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邊郡,穀物歸倉,牛羊滿圈。三司的聯席會上,氣氛比第一次融洽了太多。周恒的戰略方案附上了詳細的資源清單和時間節點,張猛的執行報告裡標注了每一步的進展和問題,李信的後勤保障表精確到了每日的糧草消耗。
“狼山的走私案,參軍府提前三天就預判到了可疑動向,兵曹司的反應速度比上次快了一半,戶曹司的補給點還幫我們暫扣了贓物。”王敬作為協調官,在會上總結道,“這說明咱們的機製已經順暢多了。”
天宇看著案上的《三司協作案例集》,裡麵記錄了從稅銀風波到走私案的處理過程,每一頁都寫著“權責”與“配合”。他合上冊子:“既然機製順暢了,就該定下長期的規矩。周恒,你牽頭,把參軍府的戰略製定流程標準化,以後不管換誰主事,都能按規矩來。”
“張猛,兵曹司的巡邏和清剿,要形成手冊,包括遇到不同規模的敵人該怎麼應對、如何與地方聯防軍配合,都寫清楚。”
“李信,戶曹司的稅銀監督和糧草調度,也得有章程,尤其是對地方官的監督,要做到有據可查、有法可依。”
三人齊聲應下,眼中都帶著乾勁。他們知道,天宇是想讓三司的協作成為邊郡的常態,無論將來有什麼變動,這套機製都能穩穩地運轉下去。
會後,周恒留在侯府,跟天宇討論戰略標準化的細節。他提到匈奴最近在漠北的動向,擔心明年開春可能會有大動作。
“我打算在邊境增設三個斥候營,覆蓋整個狼山到陰山的範圍,”周恒指著地圖,“但這需要增加人手和糧草,得跟戶曹司提前溝通。”
“我讓李信給你預留出明年的預算,”天宇點頭,“兵曹司那邊,我會讓張猛配合你訓練斥候。”
窗外,兵曹司的士兵正在操練,呐喊聲整齊有力;戶曹司的小吏們抱著賬本匆匆走過,準備去各郡縣核查秋糧入庫情況。天宇忽然覺得,這三個看似獨立的機構,早已像邊郡的山川河流一樣,彼此滋養,相互支撐。
王敬進來稟報,說三司的人都在外麵等著,想請天宇去看看他們新做的“協作沙盤”——用木頭和泥土複原了邊郡的地形,標注了三司的駐地、烽火台、補給點,甚至還有模擬的敵軍動向。
天宇走出去,陽光灑在沙盤上,細小的木人代表著士兵、官吏和百姓,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著。周恒指著沙盤上的一條線:“這是參軍府規劃的預警線,一旦敵軍越過,烽火台就會聯動,兵曹司的機動隊在兩刻鐘內就能出發,戶曹司的補給點會在半個時辰內備好糧草。”
張猛拿起代表巡邏隊的木人:“我們的巡邏路線會沿著預警線展開,形成第一道防線。”
李信則指著沙盤上的糧倉模型:“這些是應急糧倉,每個都能支撐一支千人隊作戰三天,足夠等到後續補給。”
天宇看著沙盤,仿佛看到了邊郡安穩的未來。他拿起一個代表自己的小木人,放在沙盤中央,笑著說:“那我就在這裡,看著你們把邊郡守得固若金湯。”
眾人都笑了起來,笑聲裡滿是信心。
夜幕降臨時,三司的燈火次第亮起。參軍府在完善戰略手冊,兵曹司在修訂巡邏章程,戶曹司在核對秋糧賬目。不同的屋簷下,卻有著相同的目標。
天宇站在侯府的露台上,望著這片被燈火點亮的土地。他知道,三大機構的試運行已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接下來,便是讓這套機製生根發芽,守護邊郡長久的安寧。
而他自己,將站在這片土地的中心,看著三股力量擰成一股繩,托舉起邊郡更安穩的明天。
喜歡秦末龍旗請大家收藏:()秦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