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曜元啟二十七年的年關,京畿的紅牆琉璃瓦上還覆著除夕夜的殘紅,宮牆下的朱紅宮燈餘溫未散,一場數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雪,卻以摧枯拉朽之勢,碾碎了這份年味。,,
雪是從正月初三的夜裡開始下的。起初隻是零星幾點,落在簷角樹梢,倒添了幾分“瑞雪兆豐年”的雅致。可誰料,這雪竟像是斷了線的珠串,越下越密,越下越急。到了初四清晨,天地間已是一片白茫茫,鵝毛般的雪片成團成團地砸下來,風裹著雪,雪卷著風,呼嘯著掠過街巷,將門戶窗欞拍打得劈啪作響。
這雪一落,便是三天三夜。
京畿之外,北方數省更是重災區。厚實的積雪壓垮了無數低矮的民房,茅草屋頂連同木梁一同坍塌,熟睡的百姓在睡夢中便被埋進了雪堆;縱橫交錯的官道被積雪封堵,最深之處竟能沒過馬腹,商隊滯留,驛馬難行,消息傳遞徹底中斷;更可怕的是,暴雪之後,極寒接踵而至,氣溫驟降至零下二十餘度,田野裡的冬麥被凍成了冰碴,圈養的牛羊馬匹成片凍死,僵硬的屍體倒在雪地裡,很快便被新雪覆蓋,隻露出半截冰冷的軀體。
災民開始流離失所。他們裹著單薄的破衣爛衫,踩著沒膝的積雪,扶老攜幼,朝著最近的城鎮挪動。一路上,凍餓而死的人不計其數,老人和孩子是最先倒下的,他們的屍體被隨意丟棄在路邊,成了烏鴉和野狗的果腹之物。僥幸抵達城鎮的災民,也隻能擠在城牆根下,饑寒交迫,瑟瑟發抖,眼中滿是絕望。
紫宸殿內,燭火徹夜未熄。
女帝蕭景琰身著一襲素色常服,長發僅用一根玉簪鬆鬆挽起,連日的操勞讓她眼下泛起了淡淡的青黑。她站在巨大的沙盤前,沙盤上用青、紅兩色標記著京畿及北方數省的災情——青色是被積雪封堵的官道,紅色則是災民聚集、急需賑濟的區域。此刻,紅色的標記密密麻麻,幾乎覆蓋了半個沙盤,看得人觸目驚心。
案頭堆疊的告急文書,早已高過了一尺。每一封文書裡,都是“民房坍塌無數”“災民流離失所”“糧草斷絕”的字眼,字裡行間,仿佛能聽到災民的哀嚎。
“陛下,戶部已緊急調撥了二十萬石糧食,分往保定、河間等重災之地,各地官府也已搭建粥棚,可……”戶部尚書李默站在殿中,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聲音艱澀,“可災區範圍太廣,災民數量遠超預估,二十萬石糧食,不過是杯水車薪。如今保定府的粥棚,每人每日隻能分到小半碗稀粥,根本填不飽肚子啊。”
工部尚書周磊緊接著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已命人前往各地搶修被壓垮的房屋和官道,可積雪太厚,工具不足,工匠也因大雪受阻,進展極為緩慢。若再這般下去,後續的糧草和藥材,怕是難以運進災區。”
太醫院院判張仲安臉色更是凝重,他上前一步,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陛下,臣憂心的並非糧草,而是疫病。眼下災區氣溫極低,凍斃的人畜屍體若不能及時處理,一旦冰雪消融,極易滋生細菌,引發瘟疫;更遑論災民聚集之地,衛生條件惡劣,糞便、垃圾堆積,傷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已開始冒頭,昨日保定府傳來消息,已有數十人出現高熱、咳嗽的症狀,若不及時控製,恐有大規模蔓延之險。”
蕭景琰緩緩閉上眼,深吸了一口氣。她知道,三位大臣說的都是實情。開倉放糧、搭建粥棚、搶修道路,這些都是應對災害的常規手段,可麵對這場百年不遇的雪災,這些手段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她需要的,不是老生常談的方案,而是能解燃眉之急的破局之法!
