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淵紀一】地底無晝無夜
鹹陽原上,赤星二次墜落後,地表塌陷為“星淵”。
淵口直徑三裡,邊緣焦土呈琉璃化,光可鑒人,卻不映天色,隻映觀者的幼年。
守藏史與童子們未敢近前,隻在三裡外結繩為柵,繩結自然生成十三環,環環反向相扣,如倒長之鱗。
第七日,淵內傳出第一聲回響——utaneousheartbeat;
心跳節奏,與當年秦王閱兵鼓點完全一致,
隻是每一下,都慢半拍。
【星淵紀二】無王之年
地表之上,“萬民自霆”的傳言像野火掠過麥茬。
郡縣官吏一夜蒸發,印綬懸於梁,繩結穿印成串,像風乾的豆莢。
驛道兩旁,銅匣碎片自地脈湧出,
碎片上無字,卻帶溫度——
人體溫度,37.2c,
且隨持有者脈搏起伏。
百姓最初惶恐,
繼而發現碎片可聚可散:
聚,則成一掌高的小銅人,
麵貌與持有者幼年一模一樣;
散,則化為銅砂,
砂粒落地即生根,
一夜長出銅葉桑樹,
桑葉不養蠶,養字——
葉脈天然生成秦篆,
內容是持有者明日將說出的
第一句謊言。
【星淵紀三】銅葉桑林
三月之內,銅葉桑林蔓延千裡,
林中路途自動錯位,
任何人進入後,
出口永遠是入口,
入口永遠是童年。
有稚童誤入,
出來時白發蒼蒼,
卻仍抱童年玩物;
有老叟結伴,
歸來時隻剩影子,
影子在地麵繼續變老,
本體卻永遠停在入林那一瞬。
林中無鳥獸,
隻有銅葉相互碰撞,
聲如編鐘,
奏出的曲調,
正是血詔上篇“小國寡民”之韻律,
隻是每個音符,都向下墜落半音,
像世界在緩慢融化。
【星淵紀四】淵下之淵
守藏史以繩為梯,
縋身入淵,
七日七夜後,
梯繩自行收回,
繩端無磨損,
卻浸滿海水,
鹹度與渤海完全一致,
而渤海距鹹陽三千裡。
淵底無火光,
卻可視千裡,
景象與地表互為底片:
地表有桑林,
淵底則有血肉之樹,
樹乾由十萬人心跳編織,
樹葉是秦王的巨幅畫像,
畫像每眨一次眼,
地表便有一片銅葉脫落,
化為銅砂,
重新生根。
守藏史以雙瞳照之,
左眼映出“小國寡民”,
右眼映出“萬民自霆”,
兩行字在瞳中合並,
合成一個新字——
“囻”民在口中,王在民外)。
字成瞬間,
畫像秦王突然開口說話,
聲音卻是守藏史自己的童年嗓音:
「老師,王在民外,民在口中,
口若閉合,王即窒息。」
【星淵紀五】閉合之喉
守藏史聞言,
以手觸自己喉嚨,
喉嚨立即銅化,
發出金屬撞擊聲,
卻仍能說話:
「王已墜淵,誰為王外之民?」
畫像不答,
隻伸出銅舌,
舌上刻著第八十二章原文,
卻缺最後一字,
空缺處不斷滴落銅血,
銅血落地成字,
字自動排列,
補全原文——
>「淵麵之下,囻為王;
王麵之上,民為淵。
二者互噬,終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