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的晨光斜斜切過案幾,蘇清歡鋪開的《州縣惠民藥局章程》手稿上,朱砂批注密密麻麻。朝局洗牌後的朝堂一片清明,女帝前日剛在早朝上下旨,將“醫學改革”列為今年國計民生首項要務,這話音未落,蘇清歡便帶著兩箱奏疏與章程草案,踏進了禦書房。
“陛下,這是臣結合青州、揚州試點經驗,修訂的惠民藥局章程。”她將裝訂成冊的章程遞到女帝麵前,指尖點在“職能分欄”那一頁,“此前試點,藥局既管診病又管售藥,難免顧此失彼。此次修訂,明確了藥局需承擔四項核心職責:一是春秋兩季下鄉巡診,防治時疫;二是每月朔望日開講,教百姓辨識黴變食物、清理溝渠;三是每月抽查當地藥鋪,凡發現以次充好、以假代真者,直接吊銷執照;四是為貧苦百姓免診費,藥費由州縣府庫補貼三成。”
女帝逐頁翻看,目光在“人員配置”一欄停住:“太醫院垂直指導?各州府藥局的醫官,都要從太醫院選派?”
“並非全派,”蘇清歡解釋道,“太醫院派去的是‘督醫’,負責統籌調度;日常坐診的醫官,從各地醫學館畢業生中選拔,需通過太醫院的考核方可上任。經費方麵,臣建議由中央戶部與地方州縣按六四比例分攤,避免地方以‘無錢’為由推諉。”她頓了頓,補充道,“考核標準也定了,每月按接診人數、疫病防控成效、百姓口碑打分,連續三月不合格者,直接調離。”
女帝提筆在章程上落下朱批“準”,抬眼時眼中滿是信任:“你放手去做,戶部那邊朕打過招呼了。”
得了女帝的允準,蘇清歡第一時間將章程發往全國各州府。可旨意剛出,吏部就遞來了彈劾奏書——江南蘇州知府聯名十一位地方官,稱“惠民藥局擠占州縣財政,恐生民怨”;陝西布政使更是直言“民間郎中本就靠行醫糊口,藥局搶了生意,怕是要激起民變”。
蘇清歡拿著奏疏,直接去了大理寺。彼時大理寺卿正在審案,見她來,忙暫停審訊。“這些彈劾,看似是反對藥局,實則是地方豪強與藥商在背後推波助瀾。”蘇清歡將一份賬冊拍在案上,“蘇州知府的小舅子,是當地最大的藥商;陝西布政使的田莊,養著十幾個‘坐堂郎中’,藥局一立,他們的藥材賣不出去,郎中沒了活路,自然要跳出來反對。”
她沒等大理寺卿表態,轉身就去了皇城司。三日後,皇城司密探呈上了證據——蘇州藥商囤積藥材、哄抬藥價的賬本,陝西郎中故意將輕症說成重症、榨取百姓錢財的供詞。蘇清歡將這些證據連同彈劾奏疏一起呈給女帝,女帝看後震怒,當即下旨:蘇州知府降職調任,陝西布政使罰俸一年,凡阻撓惠民藥局設立者,以“延誤民生”論處。
殺雞儆猴的效果立竿見影。不過半月,各州府便陸續傳來消息,惠民藥局相繼掛牌。蘇州的藥局開在城隍廟旁,首日便有上百名百姓排隊問診;陝西的督醫帶著醫學館畢業生下鄉巡診,在村落裡教百姓用艾草熏屋、喝煮過的井水,短短十日,當地腹瀉的孩童就少了大半。
解決了藥局的事,蘇清歡又將精力投向醫學館。原來的醫學館隻在京城有一處,規模小,招生僅限寒門子弟,每年畢業的醫官不過數十人,遠遠不夠全國藥局的需求。她索性上奏女帝,請求在洛陽、成都、廣州三地設立醫學館分校,招生範圍也擴了——不僅收寒門子弟,中小官吏子弟隻要願意從醫,也可入學,學費由朝廷承擔;甚至還在京城總館開了“軍醫速成班”,專門招收體格健壯的青年,教他們包紮、止血、接骨、處理箭傷,三個月畢業,直接派往邊軍。
