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紀念日活動結束後,團隊成員們帶著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目標,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而在這忙碌的日常裡,“聯合情報分析中心”的例行會議如期召開。
會議室裡,燈光明亮而柔和,長方形的會議桌擺在中央,周圍整齊地擺放著椅子。付華飛、楊華、何飛、趙建軍等團隊核心成員圍坐在會議桌旁,他們的臉上帶著專注和期待,等待著會議的開始。牆壁上掛滿了各種圖表和地圖,有東陸靈脈的分布圖、量子感知陣列的數據監測圖,還有戰機試飛的參數曲線等,這些都顯示著會議內容的專業性和重要性。
會議由楊華主持,他站起身來,目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聲音沉穩而有力地說道:“同誌們,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聯合情報分析中心’的例行會議。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磐石’團隊在各個方麵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靈氣塗層抗結冰’技術的測試和驗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與軍方和醫療機構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入。但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我們要為更宏大的未來做好準備。”
付華飛微微點頭,他深知楊華的話意味著什麼。在試飛紀念日之後,團隊成員們都意識到,他們的責任不僅僅局限於眼前的工作,更要著眼於未來,為守護東陸靈脈、實現“三界靈氣聯網”的目標而努力。
就在大家沉浸在對當前工作的回顧和思考時,楊華突然話鋒一轉,說道:“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設想——‘靈脈衛星’。”
此言一出,會議室裡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楊華身上。趙建軍微微皺起眉頭,眼中透露出一絲疑惑;何飛則身體前傾,專注地聆聽著;付華飛也坐直了身體,臉上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楊華清了清嗓子,開始詳細闡述他的設想:“我們都知道,目前我們正在構建的‘靈氣防空網’主要是基於地麵的靈脈網絡。通過量子感知陣列和靈脈乾擾波發射裝置,我們能夠對一定範圍內的靈脈進行監控和調節。但地麵的靈脈網絡終究有其局限性。它受到地理環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實現對全球靈脈的全麵覆蓋。而且,隨著我們未來的發展,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守護地球,還要邁向更廣闊的宇宙。”
他走到牆壁上掛著的東陸靈脈分布圖前,手指輕輕劃過地圖上的靈脈線條,繼續說道:“要想建立一個覆蓋全球、乃至未來地月空間的‘靈氣防空網’,我們就必須突破地麵的限製。我認為,我們可以將‘量子感知陣列’和‘靈脈乾擾波’發射裝置,集成到衛星上,從太空的維度,對全球的靈脈網絡進行監控和調節。這就是我所說的‘靈脈衛星’。”
楊華回到會議桌旁,拿起一份文件,開始詳細介紹“靈脈衛星”的具體內容:“從技術層麵來看,我們已經在量子感知陣列和靈脈乾擾波技術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量子感知陣列能夠精確地識彆靈脈節點和能量波動,而靈脈乾擾波則可以對邪器和異常靈脈活動進行乾擾和抑製。我們可以將這些成熟的技術進行整合,搭載到衛星上。”
“在衛星的設計上,我們需要考慮多個方麵。首先是能源供應問題。衛星在太空中運行,需要穩定而持久的能源。我們可以借鑒現有的航天技術,采用太陽能電池板等方式為衛星提供能源。同時,我們還需要對衛星的結構進行優化,使其能夠承受太空環境的惡劣條件,如輻射、溫度變化等。”
“從功能上來說,‘靈脈衛星’將具備全方位的靈脈監控能力。它可以實時監測全球靈脈的能量波動、節點狀態等信息,並將這些數據及時傳輸回地麵控製中心。地麵控製中心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對靈脈進行精確的調節和管理。而且,當出現邪器入侵或異常靈脈活動時,衛星可以立即發射靈脈乾擾波,對其進行乾擾和抑製,從而有效地保護地球的靈脈安全。”
楊華的闡述結束後,會議室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大家都在認真思考著這個極具前瞻性的設想。過了一會兒,趙建軍率先開口:“楊華,你的設想很有創意,但也麵臨著很多技術難題。將量子感知陣列和靈脈乾擾波發射裝置集成到衛星上,這需要對現有的技術進行大幅的改進和升級。而且,衛星的發射和維護也需要巨額的資金和專業的技術團隊。”
