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堂自有記憶起,就生活在軍營裡。
每年冬天,胡人都會南下劫掠。
他七歲那年,他一個叔叔一邊穿盔甲,一邊笑著跟他說等回來煮鹽水豆子給他吃,然後這個疼愛他的叔叔,就再沒回來。
他十七歲那年,他的好友前一天還在盤算著要娶個媳婦兒,後一天就身首異處。
他三十七歲那年,他帶著自己看重的晚輩上戰場,打定主意要護住對方,最後卻眼睜睜看著那個孩子死在自己麵前。
他跟胡人的仇,稱得上不共戴天。
邊關那些將士,更是他生死與共的兄弟。
錢家為了一己之私,竟然棄邊關將士於不顧,任由胡人南下,這對他來說,是不可饒恕的!
晉明堂深吸了幾口氣,但還是覺得胸口憋悶:“我以為,我離開後,他們會將軍隊的糧草給足,誰曾想……”
晉硯秋知道他很難受:“那些人總覺得,胡人冬天南下劫掠幾個庶民不是什麼大事兒。”
晉硯秋對洛陽那些世家的想法知之甚詳。
他們覺得胡人冬天南下沒什麼,等這天暖和起來,胡人們自會回到草原放牧。
不過死幾個庶民而已……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不在乎。
但他們想得太簡單了!
曆史上五胡亂華,漢人死傷慘重,差點被滅絕。
她隱約記得,東漢鼎盛時期全國人口有六千萬左右,但後來連年戰亂,外加五胡亂華,隻用了一百多年,六千萬漢人就死的隻剩下四百萬。
這個世界也差不多,按照係統所說,若是她不去乾預曆史進程,大齊現在的六千萬人,也會死得隻剩幾百萬。
這是晉硯秋不想看到的。
“那幫蠢貨!”晉明堂的胸口不停起伏,顯然是氣到了極點。
晉硯秋見狀道:“爹,你彆生氣,神仙不想看到這場麵,願意給我許多糧食幫助我們,我們一定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晉明堂聽到這話,情緒總算有所緩和,目光也聚焦在女兒身上。
晉明堂雖然沒怎麼跟女兒相處,但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女兒是個聰明人。
這孩子不僅讀書認字快,做彆的事情,也總能做得比旁人好。
他女兒不過是去了幾次廚房,就琢磨出幾種新鮮吃食,後來去莊子上種地,他們莊子上的糧食產量就增加許多。
他女兒不僅聰明,還很善良。
這孩子剛學會說話沒多久,就開口求她母親救下快要餓死的孤兒寡母。
長大一些後,她不僅設法改善農莊裡佃農的生活,還又救下了一些人。
就連這一路……
晉硯秋從洛陽往居庸關趕的這一路,張統領有安排人騎馬跟他彙報路上事宜,晉明堂也就知道,自己女兒在這一路上,又救了幾個孩子,還幫了一些人。
他一直覺得自己女兒,是這世間最好的姑娘,沒想到神仙也是這麼覺得的!
不,他女兒或許就是神仙下凡!
因為他女兒是神仙下凡,所以本該有順風順水的一輩子,當上皇後被帝王獨寵。
不想最後竟出了紕漏,有小人擾亂命數,想要針對他的女兒!
然後神仙就再度出手,給他女兒許多糧食。
想到這裡,晉明堂又問:“秋兒,這神仙給你糧食,可有什麼要求?”
晉硯秋道:“是有要求,神仙讓我多幫人。我幫了人,那人真心感激我,我便能得到更多糧食。”
原來隻要多幫人,就能擁有糧食!
這也太簡單了!
他女兒果然是天命之女,注定一輩子順順利利大富大貴。
晉明堂徹底放下心,同時也想起了居庸關那五千個正餓著肚子的勞役。
他正想跟女兒說一說這件事,好儘快趕去居庸關,突然發現暖冬已經吃完自己手上的餅乾,正戀戀不舍地舔自己的手。
晉明堂正打算再拿一塊餅乾出來,一抬頭,就瞧見不遠處,自己的一個親兵正在啃餅乾。
那親兵的馬不滿地用腦袋去推這個親兵,想把餅乾搶回來,但這個親兵不為所動,狠狠地在餅乾上咬了一口:“小黑,我昨兒個把口糧給了你,今兒個你也分我一點。”
“小兔崽子!你怎麼還跟你的馬搶吃的?”晉明堂都被氣笑了,衝上去揪那個親兵的頭發。
“將軍,我太餓了!”瞧著還不到二十歲的親兵眼巴巴地開口。
他本就餓,剛才吃了一碗糊糊之後,還覺得更餓了。
這餅乾他也想給自己的馬吃,但實在忍不住……
晉硯秋已經把該說的都告訴晉明堂,見狀道:“水應該已經燒開,我們進去再吃點吧。”
那些個親兵聞言,把手上馬兒沒吃完的餅乾塞進馬嘴裡讓馬兒自己啃,就飛快地回了屋。
這年頭很多將領都有親兵,也叫私兵。
之所以叫私兵,是因為這些人,差不多是將領自己掏錢養著的,他們的夥食和裝備,跟普通士兵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