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棉花與紡車_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9章 棉花與紡車(1 / 1)

暖閣夜談的餘溫尚在心頭,蘇清歡走在宮道上,腳步卻比往日更沉了幾分。女帝那句“他日若需你承擔更重的擔子”,像一顆沉甸甸的種子,落在她心底——她終於徹底明白,所謂知己,不僅是相互傾訴的慰藉,更是並肩前行的責任。要幫女帝掙破那張無形的網,光有漕運、醫館的宏觀藍圖不夠,還需從根基處著手,從百姓最切身的“衣食住行”裡,刨出一條強國富民的實路來。

幾日後,蘇清歡按例巡視京郊的安平醫館。寒風卷著碎雪,打在醫館簡陋的木門上,發出嗚嗚的聲響。館內擠滿了病患,大多是附近村落的貧苦百姓,裹著一層又一層打了補丁的粗麻布衣裳,領口袖口磨得發亮,寒風一吹,便忍不住縮起脖子,瑟瑟發抖。有個約莫七八歲的孩童,發梢結著霜花,小臉凍得青紫,趴在母親懷裡咳嗽,身上那件麻布小襖,薄得能看見裡麵的舊棉絮,早已板結發硬,失去了禦寒的效用。

蘇清歡走上前,伸手摸了摸孩童的後背,隻覺一片冰涼。她眉頭微蹙,轉頭問一旁的醫館學徒:“眼下已是深冬,怎的百姓們穿得如此單薄?”

學徒歎了口氣,聲音壓得極低:“蘇大人,不是他們不肯穿暖,是穿不起啊。棉布倒是暖和,可一斤棉布要賣到五十文錢,一件棉襖做下來,得花上兩三百文,那可是普通農戶半個月的口糧錢!咱們這地界的百姓,大多隻能穿麻布,粗硬不說,風一吹就透,哪能抵得住這寒冬?”

另一個來自西北的藥童也湊了過來,補充道:“大人有所不知,小人家鄉在西北甘州,那邊倒是種棉花,可都是零散著種在田埂邊,產量低得很。而且紡線織布全靠家裡的婆娘用手搖紡車,一天忙到晚,也紡不出二兩紗,織成布自然金貴,咱們這些平頭百姓,也就過年時能扯一小塊棉布,給孩子做件裡衣罷了。”

“棉花……紡車……”蘇清歡低聲重複著這兩個詞,腦中忽然閃過一道靈光——大曜朝並非沒有棉花,隻是種植未廣;也非沒有紡織之術,隻是技術落後。若能將棉花種植規模化,再改良紡織工具,讓棉布從“奢侈品”變成“日用品”,百姓既能穿暖,農業、手工業也能跟著發展,國庫還能通過稅收增收,這不正是一舉多得的民生大計?

這個念頭一旦生根,便迅速枝繁葉茂。回到府中,蘇清歡立刻閉門謝客,將書房裡所有涉及農桑、手工的典籍都翻了出來,從《農桑輯要》到《天工開物》的殘卷,逐字逐句地查閱。她又派人請來幾個常年往返西北的商賈,以及府中來自北方的仆役,細細詢問棉花的生長習性——耐旱還是喜濕?適宜在何種土壤種植?一年幾熟?病蟲害如何防治?

連著三日,蘇清歡的書房燭火徹夜未熄。她將收集到的信息一一整理,發現大曜朝的棉花種植,最大的問題在於“無序”——農戶隨意撒種,不選種、不輪作,導致棉桃小、纖維短;而紡織的症結,則在“低效”——眼下通用的紡車,都是單錠手搖式,紡線時需一手搖車、一手喂棉,一人一日最多紡三兩紗,效率低得驚人。

“症結找到了,藥方就好開了。”蘇清歡放下手中的筆,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隨即又拿起一張宣紙,研墨提筆。她憑借著腦海中對古代紡織技術的記憶,以及現代機械原理的粗淺認知,一筆一筆畫出了草圖——那是一台腳踏式多錠紡車,車身以硬木為架,下方裝有踏板,上方並列安置三個紗錠,通過踏板聯動皮帶,驅動紗錠同時轉動。這樣一來,織工可雙手喂棉,雙腳蹬踏,一人一日至少能紡一斤紗,效率比單錠紡車提升了三倍不止!

畫完紡車,她又鋪開一張紙,寫下《植棉三策》:其一,選種育種,挑選棉桃大、纖維長的棉籽,單獨種植培育,逐年優化品種;其二,棉田輪作,將棉花與豆類、麥類交替種植,既能肥沃土壤,又能減少病蟲害;其三,精耕細作,明確播種時間、行距株距,以及施肥、打頂的方法,確保棉花長勢。

待一切準備妥當,蘇清歡將草圖和策論仔細折好,揣在懷中,再次入宮求見女帝。

此時的禦書房內,女帝正對著漕運的奏折皺眉,見蘇清歡進來,臉上才露出幾分暖意:“清歡來了?可是為漕運的事有了新想法?”

