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溫柔,山間的風裹著清涼徐徐吹來,輕輕撩動湯予竹帽簷下幾縷細碎的發絲。
她站在草坪中央,四周靜得隻能聽見蟲鳴與風過草葉的沙沙聲,連遠處教學樓的燈光都仿佛被這寧靜吞沒。
她微微閉上眼,深吸一口氣,鼻尖掠過泥土與青草混合的清新氣息,還夾雜著一絲露水打濕鞋麵的微潮味道。
心跳也隨著呼吸慢慢沉穩下來,像是被這夜色安撫著,一點點歸於平靜。
她將自己緩緩沉入那首歌的情緒裡,仿佛不是在準備演唱,而是在喚醒一段埋藏已久的回憶——那些遙遠又清晰的畫麵,在腦海中一幀幀浮現。再睜眼時,她的目光越過前排攢動的人影,落在遠處起伏的山輪廓上。月光灑在林梢,像一層薄銀鋪展在暗夜裡,樹影婆娑,如同舊日記憶中搖曳的燭火。
那一瞬間,她仿佛看見了來時的路——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舊時代;看見自己初到這個陌生世界的茫然無措:第一次摸到手機時手指僵硬地滑錯屏幕,第一次坐地鐵因不會掃碼而尷尬地站在閘機前,第一次麵對鏡頭說話聲音顫抖得幾乎說不出完整的句子……她笨拙地學著使用手機,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從一個對現代科技一無所知的女孩,一步步走到今天。
她想起那些為照顧弟弟熬夜溫書的日子。台燈昏黃的光照在課本上,弟弟蜷縮在床角睡著了,手裡還攥著半塊餅乾。她一邊翻書一邊輕聲念出重點,生怕吵醒他,卻又不敢停下。她記得直播間裡嘗試用一道道家常菜傳遞溫暖的點滴:切土豆絲時刀工不穩,炒菜時油濺了一身,可每當看到彈幕裡有人說“姐姐做的飯讓我想家了”,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還有這些天軍訓中的烈日與汗水——清晨五點半集合的腳步聲,正午太陽直射下軍姿站立時額頭滾落的汗珠滑進眼睛的刺痛,夜晚拉練途中腳底磨出水泡卻仍咬牙堅持的身影。歡笑與堅持交織在一起,像是一場淬煉靈魂的旅程。
這一切,如同一條靜靜流淌的河,載著她從過去駛向此刻,從怯懦走向堅定,從孤獨走向被理解。
她輕輕啟唇,聲音如泉水般清澈而出,沒有伴奏,卻格外動人: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
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
竟有些猶豫
不禁笑這近鄉情怯
仍無可避免
而長野的天
依舊那麼暖
風吹起了從前……”
她的嗓音乾淨通透,不加修飾,卻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故事感。每一個字都像是被仔細斟酌過,輕重緩急恰到好處,尾音微微顫動卻不失控製,像風拂過湖麵泛起的漣漪。她唱得不快,卻極有節奏,仿佛在講述一個關於離彆與歸來的真實經曆。那是一種隻有真正漂泊過的人才能體會的心境——既懷念起點,又向往遠方。
台下的學生們漸漸安靜下來。有人原本正低頭刷手機,聽到第一句便抬起了頭;有人悄悄摘下耳機,生怕錯過一絲聲音;連平日裡最愛打鬨的幾個男生也都屏息凝神,眼神裡多了幾分認真,甚至有人不自覺地放下了手中的飲料瓶,指尖輕輕敲打著膝蓋打著節拍。
副歌響起時,她的聲音微微揚起,情緒也隨之升騰,像是終於掙脫了某種壓抑已久的束縛:
“從前初識這世間
萬般流連
看著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