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楊明宇辦公桌上的紅色電話機毫無征兆地響了起來,打破了辦公室原有的寧靜。
楊明宇接起了電話。
“喂,您好。”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沉穩而略帶威嚴的聲音,辦公室裡很安靜,其他老師對電話也露出來好奇的神色。
“是楊明宇老師嗎?我是校長周振邦。你現在來我辦公室一趟。”
電話掛斷,楊明宇的表情依舊平靜,但心裡卻知道,該來的總會來。林天這匹黑馬鬨出的動靜太大了,作為學校的最高管理者,校長不可能不聞不問。
他看向辦公室其他老師好奇的神色,語平緩的說些:“是校長辦公室的電話,要我去一趟。”
辦公室有年輕的老師開玩笑的說,楊老師又要去校辦公室接受表揚了。
楊銘宇哈哈一笑回答道,不挨批就行了.然後從抽屜裡拿出另一份他早已準備好的文件,仔細檢查了一遍。這份文件,才是他今天真正要麵對的“考卷”。
他從容地起身,走向了行政樓頂層。
校長辦公室的門是厚重的實木門。楊明宇輕輕敲了三下。
“請進。”
推開門,一股淡淡的茶香和書卷氣撲麵而來。年過半百的周振邦校長正戴著老花鏡,伏在寬大的辦公桌後審閱文件。與楊明宇前世記憶中那個嚴肅、不苟言笑的形象相比,此刻的他顯得更加儒雅。
辦公室裡,還坐著另一個人——教導主任王海德。他一看到楊明宇進來,立刻擺出一副“自己人”的熟絡姿態。
“楊老師,快坐。”周校長指了指對麵的椅子,聲音溫和,但目光卻帶著審視的意味,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月考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一個學期不到,能讓14班有這樣的變化,很不簡單。”
這句開場白,是肯定,也是試探。
一旁的王海德立刻搶著開了口,仿佛生怕功勞被彆人搶走。
“校長,是這樣的,”王海德臉上堆滿了笑容,身體微微前傾,“我們年級組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特彆是對14班,我多次強調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次林天同學能取得突破,正是我們把思想工作落實到個人,關心到家庭的結果。當然,楊明宇老師作為班主任,深入一線,執行得很到位。”
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點明了這是他“領導有方”,又把楊明宇的功勞輕描淡寫地歸結為“執行到位”。
周校長聽著,不置可否,隻是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熱氣,目光則轉向了從頭到尾都未發一言的楊明宇。
“楊老師,你的看法呢?”
楊明宇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考驗。他沒有去反駁王海德的邀功,那毫無意義。他不卑不亢地從文件夾裡拿出那份準備好的報告,雙手遞了過去。
“校長,我認為林天的進步,偶然中也存在著必然。關於他的具體情況,我都寫在了這份分析報告裡。”
周校長接過報告,目光落在封麵上那行打印得工工整整的黑體字上——《關於高一14)班林天同學的個案分析及未來學業規劃草案)》。
他眉毛微微一挑,戴上眼鏡,認真地翻閱起來。
報告不長,隻有五頁。第一頁是林天的基本情況和心理側寫,精準地指出了他“並非厭學,而是被單一的評價體係壓抑了天賦,通過虛擬世界的成就感來尋求自我認同”的本質。第二頁則是對他遊戲天賦的剖析,將其拆解為“高速動態視覺、邏輯推演能力、多線程操作能力”等幾項特質,並指出這些特質與計算機編程所需的高度契合。第三、四頁,是楊明宇為他製定的“興趣引導——知識轉化——目標確立”三步走培養計劃。最後,還附上了未來幾年國內it行業發展的趨勢預測和相關大學專業的介紹。
整個報告,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分析深刻,其眼光和格局,完全不像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教師,倒像是一個深耕教育領域多年的專家。
王海德在旁邊看著,臉上的笑容漸漸僵硬。他原來的那套空洞的官話,在這份詳實、專業且充滿前瞻性的報告麵前,顯得蒼白可笑。
校長辦公室裡一片寂靜,隻剩下紙張翻動的聲音。許久,周校長才緩緩放下報告,他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看向楊明宇的眼神,已經從最初的審視,變成了毫不掩飾的欣賞。他是一個真正懂教育的老教育家,他能看懂這份報告背後所蘊含的教育智慧和對學生的赤誠之心。
他用手指輕輕叩了叩那份報告,沒有理會一旁尷尬的王海德,而是對楊明宇說:“年輕人,有想法,有乾勁,很好。”
他沉吟片刻,最終拍板決定。
“這樣吧,學校決定,支持你的教學模式探索。有什麼需要,可以直接向我彙報。”
停頓了一下,他又加了一句,聲音不大,卻字字千鈞:“不要有什麼顧慮,大膽去做。出了問題,我來擔。”
這句話,無異於一把尚方寶寶劍,直接交到了楊明宇的手中。
楊明宇站起身,深深地鞠了一躬:“謝謝校長。”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在一中的天空,終於徹底晴朗了。
喜歡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請大家收藏:()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