“陛下,漕運之事臣仍在跟進,今日前來,是為另一樁關乎萬民冷暖的大事。”蘇清歡躬身行禮,待女帝賜座後,便將懷中的圖紙和策論遞了上去,“臣以為,民以食為天,亦以衣為暖。近日巡視安平醫館,見貧苦百姓寒冬皆著麻布,瑟瑟發抖,實在於心不忍。臣細查之下方知,我朝西北雖有棉花種植,然種植零散、產量低微,且紡織全憑單錠紡車,效率低下,以致棉布價高,百姓無力承擔。”

她頓了頓,語氣愈發懇切:“臣不才,近日查閱典籍、詢問鄉農,偶得新式紡車圖樣及植棉之法,鬥膽呈於陛下。若能在西北大規模推廣棉花種植,同時令工部研製新式紡車,鼓勵官營工坊與民營織戶使用,棉布產量必能大增,價格自會回落。屆時,百姓可穿暖,農戶因種棉增收,織戶因高效獲利,朝廷亦可從中收取賦稅——此乃利國利民、一舉多得之舉,還望陛下聖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女帝接過圖紙和策論,先是翻開草圖,隻見紙上畫著一台結構精巧的紡車,踏板、紗錠、皮帶的聯動關係標注得清晰明了,下方還附有文字說明,寫著“腳踏驅動,三錠並發,日紡紗一斤”。她越看眼睛越亮,又翻開《植棉三策》,裡麵關於選種、輪作、耕作的建議,條理清晰,細致可行,絕非空泛之談。

“好!好一個蘇清歡!”女帝猛地合上策論,語氣中滿是驚喜,甚至忍不住站起身,走到蘇清歡麵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朕原以為你精通醫理、長於謀略,已是難得,沒想到你竟連農桑手工之事也這般精通!心思細膩至此,事事能想到百姓心坎裡去,你真是朕的寶藏愛卿!”

她拿起圖紙,又看了一眼,當即拍板:“此策大善!無需遲疑,即刻推行!傳朕旨意——其一,命京畿大營皇莊劃出百畝良田,作為棉花試驗田,依照蘇愛卿的法子,選種、輪作、精耕,務必試出成效;其二,令工部魯匠作即刻帶工匠,依照此圖研製新式紡車,所需物料,國庫優先供給;其三,待試驗田棉花豐收、新紡車研製成功,即刻派專人前往西北,指導當地農戶廣種棉花,推廣新紡車!”

旨意一下,各部門雷厲風行。皇莊的管事不敢怠慢,立刻組織農戶開墾試驗田,挑選籽粒飽滿的棉籽,按照蘇清歡的指導,在春分時節播下了第一波棉種;工部的魯匠作,是大曜朝最頂尖的工匠,拿著蘇清歡的草圖,反複琢磨三日,又與蘇清歡數次探討細節,將皮帶的材質、紗錠的間距、踏板的力度一一調整,不出半月,便造出了第一台腳踏多錠紡車。

試紡之日,女帝特意親臨工部的作坊。隻見一名熟練的織婦坐在紡車前,雙腳輕輕蹬踏踏板,車身下方的皮帶帶動上方的三個紗錠飛速旋轉,她雙手捏著棉條,緩緩喂入錠口,雪白的棉紗便如流水般纏繞在紗錠上,不過半個時辰,三個紗錠便都繞滿了棉紗,重量竟有近半斤之多。

“好!太好了!”女帝看得連連點頭,臉上笑開了花,當即下令重賞魯匠作和參與研製的工匠,又對身邊的蘇清歡道,“清歡,你立了大功!這新紡車與植棉之法,可比漕運更貼近民生,百姓若能穿暖,必能感念朝廷恩德!”

她當即召來內閣大臣,將推廣棉花種植與改良紡織技術列為與漕運並重的“民生國策”,責令戶部、工部、農部協同推進。消息傳到民間,百姓們無不歡欣鼓舞,紛紛稱頌女帝仁德,連帶著提出此策的“安平縣君”蘇清歡,聲望也更上一層——此前,百姓敬她為“神醫”,救死扶傷;如今,百姓更愛她為“利民實乾家”,能為他們謀得禦寒的棉衣、安穩的生計。

春日裡,皇莊的試驗田長出了綠油油的棉苗,迎風搖曳;工部的作坊裡,一台台新紡車正被批量製造,即將運往西北。蘇清歡站在試驗田邊,望著那片生機勃勃的綠色,心中明白,這隻是一個開始——她要幫女帝織就的那張“新網”,不僅有漕運的大動脈,有醫官的保障線,更要有這棉花般柔軟、卻能溫暖天下的民生根基。而這根基,終將支撐著大曜朝,在時代的風浪中,一步步走向更開闊的未來。

喜歡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請大家收藏:()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鏽刀鎮山河 炮灰惡女在大俄暴富[九零] 武祖之巔 逆命反派:我的蒸汽帝國踏碎天命 出道即無敵,我在都市殺瘋了 重返80,百元彩禮娶嬌妻 寶可夢:我能聽見道具心聲 很無奈:全球名媛爭著嫁給我 道衍諸天:我的穿越讓神魔都顫抖 淩燕歸凰:侯府嫡女重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