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在食堂那番霸氣護犢的壯舉迅速傳遍了整個江城一中。
上午大家還在津津有味地談論著蘇曉蔓的悲劇,下午的談資就變成了“王昊食堂發飆,為宿敵出頭”。
這件事帶來的後續影響還是有的。
首先,那些惡意的流言蜚語幾乎立馬就銷聲匿跡。
為什麼?
因為王昊說了,“有事,衝我來。”
你們可以繼續說,但後果自負。
欺負一個落魄的女生和去招惹一個背景深厚且不講理的富二代,這是兩個完全不同風險的狀況。絕大多數學生都隻是喜歡湊熱鬨的從眾者,而不是悍不畏死的勇士。當他們意識到繼續參與可能會讓自己付出代價時,他們自然會選擇閉嘴。
你看,有時候製止校園霸淩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講道理,而是用更強大的力量去震懾。當然,這個方法楊明宇不提倡,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玩到轉,隻有王昊這種人民幣玩家才能用。
其次,這件事讓“14班”這個集體的形象在全校師生心中變得更加令人敬畏。
雖然王昊現在已經名義上不是14班的同學了,但他能把自己當做14班的學生,可以看出14班的歸屬感還是非常強大的。
此外,大家對於14班的護短也有了清醒的認識,以前都是班主任楊明宇護短,現在連14班的學生自己也護短。
一個成員落難,不管這個人平時多麼不討喜,整個集體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保護她。
這種凝聚力,讓所有外班的學生在看14班時,都多了一絲複雜的情緒。有羨慕,有嫉妒,但更多的是“這個班級,不好惹”。
而對於這一切,楊明宇的態度是:默許。
他通過班長等人的彙報,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食堂發生的事情。他沒有表揚王昊,也沒有批評他。
為什麼不表揚?因為王昊的行為方式帶有威脅的成分,不值得在全班推廣。教育者必須堅守程序的正義。
為什麼不批評?因為王昊的行為動機是純粹的,是為了維護一個集體的尊嚴和一個同學的體麵。楊明宇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所以,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處理。讓這件事在學生層麵發酵,在學生層麵解決。老師隻需要在背後看著,確保它不偏離軌道就行。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懂得什麼時候該出手,什麼時候該閉嘴。
……
傍晚,楊明宇按照昨晚和蘇母的約定,再次來到了蘇曉蔓家。
開門的是蘇曉蔓。
女孩的眼睛依舊紅腫,但臉上已經沒有了昨天的茫然和絕望,現在充滿了鎮定。她換上了一身乾淨的居家服,頭發也梳理整齊了。
“楊老師,您來了。”她的聲音還有些沙啞,但很禮貌。
客廳裡也被收拾得窗明幾淨。蘇母穿著一身得體的衣服,雖然神情依舊憔悴,但眼神裡已經恢複了理智。茶幾上甚至還擺好了一壺熱茶和一盤水果。
楊明宇暗暗點頭。
很好,僅僅用了一個晚上,這個家庭就從崩潰的邊緣重新恢複了。這說明,他昨天的話起作用了。
“曉蔓媽媽,曉蔓,看來你們昨晚聊得不錯。”楊明宇開門見山,語氣輕鬆。
蘇母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身,對楊明宇深深地鞠了一躬:“楊老師,昨天……真是太失禮了。我……我給您道歉。”
“都過去了。”楊明宇擺擺手,示意她坐下,“我今天來不是來接受道歉的,是來和你們一起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的。”
他將“我”替換成了“我們”,一個簡單的詞語變化卻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蘇家母女感受到她們不是孤軍奮戰。
這就是語言的藝術。
蘇母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問道:“楊老師,我們現在……第一步該做什麼?”
楊明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作為蘇市長的妻子,您相信蘇市長嗎?”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問題。它不是問“蘇市長有沒有問題”,而是問“你相不相信他”。
“我信!”蘇母脫口而出,“老蘇他……他這個人是清高了點,是不懂人情世故了點,但他絕對不是那種貪財的人!這一點,我敢用我的人格擔保!”
“好。”楊明宇要的就是這句話。
一個家庭在遭遇重大危機時,最怕的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內部的猜忌和崩潰。隻要家人的信任還在,那這個家就還有翻盤的希望。
“既然您相信他,那我們接下來的所有行動,都必須建立在這個‘信任’的基礎之上。”楊明宇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第一,不要再自亂陣腳,更不要像昨天那樣互相指責來消耗彼此。第二,不要輕信任何外麵的傳言,也不要試圖去找關係、托人情,那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需要找一個絕對可靠的律師。”
蘇母連連點頭,然後又麵露難色:“可是……我們家以前認識的那些律師,都是民商法的,對……對行政這塊不熟。而且現在這個情況,我也不知道誰還信得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就是所謂的“世態炎涼”。平日裡稱兄道弟,一旦出事,跑得比誰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