等級標記為‘高’,需研發針對性探測手段。”
基於更新後的數據庫,一係列新的戰術預案被迅速製定出來,並投入到模擬對抗中。聯軍開始演練在“誘敵伏擊”戰術失效後,如何應對帝國可能采取的“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碾壓式推進,如何利用更複雜的環境進行多層次、小規模的持續騷擾,如何在絕對劣勢下進行“刺蝟”式的防禦作戰。
每一次模擬對抗結束,又是一輪新的複盤和優化。這是一個沒有儘頭的循環,唯一的驅動力,就是生存。
當總結的浪潮逐漸平息,優化的成果開始滲透到聯軍每一個作戰單元時,瓦西裡耶夫再次站到了星圖前。帝國的紅色標記依舊刺眼,但地球聯軍的藍色光點,似乎變得更加凝練,更加靈動,也更加……危險。
他知道,下一場戰鬥將更加艱難。但他也相信,這支從血火與反思中不斷淬煉的軍隊,已經做好了迎接更殘酷考驗的準備。
“帝國,放馬過來吧。”他低聲自語,眼中燃燒著冰冷的戰意,“每一次攻擊,隻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而在月背基地,王也的神識感知著地球聯軍內部這股如同精鐵被反複鍛打般的氣息,微微頷首。不經曆真正的痛楚與反思,如何能鑄就承載文明未來的脊梁?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深空,仿佛在與某個無形的對手對視。
風暴,仍在彙聚。但風暴中的幼苗,正在拚命紮根。
喜歡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請大家收藏:()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