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習下半段,辦公室裡燈火通明。
高一14)班的“理科攻堅組”迎來了他們曆史性的第二次正式活動,也是第一次“上機實踐”。
五六個腦袋,像向日葵一樣,緊緊地湊在那台15寸的“大屁股”顯示器前。每個人的眼睛裡,都閃爍著混雜著好奇、興奮與敬畏的光芒。
張偉更是緊張得手心冒汗,他坐在電腦前,背挺得筆直,仿佛麵對的不是一台電腦,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
“手……手放哪兒?”他甕聲甕氣地問,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把這個金貴的寶貝給按壞了。
“左手放這三個鍵,a、s、d,右手放鼠標。”林天的聲音從旁邊傳來。他已經完全進入了“教官”模式,語氣簡潔,不帶一絲感情。
“這不是玩cs的鍵位嗎?”小組裡一個瘦小的男生,也是個遊戲迷,立刻反應了過來。
林天瞥了他一眼,冷冷地說道:“誰跟你說這是玩遊戲的?這是基本操作鍵位。以後你們要學的很多軟件,都用得到。彆廢話,照做!”
張偉依言照做,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在鍵盤和鼠標上,動作僵硬得像個機器人。
林天沒有急著展示他那神乎其技的編程能力,他打開的,是一個最基礎、最簡單的indos自帶程序——畫圖。
“看好了。”林天操控著鼠標,在白色的畫板上,用直線工具畫了一個斜麵,又畫了一個圓形代表小球。動作雖然簡單,但鼠標的移動卻異常精準穩定。
“張偉,你來看,”林天指著屏幕上的簡陋圖形,“這就是上次物理課上,老師讓你回答的那道題。小球,斜麵。現在,我要讓它‘動’起來。”
他沒有用複雜的動畫軟件,而是用最笨的辦法——複製,粘貼,然後用橡皮擦擦掉一小部分,再用鼠標拖動小球的位置,讓它沿著斜麵向下移動一小段距離。他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一幀,一幀,一幀……
在旁人看來,這個過程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可笑。
但在張偉眼中,這簡直就是神跡!
他看到那個原本靜止在屏幕上的小球,真的在他的“天哥”一下下的操作中,沿著斜麵,一格一格地、雖然卡頓但無比清晰地,“滾”了下來。
“現在,看力的分解。”林天一邊操作,一邊解說。他換成紅色線條,從球心畫出一條垂直向下的線,“這是重力g。”然後,他又用藍色線條,畫出垂直於斜麵的支持力n和沿著斜麵向下的分力f1。“這個紅色的力,可以分成這兩個藍色的力。能看懂嗎?小球之所以會滾下來,就是因為這個向下的力在拉著它。”
“懂……懂了!”張偉的眼睛瞪得像銅鈴,死死地盯著屏幕,嘴裡喃喃道,“我靠……原來是這樣……它真的是這麼滾的!”
這個由簡單線條構成的、無比粗糙的“動畫”,其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遠比物理書上那靜止的、畫著箭頭的插圖,要震撼一百倍。它將一個抽象的物理過程,活生生地、動態地呈現在了張大雄眼前,讓他瞬間就理解了那個困擾他許久的“受力分析”。
小組裡的其他成員,也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仿佛在觀看一場神奇的魔術。
楊明宇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後,假裝在批改作業,實則用餘光觀察著這一切。
他看到林天在講解時,那種專注而認真的神情。他知道,這對他自己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要把一個自己早已爛熟於心的知識點,用最淺顯、最直白的方式“翻譯”給完全不懂的人聽,這個過程,會迫使他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重新審視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係。
這,就是“教是最好的學”。
林天的耐心顯然是有限的。在演示了兩遍之後,他便不耐煩地把鼠標塞到了張偉手裡。
“自己來!把剛才我畫的,重新畫一遍。”
“我……我來?”張偉嚇了一跳,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我哪兒會啊!萬一弄壞了……”
“壞不了!”林天喝道,“一個畫圖軟件你還能把它玩爆炸了?讓你畫就畫!”
在林天半強迫的命令下,張偉隻好戰戰兢兢地握住了鼠標。他的手很大,握著那個小小的鼠標,顯得有些滑稽。他學著林天的樣子,去點那個直線工具,結果點一下,屏幕上就多一個點,再點一下,又多一個點,怎麼也畫不出一根線來。
“笨蛋!要按住左鍵拖動!”林天忍不住罵了一句。
張偉被罵得滿臉通紅,手忙腳亂地按住左鍵,用力一拖,一條歪歪扭扭的、如同蚯蚓般的線條,出現在了畫板上。
“哈哈哈……”小組裡頓時響起了一陣善意的哄笑。
張偉的臉更紅了,急得滿頭是汗。
就在這時,一隻纖細的手,從旁邊伸了過來,輕輕地握住了他那隻抓著鼠標的大手。
是陳靜。
這個一向膽小如鼠、不敢與人對視的女孩,此刻竟然主動伸出了手。她的臉頰緋紅,聲音細若蚊蚋,但吐字卻很清晰:“你……你的手腕要放鬆,不要用胳膊使勁,要用……用手腕的力氣,輕輕地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