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廈仁心”組與“時空坐標”組:靜水深流的挑戰
相比於前兩個小組的大開大合,趙敏和陳靜的兩個小組則顯得安靜許多。
“廣廈仁心”組的三位女生和十名組員,已經將課本和幾本詩詞選集攤了一桌子。她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主題下的詩詞,大多基調沉重、悲苦,如果隻是簡單地羅列,很容易讓整場演講變得壓抑和說教。
“我們不能隻講‘慘’,”趙敏冷靜地在筆記本上畫著思維導圖,“楊老師要的是‘仁心’,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所以,我們的結構必須是‘發現問題——產生共情——提出理想’。”
“我同意!”心思細膩的劉月補充道,“比如講杜甫,我們不能隻說‘路有凍死骨’,更要突出他身居破茅屋,卻依然能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偉大。這才是重點!”
“那我采訪的時候,就不光問大家‘最感動’的詩了,”張玲玲眼珠一轉,“我還要問他們,‘哪句詩讓你覺得充滿了希望’!”
她們的討論輕聲細語,但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像一條安靜的河流在沉靜中積蓄著深沉的力量。
而挑戰最大的無疑是“時空坐標”組。
組長陳靜,此刻正麵臨著她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領導力危機”。她麵前攤著巨大的白紙,腦子裡裝著浩如煙海的曆史知識,但她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如何分配任務。她緊張得指尖冰涼,隻能反複地用筆在紙上畫著橫線。
她的組員,和宣傳委員吳菲和趙海燕看出了她的窘迫。
趙海燕主動開口,用一種商量的語氣輕聲問道:“陳靜,你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先確定一個時間軸的範圍?從《詩經》開始,還是從屈原開始?”
這個問題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陳靜那被緊張鎖住的思路。她幾乎是本能地回答:“從周朝開始,但重點放在唐、宋。”
“好!”吳菲立刻響應,她擅長美術,對布局很敏感,“那我們這張圖的版式,是做成一條長長的直線,還是做成一個螺旋上升的結構?我覺得螺旋的更有曆史感!”
“直線……直線更清晰。”陳靜小聲反駁,但這是她第一次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
“那就用直線!”趙海燕立刻給予了肯定,“陳靜,你的曆史知識最好,你來負責確定所有關鍵的時間節點和曆史事件。吳菲,你負責版麵設計和美化。我呢,就負責把所有的文字資料錄入成電腦文檔,方便以後排版。你看這樣分工,可以嗎?”
周曉燕巧妙地將任務都分配了出去,卻始終將最終的決定權,交到了陳靜手上。
陳靜看著兩個同伴那充滿信任和支持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然後拿起筆在那張巨大的白紙上,用微微顫抖卻無比清晰的筆跡,寫下了第一個坐標——“公元前770年,東周始”。
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但對陳靜而言卻是她走出自我、承擔責任的裡程碑式的一步。
“叮鈴鈴——”
下課的鈴聲響起打斷了教室裡熱烈的討論。學生們如夢初醒,才發現一個下午的時間竟然過得如此之快。他們看著滿是塗鴉的黑板,看著彼此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草稿,臉上雖然帶著疲憊,眼中卻閃爍著“創造”的光芒。
楊明宇走上講台,看著眼前的景象滿意地笑了。
“很好,看來大家都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拿起一份點名冊,“我宣布,從明天開始,每天下午的自習課都定為我們的項目研討時間。下周一,我要看到每個小組的正式版行動方案和初期成果。”
“解散!”
隨著他一聲令下,學生們才三三兩兩地收拾東西,離開了這間已經成為他們“戰場”的教室。
四個小組的組長,卻不約而同地留在了最後。他們站在各自的“陣地”前,看著黑板上那些淩亂卻充滿了智慧火花的草圖神情各異。
林天在思考數據源的破解之道,王昊在盤算著如何讓報告更具衝擊力;張偉在回味著那種人詩合一的豪情,馬飛在構思著劇本的開場白;趙敏在梳理著“仁心”的主線,張玲玲在完善著她的采訪提綱;而陳靜,則看著自己寫下的那行字,眼神裡第一次有了超越膽怯的、叫做“責任”的東西。
他們知道,這僅僅是開始。前方的路,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他們也同樣清楚,一個屬於14班的波瀾壯闊的原創故事,已經由他們自己親手寫下了第一筆。
喜歡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請大家收藏:()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