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正式拉開序幕。
第一天的語文和英語,難度尚在可控範圍。14班的學生們大都感覺難度還行,甚至有的同學有些輕敵,認為不過如此。比如張偉考完英語還在走廊上吹牛:“感覺這次作文寫得特彆順,說不定能上120!”
然而,從第二天上午的數學考試開始後風向立馬就變了。
當他們拿到數學試卷時,看著那試卷上麵密密麻麻的字,他們懷疑那是臟東西,否則怎麼透露著一股不祥的氣息。
對他們而言題目太難了。
因為在這張試卷上題目不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常規題,試卷上充滿了各種巧妙的陷阱。許多題目都需要多次學生多次思維轉彎,需要綜合運用好幾個知識點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林天作為班裡的數學尖子,剛開始還算是遊刃有餘。一路做到了後邊倒數第二題。但當他做倒數第二道大題時,他的筆也罕見地好大一回兒。這是一道解析幾何題,計算量卻大得驚人,稍微一步算錯就會滿盤皆輸。林天深吸一口氣,然後在草稿紙上密密麻麻地寫了整整兩頁才勉強理清了思路。
當林天滿頭大汗地開始挑戰最後一道壓軸題時,林天心中產生了無力感。這是一道函數與導數結合的題目,陌生而抽象,他絞儘腦汁嘗試了三種不同的輔助線都無法觸及到這個題目問題的核心。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林天額頭上甚至開始出現了冷汗。
如果連林天都如此,其他人的境況可想而知。
張偉拿到卷子掃了一眼選擇題當場就懵了。他感覺自己和這張卷子之間隔著鬼打牆。上麵的每一個漢字和數學符號他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他無法理解的天書。他咬著筆杆抓耳撓腮,急得額頭青筋暴起。
時間已經過半了,他的答題卡還空著一小半。他絕望地看著窗外,感覺那些飛過的小鳥麻雀都在嘲笑他的智商。
下午的物理更是把學生們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對於他們而言簡直是煎熬。
試卷的風格像奧數競賽那樣。沒有一道送分題,每一道題都直奔學生的軟肋而去。讓大家痛不欲生。
14班的學生們在高一的時候就被楊明宇培養出了靈活的思維和紮實的基礎。但他們缺乏的恰恰是孫偉班級裡那種千錘百煉之後的做題熟練度。
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時,許多14班的學生幾乎是半躺在座位上了。他們目光呆滯,神情恍恍惚惚。
走出考場後的走廊裡也是壓抑得可怕。
這次考完試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和對答案的吵鬨,現在隻剩下一片死寂和一聲聲的歎息。
“完了,我物理最後兩道大題一個字都沒寫。”
“數學最後那題你看懂了嗎?我連題目問的是啥都沒搞明白。”
“我感覺我這次的總分可能會是我高中以來最差的一次……”
幾個女生說著說著眼圈就紅了。
而就在這時,1班的學生們同樣是滿臉疲憊,但那疲憊中卻有著興奮的色彩。
“臥槽,最後那道物理題出題人太陰了!還好孫老頭昨天剛給我們講過一個類似的模型!”
“是啊,計算量太大了,我差點沒算完。你呢?”
“我算完了,但不確定對不對。那個磁場邊界條件太坑了!”
他們討論的是試卷中的解題方法和細節;而14班的學生們討論的卻是試卷看沒看懂的問題。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差距了。
張偉低著頭一言不發地從人群中走了過去,過去的那些驕傲和自信在殘酷的分數麵前被打擊的粉碎。
楊明宇就站在走廊的儘頭靜靜地看著這一切。他看著自己學生們臉上流露出那種從雲端跌落的茫然與失措,但是他沒有上前去安慰,他知道,有些成長必須伴隨著刻骨銘心的痛。隻有痛才能讓人記憶深刻,就如我們日常所說的: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