“都退下吧。”蕭景琰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卻依舊沉穩,“戶部繼續協調糧草,務必優先保障重災之地;工部加派人手,不惜一切代價打通主要官道;太醫院即刻選派醫官,攜帶藥材前往災區,設立臨時醫棚,嚴防疫病蔓延。”
“臣等遵旨。”三人躬身行禮,緩緩退出了大殿。
殿內隻剩下蕭景琰一人。她走到案前,拿起一封剛送到的文書,目光掃過,卻隻覺得一陣眩暈。連日的不眠不休,早已耗儘了她的精力,她甚至有些恍惚,難道真的要看著這場雪災,毀掉她苦心經營的大曜嗎?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內侍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一聲通報:“陛下,宮門外遞來一封急奏,是安平縣君蘇清歡所呈,言及京畿雪災防疫賑濟之策,懇請陛下親閱。”
“蘇清歡?”蕭景琰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精神一振。這個名字,自上次太醫院考核之後,便深深印在了她的腦海裡。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女子,不僅醫術精湛,更在處置流民腹瀉時展現出了過人的條理和決斷力。如今,她竟主動上書,談及防疫賑濟之策?
蕭景琰接過奏疏,那是一封用素色箋紙寫就的奏疏,封皮上“京畿雪災防疫賑濟五策”九個字,娟秀卻不失力道。她指尖微動,緩緩展開箋紙,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麵而來,映入眼簾的,是一行行工整有力的小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臣蘇清歡謹奏:竊見京畿雪災,連日不止,大雪封路,民房坍塌,黎民凍餓而死者不計其數,流離失所,哀嚎遍野。陛下憂心黎元,徹夜難眠,臣雖不才,忝為太醫院醫官,又蒙陛下恩典,封安平縣君,當為陛下分憂,為黎民解困。臣不揣冒昧,謹陳防疫賑濟五策,雖淺陋,然皆為臣日夜思慮所得,伏乞聖鑒:
一、防疫為先,屍骸速處。
大雪封境,凍斃之人畜無數,屍骸暴露於野,冰雪消融後必生疫病,此為大患之首。臣懇請陛下即刻下旨,命地方官府協同駐軍,組織兵民,分區域搜尋凍斃之人畜屍體,於遠離水源、村落之地挖掘深坑,坑底及屍體周身撒布石灰以消毒,再行掩埋,嚴禁隨意棄置或淺埋。
同時,於所有災民聚集之處,由醫官及地方吏員共同宣講,強製推行‘三則’:一為喝開水,嚴禁飲用雪水、河水;二為勤洗手,每日以皂角或草木灰清洗雙手;三為掩口鼻,咳嗽、噴嚏時以布巾掩之,避免飛沫傳播。臣另附簡易消毒藥粉配方:取生石灰與硫磺,按十比一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可撒於災民居所及廁所周邊,以驅蚊蟲、消瘴氣附生石灰燒製、硫磺提純簡易製法,所需材料簡易,尋常百姓亦可操作)。
二、以工代賑,清理通道。
眼下災民聚集,坐吃山空,不僅糧草消耗過快,更易滋生怠惰、偷盜之事。臣懇請陛下下令,由地方官府招募青壯災民,分為兩隊:一隊負責清理官道積雪,從京畿向外輻射,優先打通通往重災之地的主乾道;二隊負責修繕被積雪壓垮的民房、官署,以及搭建臨時安置棚屋。
所有參與勞作的災民,每日以工錢或糧食結算——成年男子每日可領粟米二升,或銅錢十文;婦女及半大孩童若參與輔助工作,每日可領粟米一升,或銅錢五文。如此一來,既可快速恢複交通,便於糧草、藥材運輸,又能讓災民憑自身勞力獲得食物,安頓民心,避免因ide而生事端。
三、分區管理,防止聚集。
災民混雜聚集,是疫病傳播的溫床。臣懇請陛下命地方官府,將抵達城鎮的災民按籍貫、村落劃分區域安置,每個區域設置一名負責人,登記造冊,記錄災民人數、健康狀況。
同時,在每個安置區域旁設立臨時醫棚,由太醫院選派的醫官及地方儒醫輪流坐診,每日對災民進行巡查,一旦發現有高熱、咳嗽、腹瀉等症狀者,立即移送至單獨的隔離棚屋,由專人照料診治,嚴禁與其他災民接觸,以防交叉感染。隔離棚屋需每日撒布石灰消毒,患者排泄物需集中處理,避免汙染水源。