教材也得跟上。蘇清歡閉門三月,主持編纂了《基礎醫學綱要》,將脈診、針灸、常見病症診治等內容寫得淺顯易懂,連不識字的郎中都能照著圖譜學;又修訂了《安平千金方》,補充了各地試點時收集的民間驗方,比如用馬齒莧治痢疾、用生薑紅糖水驅寒,都是百姓易得的藥材。教材印出來後,她讓人用最低的價格賣給醫學館和民間郎中,一時間,各地都掀起了學醫的熱潮。
可最棘手的,還是醫藥分離。自古以來,醫館都是“看病帶賣藥”,藥商壟斷著藥材渠道,往往一劑普通的感冒藥,也要賣高價。蘇清歡選了青州、揚州、荊州三地做試點,規定惠民藥局隻開處方,藥材由官方授權的“惠民藥鋪”統一采購——藥鋪的藥材從太醫院指定的藥農手中收購,炮製過程由督醫監督,每一味藥都明碼標價,貼在鋪子門口,比市麵上的藥價低了近四成。
消息傳出,青州的藥商們急了,聯合起來罷市,聲稱“無利可圖,寧可不做”。蘇清歡早有準備,從太醫院調來了大批藥材,直接在藥局門口設了臨時售藥點,還讓醫學館的學生幫忙抓藥。百姓們見藥局的藥又便宜又好,都去臨時售藥點買,沒幾日,罷市的藥商就撐不住了,紛紛上門求著加入惠民藥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改革的成效漸漸顯出來。半年後,太醫院呈上的奏折裡寫著:全國各州府惠民藥局接診逾百萬人次,痢疾、瘧疾等常見病死亡率下降三成;邊軍因“軍醫速成班”畢業生的加入,傷兵存活率提高了五成。民間更是傳起了蘇清歡的美名,有人說她是“活菩薩下凡”,有人在自家祠堂裡給她立了長生牌位。
可蘇清歡卻高興不起來。這日她去洛陽醫學館分校巡查,剛進校門就聽見爭吵聲——一名老醫官正對著一群學生發脾氣:“連脈都摸不準,怎麼當醫官?這要是去了藥局,不是害人性命嗎?”蘇清歡上前詢問,才知分校擴招後,合格的教師不夠,隻能從當地找些老郎中代課,可這些老郎中懂醫術,卻不懂怎麼教,學生學得慢,水平參差不齊。
晚上,蘇清歡坐在燈下,翻看著各地藥局的奏報——青州藥局缺醫官,隻能讓剛畢業的學生獨當一麵;荊州藥局的督醫年紀大了,想找個接替的人,卻沒人能勝任。她揉了揉眉心,提筆在紙上寫了“人才短缺”四個字,重重畫了個圈。
窗外的月光灑進來,落在紙上。蘇清歡望著那四個字,輕輕歎了口氣。醫改就像一棵剛栽下的樹,如今枝葉是長起來了,可根還不牢——沒有足夠多合格的醫官和教師,這棵樹遲早要倒。
她起身走到書架前,抽出一本《曆代醫官名錄》,指尖劃過書頁。或許,得從太醫院入手,讓那些有經驗的禦醫去各地醫學館授課;或許,還能從民間征召有真本事的老郎中,給他們官身,讓他們去教學生……
夜色漸深,禦書房的燈還亮著。蘇清歡鋪開紙,開始寫新的奏疏,筆尖劃過紙麵,發出沙沙的聲響,那是她為醫改深耕的決心,也是為天下百姓謀福祉的執念。
喜歡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請大家收藏:()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