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六郎是食入黴變之物致熱毒內侵,在沒有西藥的情況下,核心救治思路是清瀉肺熱、降逆止嘔、化痰止咳,若藥材齊全,當然是首選以經典方劑為基礎的“麻杏石甘湯加減方”。
此方出自《傷寒論》,是治療肺熱壅閉的標杆方,治療高燒、咳嗽、喘憋都很有效,再針對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在基礎方裡加上薑半夏、生薑、黃芩、魚腥草、瓜蔞皮就更加萬無一失。
可如今能采到的藥材實在有限,隻能因地製宜,先急救治標,阻遏病勢深入,控製炎症不再往下侵入肺部。
這也就是所謂的“治標不治本”,聽著好似徒勞,但其實是給杜六郎爭取時機,為後續係統治療夯實基礎。
如今沒有彆的選擇,隻能用麻黃、蒲公英、甘草、款冬組方,以輕劑頻服,緩其高熱咳喘,保得元氣不失。
幸而這幾味藥的藥性並不衝突,喝下去僅能治標也是好的。
主意既定,樂瑤便開始動手處理藥材。
蒲公英隻取潔淨完好的葉與根莖,撕作三寸長短;甘草根莖用石片刮去粗皮,大致掰成片狀;款冬花抖淨雜質,葉撕成寬條,花則整朵留用。
“柳娘子,”樂瑤把收拾好的藥材遞過去,抬頭喚道,“煩將蒲公英根、甘草片先入罐,水沒過藥料,大火沸後再架高陶罐,小火慢煮半刻。”
柳玉娘連忙應著,在衣上拭淨雙手,接過藥材忙活起來。
樂瑤一邊接著處理剩下的藥草,一邊囑咐:“滾沸後務必留意火候,文火慢煎才能讓甘草的甘緩之性、蒲公英根莖的清熱成分充分溶出。”
見她緊張得手抖,便又溫聲多囑咐了一句,“手穩彆急,因我們是鮮草藥,熬藥便也得更小心些。小火煮一刻鐘後,你再放入蒲公英葉子及款冬花,繼續用小火煮小半刻鐘。蒲公英葉子煮久易爛,款冬花煮久會散,均會流失藥效,所以火候時辰至關緊要。”
柳玉娘緊繃著臉,連連點頭。
“最後離火加蓋燜泡,利用餘溫讓藥材殘留的藥效進一步溶出,尤其款冬化痰的藥效,燜泡後更易釋放。之後夾起藥渣,靜置沉澱,等到溫涼適口便可服用了。”
樂懷仁沒和樂瑤分在同一處火堆,但相距不遠,就在牛車右後方,便也一直留心她那頭動靜。
先前樂瑤囑咐人采藥他也聽見了,但他頗不以為然。
麻黃平喘,甘草調和,款冬宣肺,沙棘降胃氣,勉強算對症,但比起麻杏石甘湯,這幾種生藥未經炮製便熬煮,不過就是略具藥用的草汁兒罷了!對痰熱壅肺這樣的重症而言,藥力遠遠不足。
他認定樂瑤是年輕托大,此番忙活也是白忙活,便一路又在冷眼旁觀。
待她治而不效,自會聲名掃地!
樂懷仁心底暢快了些,但此時見她不緊不慢地收拾麻黃,還是有些隱隱疑慮:“甘草、蒲公英和款冬這幾味藥便罷了,麻黃藥效霸道,小兒用之極易耗氣,即便是積年行醫的老醫工,拿捏斟酌麻黃的用量都要謹慎又謹慎,並非按成人量減半即可,她沒治過病人,怎知這些?”
難道又是無知者無畏?
那頭,柳玉娘已經在專心致誌熬藥,樂瑤卻沒歇下來,在官兵盯視下在火堆旁徘徊了數圈,低頭似在尋覓什麼。
附近幾處火堆的流犯亦注意到她的舉動,皆引頸而望。
借給周婆破陶罐的米大娘子低聲問道:“周婆,樂家小娘子又在尋甚物事?莫非還有良藥藏於這片沙土之中?”
周婆哪裡知曉?回頭瞥見米大娘子臉上那雙綠豆腫眼泡,實在沒忍住,反問道:“你……你現下是睜著眼的麼?”
米大娘子氣得扭過頭去了。
其他相近的火堆裡,也有不少流犯投來好奇的目光,但懾於官兵環視,實在不敢近前,隻得遠遠觀望。
樂懷仁也耐不住好奇地伸長脖子一看。
她彎腰隨手拔了點沙地裡隨處可見的枯草,看著像是沙篙、白刺葉一類的,又挖了些細沙、撿了幾塊扁石,最後在堆放乾柴之處尋了根短粗的木枝,還放在手裡掂了掂,仿佛在試手感。
樂懷仁實在看不明白,疑雲滿腹,喃喃道:
“這孽障又要作甚妖?”
**
不僅是流犯們對樂瑤要做什麼頗感好奇,就連不嫌麻煩、還在這荒郊野嶺紮了個花裡胡哨的氈帳的李華駿,也頗有幾分興致。
他正候著從苦水堡連夜趕來的醫工,還未曾入帳休憩,一直騎著馬徘徊在黃沙半掩的官道附近。
嶽峙淵今夜腳踝高腫了起來,連站立成問題,李華駿才知他是連日負傷奔波,不免又氣又憂。但還有近百個流人在此,他不必多問就知曉嶽峙淵是絕不會因私廢公先去求醫的。
他還淡淡道:“明日便能到苦水堡了,再醫不遲。”
但李華駿還是不放心,當即遣一親兵縱馬奔向四十裡外的苦水堡,讓他便是綁也要綁個醫工來。
決不能在這時再出什麼差池。
自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降嫁吐蕃,唐蕃便以和親締結了舅甥之誼。鬆讚乾布在世時,始終對大唐保持恭順,甚至聖人即位之初,還曾恭敬地上表陳情:“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以赴國除討。”
但親密無間的兩國,在六年前生了嫌隙。
永徽元年,鬆讚乾布病逝,大相祿東讚執掌國政,竟欲逼公主殉葬!聖人聞之大怒,立刻下旨遣人護公主歸唐,若吐蕃執意挑釁大唐,必發王師征討吐蕃。
文成公主深明大義,拒絕了回歸中土,反而主動說服吐蕃王廷貴族,還自願孀居山南禮佛,繼續維護兩國和平。
此事雖了,聖人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吐蕃的不臣之心,自此開始向河西四郡增兵、修烽燧、築戍堡、固長城,嚴加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