四、軍地協同,效率至上。
此次雪災範圍甚廣,地方官僚體係層級繁多,行事遲緩,恐難應對如此緊急之局麵。臣懇請陛下下旨,命京畿駐軍將領接管部分賑災事宜:其一,由軍隊負責糧草、藥材的運輸,軍隊行動力強,紀律嚴明,可確保物資快速送達災區;其二,由軍隊協助地方官府維護災民安置區的秩序,防止哄搶、偷盜等事件發生;其三,軍隊可抽調部分兵力,協助清理官道、挖掘屍坑,以其高效執行力彌補官僚體係之不足。
軍地協同,需明確職責,互不乾涉,以地方官府為主,軍隊為輔,一切以賑災防疫為首要目標,不得推諉扯皮。
五、長遠之策,改良軍糧。
臣觀此次雪災,糧草運輸艱難,現有軍糧多為粟米、麥麵,buky且不易儲存,遇雨雪天氣極易受潮發黴;而賑災隊伍攜帶的乾糧,也多為麵餅、饅頭,保質期短,重量大,不利於長途攜帶。
臣偶得兩法,或可改良軍糧,以解此困:一為‘壓縮乾糧’,將米、麥磨成細粉,加入適量食鹽、油脂及乾果如紅棗、核桃,可根據地域調整),加水揉成麵團,放入特製模具中,以高溫高壓壓製而成塊狀,每塊約二兩重,可頂一日口糧。此乾糧含水量極低,極耐儲存,置於乾燥處可保存半年以上,且攜帶便利,一名士兵可隨身攜帶十日之量。
二為‘肉鬆’,選取豬、牛、羊等瘦肉,剔除筋膜,切塊煮熟,撈出後放入鍋中,以小火焙乾水分,再用木棍反複捶打、揉搓,製成細絲,最後加入適量食鹽、醬油或豆醬)調味。此肉鬆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且輕便易帶,不易變質,既可作為軍糧,也可混入粥中給老弱災民食用,補充營養。
臣已附‘壓縮乾糧’及‘肉鬆’的簡易製作流程草圖,所需工具皆為尋常作坊可製,若陛下應允,可先在太醫院或軍中設立小作坊試產,成功後再行推廣,量產配發邊軍與賑災隊伍,必能大幅提升糧草運輸與儲存效率。”
蕭景琰逐字逐句地讀著,越讀,眼中的光芒越盛。這封奏疏,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從眼前最緊迫的防疫、賑濟,到長遠的軍糧改良,每一條都切中要害,且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附上了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從消毒藥粉的配方,到以工代賑的工錢標準,再到壓縮乾糧和肉鬆的製作流程,甚至連草圖都一並附上!
尤其是“壓縮乾糧”和“肉鬆”的概念,更是讓蕭景琰眼前一亮。她身為女帝,深知軍糧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也清楚此次賑災中糧草運輸的艱難。蘇清歡提出的這兩種軍糧,不僅輕便易攜、耐儲存,更能兼顧營養,若是真能量產,不僅能解此次賑災之困,更能惠及邊防,這簡直是惠及千秋的良策!
這已遠超一個醫官的職責範圍!蘇清歡所展現的,不僅僅是精湛的醫術,更是一種統籌全局的戰略眼光,一種心係黎民的家國情懷!
蕭景琰放下奏疏,指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她猛地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殿外,聲音因壓抑不住的欣喜而有些沙啞:“傳旨!即刻召安平縣君蘇清歡入宮!朕要親自問她!不,朕要親自去偏殿見她!”
內侍從未見過女帝如此激動的模樣,連忙躬身應道:“奴才遵旨!這就去傳旨!”
看著內侍匆匆離去的背影,蕭景琰再次拿起那封奏書,目光落在“蘇清歡”三個字上,心中感慨萬千。
這蘇清歡,簡直就是上天賜予她、賜予大曜的國士!
有此一人,何愁雪災不解?何愁大曜不強?
喜歡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請大家收藏:()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