何飛也點了點頭,說道:“趙工說得有道理。從醫療角度來看,我們目前還不清楚太空環境對靈氣和人體的影響。如果要實現‘靈脈衛星’的設想,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太空靈氣醫學,確保在太空中的靈脈監控和調節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付華飛陷入了沉思,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靈脈衛星”在太空中運行的畫麵。過了一會兒,他說道:“我認為楊華的設想雖然麵臨著諸多挑戰,但卻為我們團隊未來的發展指明了一個更宏偉的方向。我們一直致力於守護東陸靈脈,而‘靈脈衛星’的出現,將使我們的守護範圍擴大到全球乃至宇宙。我們不能因為困難而放棄這個機會,我們應該勇敢地去嘗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付華飛接著說道:“從修行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凡界、靈界、神界三重空間由同源靈氣貫通,東陸靈脈作為銀河靈脈的分支節點,與更廣闊的星係產生共振。‘靈脈衛星’的設想正好符合我們對未來的規劃,它將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索宇宙靈氣的奧秘,為實現‘三界靈氣聯網’的目標奠定基礎。”
“而且,我們團隊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在‘靈氣塗層抗結冰’技術的研發過程中,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將九霄禦氣訣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實現了技術的突破。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靈脈衛星’設想中麵臨的技術難題。”
楊華感激地看了付華飛一眼,說道:“付華飛說得對。我提出這個設想,並不是一時的衝動。我深知其中的困難和挑戰,但我也看到了它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長遠的未來。‘靈脈衛星’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項目,更是我們邁向宇宙的第一步。”
“關於技術難題,我們可以組織專業的科研團隊進行攻關。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適合太空環境的量子感知陣列和靈脈乾擾波發射裝置。在資金方麵,我們可以向軍方和政府申請支持,同時也可以尋求企業的合作投資。”
楊華繼續說道:“一旦‘靈脈衛星’設想得以實現,我們將擁有一個覆蓋全球、乃至地月空間的‘靈氣防空網’。這將大大提高我們對靈脈的監控和調節能力,有效地抵禦銀河邪族的入侵。而且,它還將為我們未來的宇宙探索提供重要的支持。我們可以通過‘靈脈衛星’,監測宇宙中的靈脈變化,尋找新的靈脈節點和能量源,為人類的宇宙航行提供保障。”
付華飛眼中閃爍著光芒,他說道:“我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景象。在太空中,一顆顆‘靈脈衛星’環繞著地球和月球運行,它們就像一雙雙眼睛,時刻注視著宇宙中的靈脈變化。我們的團隊將成為地球聯軍的核心力量,帶領人類走向更廣闊的宇宙。”
在楊華和付華飛的鼓舞下,團隊成員們開始積極討論“靈脈衛星”設想的可行性和具體實施方案。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趙建軍提出:“我們可以先進行小規模的試驗,在地麵模擬太空環境,對量子感知陣列和靈脈乾擾波發射裝置進行測試和優化。然後,再逐步推進到太空試驗階段。”
何飛則建議:“在研究太空靈氣醫學方麵,我們可以與專業的航天醫學機構合作,開展相關的研究項目。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現有的靈氣醫學成果,為太空探索提供初步的醫療保障。”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團隊成員們達成了共識。他們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項目小組,負責“靈脈衛星”設想的前期研究和規劃工作。由楊華擔任項目小組的組長,付華飛、趙建軍、何飛等作為核心成員,共同推動項目的進展。
項目小組成立後,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他們製定了詳細的初步規劃,將“靈脈衛星”設想的實現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技術研究和方案設計階段。在這個階段,項目小組將對量子感知陣列和靈脈乾擾波發射裝置進行深入研究,優化其性能,使其能夠適應太空環境。同時,他們還將進行衛星的總體設計,包括結構設計、能源供應係統設計、數據傳輸係統設計等。