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玄學的和諧融合讓主維度城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然而,就在這表麵平靜的日子裡,一種新型的網絡異常引起了小雅的注意。
最初隻是微不足道的能量波動——某些用戶在使用了新推出的“靈犀”社交軟件後,報告出現了輕微的能量流失感。這種流失極其微小,幾乎難以察覺,若不是聯盟擁有精密的能量監測係統,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
“這不是普通的數據泄露,”小雅在技術分析會議上展示著她的發現,“‘靈犀’軟件在收集用戶的生物能量數據,而且是以一種極其隱蔽的方式。”
霍委員調取了該軟件的所有公開信息:“表麵上,這隻是一個普通的社交軟件,宣稱能夠通過能量匹配幫助用戶找到靈魂伴侶。但它的隱私協議中有一些模糊的條款,暗示它可能收集超出常規的數據。”
葉辰嘗試用觀察使者的能力感知這個軟件,卻發現它的數據流被一種複雜的技術加密,連他的全維度感知都難以穿透。
“這種加密技術不像是當前維度網絡的產物,”葉辰警覺地說,“它帶有某種...異維度的特征。”
蘇沐雪通過蘇家網絡聯絡了擅長數據能量的後裔,得到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反饋:“這種能量收集模式與傳說中的‘靈魂獵人’很相似,那是一個遊蕩在維度間的組織,專門收集稀有能量類型。”
為了查明真相,聯盟決定對“靈犀”軟件進行深入調查。小雅和她的技術團隊嘗試逆向工程該軟件,卻發現它的代碼在不斷自我更新,每次分析都會遇到不同的加密方式。
“它在學習我們的分析模式,”小雅感到不可思議,“這個軟件具有某種人工智能,而且學習速度快得驚人。”
在多次嘗試失敗後,葉辰提出了一個新思路:“既然無法從外部破解,為什麼不順著它的數據流,找到它的源頭?”
這個想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異常困難。“靈犀”軟件的數據流經過數百個中繼站,每個中繼站都位於不同的維度,形成了一個複雜的代理網絡。
萊恩試圖通過常規的網絡追蹤手段定位服務器,卻發現數據流在經過第三個中繼站後就完全消失了,仿佛進入了某個不存在的網絡空間。
“我們需要一種結合科技與玄學的新方法,”蘇沐雪思考後說道,“單純的技術追蹤或能量感知都不夠,必須將兩者結合起來。”
在蘇沐雪的提議下,聯盟組建了一個特殊的追蹤團隊。團隊成員包括頂尖的網絡工程師、數據科學家,以及擅長能量追蹤的玄學專家。這種組合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科技與玄學的融合讓這種合作成為可能。
追蹤工作從主維度城市開始。技術團隊設置了精密的網絡嗅探器,捕捉“靈犀”軟件的每一個數據包;而玄學團隊則通過能量感應,追蹤這些數據包中蘊含的生物能量流向。
經過三天三夜的努力,團隊終於發現了一個規律:“靈犀”軟件的數據流在每天淩晨三點整,會有一個短暫的窗口期,那時所有的加密都會暫時減弱,仿佛在接收某個遠程指令。
“這是我們的機會,”小雅興奮地說,“在那個時間點,我們可以注入特製的追蹤程序。”
特製的追蹤程序由技術團隊和玄學團隊共同開發。它不僅包含常規的網絡追蹤代碼,還嵌入了蘇沐雪提供的能量標記——一種隻有創造者後裔才能感知的特殊能量簽名。
在下一個淩晨三點,追蹤程序成功注入。令團隊驚訝的是,程序傳回的數據顯示,“靈犀”軟件的服務器並不在任何一個已知的維度中,而是位於維度間隙的一個移動平台上。
“一個遊蕩的服務器,”霍委員分析著數據,“它不斷改變位置,難怪我們一直找不到它。”
更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這個平台的運行模式:它會在不同維度間跳躍,在每個維度隻停留很短的時間,恰好避開當地的網絡監管。隻有在收集到足夠的能量數據後,它才會短暫地返回某個固定坐標,上傳所有數據。
“那個固定坐標就是它的老巢,”葉辰判斷道,“我們必須找到那個坐標。”
通過連續七天的追蹤,團隊終於鎖定了平台的回歸周期——每49小時,它會返回同一個坐標停留15分鐘。這個坐標位於一個偏遠的、幾乎無人居住的廢棄維度。
在平台預計回歸的時間,葉辰和蘇沐雪帶領一支精銳小隊,提前埋伏在那個廢棄維度。那裡一片荒蕪,隻有殘破的星球和漂浮的宇宙塵埃,完全不像是一個重要服務器的藏身之處。
準時,一個隱形的平台在預定坐標現身。它沒有任何燈光或標識,完全融入了黑暗的宇宙背景中,隻有微弱的能量波動暴露了它的存在。
“就是它,”蘇沐雪確認道,“我能感覺到上麵有大量的生物能量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