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歡升任院使、獲封縣君,並獲準籌建“安平醫館”的旨意如同巨石入水,在太醫院這潭深水中激起千層浪。
表麵上的恭賀之聲不絕於耳,但暗流洶湧。以劉院使雖被調任虛職,但餘威尚在)為首的一批老太醫,雖不敢明著抗旨,卻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蘇清歡上任後第一把火,便是推行她在抗疫中驗證有效的《醫官防護與消毒規條》,其中首要一條便是“診病、處置傷口前,必須用肥皂與流動水徹底清潔雙手”。
這在現代醫學看來是常識,但在當下,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荒謬!”一位姓王的老太醫,須發皆白,是太醫院的元老,率先發難,他指著規條的手都在抖,“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潔淨與否,關乎德行!吾等行醫數十載,皆以淨巾拭手,何曾需如庖廚般反複搓洗?此乃對醫者之辱!”
“王太醫所言極是!”另一人附和,“蘇院使年輕有為,抗疫有功,吾等佩服。但醫道博大精深,豈能儘以奇技淫巧概之?洗手之事,微末小節,何須如此興師動眾,寫入規條?”
“微末小節?”蘇清歡目光平靜地掃過眾人,聲音不高,卻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李家坳疫情,死者百餘人。若當時診治他們的醫者,皆能嚴格洗手、消毒,交叉感染或可避免,至少能多活數人!在人命麵前,何來微末小節?”
她命人抬上兩台顯微鏡——這是她費儘心力,結合這個時代的玻璃打磨技術和自己超越時代的知識,秘密製作出的簡易版本。
“諸位前輩請看,”她示意一位自願配合的年輕醫官,先後用“淨巾”擦手和在肥皂水下搓洗二十次,然後分彆取樣在顯微鏡下觀察。
當那些老太醫們好奇地湊近目鏡,看到布巾擦拭後的“潔淨”手上,依然密密麻麻爬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小蟲”細菌),而經過徹底清洗後的手上,則幾乎看不到時,所有人臉色煞白,連連後退,有的甚至當場乾嘔起來!
“此……此乃何物?!”王太醫聲音發顫。
“這便是許多疾病的根源,吾等肉眼凡胎看不見的‘病邪’。”蘇清歡沉聲道,“它存在於不潔之物上,可通過手、器具傳播。洗手,並非羞辱,而是保護醫者自身,更是保護病患!”
鐵證如山,老太醫們啞口無言,但臉上仍寫滿了難以置信和根深蒂固的抵觸。讓他們改變行醫幾十年的習慣,承認自己過去可能一直在“傳播病邪”,這比登天還難。
蘇清歡知道,思想觀念的轉變非一日之功。她不再強求所有老太醫立刻接受,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
“《規條》必須執行!但本官不強求所有人立刻做到完美。”她朗聲道,“即日起,安平醫館籌建期間,本官將開設‘醫學進修班’,自願報名,優先教授新型醫術。結業考核優異者,可優先進入安平醫館任職,待遇從優。”
她目光投向那些在後方、眼神中充滿好奇和渴望的年輕醫徒和低品級醫官:“進修班,主要麵向爾等。願學者,明日此時,至西偏殿報名。”
她知道,改革的關鍵,在於培養新人。老太醫們的時代終將過去,未來屬於願意接受新知識的年輕人。
第一把火,燒得既有鐵腕,也有懷柔。太醫院的氣氛,變得愈發微妙而緊張。
喜歡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請大家收藏:()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